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县政协组织了统计局、商务局、工业联合会参加的工业发展情况调查小组,对我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2005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29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9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较上年新增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53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实现销售产值24430万元,同比增长23.69%,工业品销售率达96.5%,年末从业人员2355人。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合计81899.9万元,其中:国有资产60014.6万元,占全部资产的73.28%。实现利润11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实现税收2115万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占gdp的比重为1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gdp的份额达到7.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15.4:31.1调整到51.1:16:32.9。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县域经济民营化战略的实施,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工业经济的领导,成立了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组建了工业发展专班,建立了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完善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奖励办法,有力的促进行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县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
(二)经济成份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大力扶持,逐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企业。据统计21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户,私营企业16户,港澳台资企业2户,非公有制企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136万元,同比增长45.09%。截止2005年底,全县除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朝阳电业为国有企业外,其余的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拍卖,顺利地实施了职工买断工龄,企业买断产权的以民营化为主的工业企业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由国有转向民营化,不仅破除了传统体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民营资本,更新了职工的观念,增大了择业的灵活度,使原有的资本结构得到重组,资源得到重新开发,人员得到合理安置。应该说在“十五”期间通过县域经济民营化,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发展模式,为“十一五”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地基础。
(三)骨干企业增幅明显。在全部产值中朝阳电业、电力公司实现产值9700万元,6家规模以上煤矿企业实现产