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
听一些专家们的上课,总会有许多受益匪浅的地方,但真正能用起来的却只有流于形式的东西,无法从本质上去了解专家们上课的内涵。于是我在上《燕子过海》这节课的时候就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教材分析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分昼夜、不畏艰辛在飞过海的情景,赞颂了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表达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片断一:如此激趣导入,结果事倍功半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个谜语:春天到,百花开,有种小鸟往南飞,白肚皮,黑衣裳,身上还有一把小剪刀。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燕子
师: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了,对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师:(板书:燕子)你们见过燕子吗?你能来描述一下燕子吗?
生:燕子有小小的头,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师:你们能用手比划一下燕子有多大吗?(学生用手比划)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这是什么?(板书:海)
生:海
师:你们看到过海吗?
生:看到过
生:没有看到过
师:有的同学看到过,有的没有看到过,那你们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大海吗?(生用手比划)比划的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小的燕子要过那么大的海,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九课,一起读读课题《燕子过海》(把刚才的板书补完,学生齐读课题)。读完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燕子有没有飞过大海?
生: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
生:燕子会不会在飞的时候累死?
……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老师想来表现一下,先听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分析:这段上课前的导入,从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谜语、有用手比划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细想来,这么费神费力的引入似乎没有多大的效果。最后得出的只不过是一个课题。而要引出这个《燕子过海》的课题,为何不选择更简洁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节约时间而且也能让学生直接明白本节课上课的内容。可以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上,在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应该花时间的地方。在这个开头上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觉。
片断二:学习重点句
生: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们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师:(.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来看看,这个句子中你从哪个词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昼夜
师:那你能说说不分心昼夜的意思吗?
生:不分昼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师:说得真棒,请你们用笔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词语
生:寒冷---温暖
生:北方----南方
生:昼----夜
师(板书这些反意词)燕子要从北方飞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昼夜地飞,一定非常累,你们想来体会一下?(全体起立,学燕子飞)采访几只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轻松
生:好辛苦
师:你们才几分钟就累了,而我们的燕子要不分昼夜地飞,可想而知它们一定非常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它们的这种感觉朗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好不好?(集体朗读)
师:你还能找到其它表现燕子过海艰难的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伏在甲板上休息。过了一会儿,……
师:你的句子好长啊,说一个句子,好吗?再想一想
(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上课的新老师没有上课的机智,其实刚才学生说的两个句子都是,只是他一下子全说了出来,老师给予的就是否定,让他想一想再说。其实完全可以表扬这位学生,他不但能找准确,而且把两个句子连起来说了,更说明这个孩子的聪明所在,老师可以表扬他之后接一句: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看。就完全自然地接下了内容。而老师的这一否定,不但让那个孩子心里感觉不好,而且后面的内容也许那个孩子也没有更多的心思了。在上课的时候随时注意孩子的反映并给出正确的反溃这是很重要的。)
生: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请你四人小组合作,说说你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谁来说一说?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辛苦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顽强
生:我学得那些不能飞的燕子很可怜
师:嗯,大家读出了燕子的顽强,同时对那些死去的燕子也产生了一种同情,那么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我们来试试。(重音突出了,“再”)
(分析:小组讨论在这里似乎成了一种形式,四个学生在一起说,可结果却没有能讨论出什么来,更没有调动一些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只是在做给老师看。这种讨论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说理解一个句子先从理解重点词语开始,那么这个句子中,你能找到哪些词表现了燕子的艰难与辛苦吗?
生:太疲倦、落、伏
师:(板书这些词)从这些词中你看出了燕子的艰难辛苦。我现在想来改一改句子。(把改后的句子也一块儿出示,让学生找改了些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太”没有了,“落”改成了“飞”,“伏”改成了“停”)这样改了以后意思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变了,这样改了后就不能表现出燕子很累,很辛苦了。“落”说明没有力气了,而飞还能力气;“伏”也是没有力气,而“停”的话,它还能站着。
师:你来表现一下伏,是什么样子的。(全体学生伏在桌子上,再次体会燕子的辛苦,劳累)我们就把它们这种劳累的语气读出来,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试试。(集体朗读)
再次集体朗读三句话,体会燕子过海的艰难与辛苦。男生与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课后反思:
这是《燕子过海》的第一课时,上完后,也听了不少的评析,再对照自己的上课过程,似乎发现了有许多问题。
表演流于形式。开头为了引出课题,却花了大量时间在表演上,追求了形式上的效果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更深和地考虑到学生。
小组讨论中,也是在走过场似的,有这么一个交流的样子,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获得讨论的帮助。
在课堂上的机智仍没有,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而且整一节课中太多地注重了形式,却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只会让学生机械地反应些问题的答案,却不能让他们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只能站在文本外面看文本,不能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它的内涵。更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因为只是站在文本外面,所以根本无法从情感上去体会。
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由凹丫丫范文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5156.html
一、教材分析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分昼夜、不畏艰辛在飞过海的情景,赞颂了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表达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片断一:如此激趣导入,结果事倍功半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个谜语:春天到,百花开,有种小鸟往南飞,白肚皮,黑衣裳,身上还有一把小剪刀。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燕子
师: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了,对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师:(板书:燕子)你们见过燕子吗?你能来描述一下燕子吗?
生:燕子有小小的头,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师:你们能用手比划一下燕子有多大吗?(学生用手比划)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这是什么?(板书:海)
生:海
师:你们看到过海吗?
生:看到过
生:没有看到过
师:有的同学看到过,有的没有看到过,那你们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大海吗?(生用手比划)比划的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小的燕子要过那么大的海,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九课,一起读读课题《燕子过海》(把刚才的板书补完,学生齐读课题)。读完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燕子有没有飞过大海?
生: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
生:燕子会不会在飞的时候累死?
……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老师想来表现一下,先听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分析:这段上课前的导入,从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谜语、有用手比划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细想来,这么费神费力的引入似乎没有多大的效果。最后得出的只不过是一个课题。而要引出这个《燕子过海》的课题,为何不选择更简洁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节约时间而且也能让学生直接明白本节课上课的内容。可以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上,在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应该花时间的地方。在这个开头上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觉。
片断二:学习重点句
生: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们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师:(.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来看看,这个句子中你从哪个词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昼夜
师:那你能说说不分心昼夜的意思吗?
生:不分昼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师:说得真棒,请你们用笔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词语
生:寒冷---温暖
生:北方----南方
生:昼----夜
师(板书这些反意词)燕子要从北方飞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昼夜地飞,一定非常累,你们想来体会一下?(全体起立,学燕子飞)采访几只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轻松
生:好辛苦
师:你们才几分钟就累了,而我们的燕子要不分昼夜地飞,可想而知它们一定非常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它们的这种感觉朗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好不好?(集体朗读)
师:你还能找到其它表现燕子过海艰难的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伏在甲板上休息。过了一会儿,……
师:你的句子好长啊,说一个句子,好吗?再想一想
(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上课的新老师没有上课的机智,其实刚才学生说的两个句子都是,只是他一下子全说了出来,老师给予的就是否定,让他想一想再说。其实完全可以表扬这位学生,他不但能找准确,而且把两个句子连起来说了,更说明这个孩子的聪明所在,老师可以表扬他之后接一句: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看。就完全自然地接下了内容。而老师的这一否定,不但让那个孩子心里感觉不好,而且后面的内容也许那个孩子也没有更多的心思了。在上课的时候随时注意孩子的反映并给出正确的反溃这是很重要的。)
生: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请你四人小组合作,说说你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谁来说一说?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辛苦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顽强
生:我学得那些不能飞的燕子很可怜
师:嗯,大家读出了燕子的顽强,同时对那些死去的燕子也产生了一种同情,那么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我们来试试。(重音突出了,“再”)
(分析:小组讨论在这里似乎成了一种形式,四个学生在一起说,可结果却没有能讨论出什么来,更没有调动一些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只是在做给老师看。这种讨论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说理解一个句子先从理解重点词语开始,那么这个句子中,你能找到哪些词表现了燕子的艰难与辛苦吗?
生:太疲倦、落、伏
师:(板书这些词)从这些词中你看出了燕子的艰难辛苦。我现在想来改一改句子。(把改后的句子也一块儿出示,让学生找改了些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太”没有了,“落”改成了“飞”,“伏”改成了“停”)这样改了以后意思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变了,这样改了后就不能表现出燕子很累,很辛苦了。“落”说明没有力气了,而飞还能力气;“伏”也是没有力气,而“停”的话,它还能站着。
师:你来表现一下伏,是什么样子的。(全体学生伏在桌子上,再次体会燕子的辛苦,劳累)我们就把它们这种劳累的语气读出来,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试试。(集体朗读)
再次集体朗读三句话,体会燕子过海的艰难与辛苦。男生与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课后反思:
这是《燕子过海》的第一课时,上完后,也听了不少的评析,再对照自己的上课过程,似乎发现了有许多问题。
表演流于形式。开头为了引出课题,却花了大量时间在表演上,追求了形式上的效果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更深和地考虑到学生。
小组讨论中,也是在走过场似的,有这么一个交流的样子,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获得讨论的帮助。
在课堂上的机智仍没有,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而且整一节课中太多地注重了形式,却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只会让学生机械地反应些问题的答案,却不能让他们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只能站在文本外面看文本,不能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它的内涵。更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因为只是站在文本外面,所以根本无法从情感上去体会。
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由凹丫丫范文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oyaya.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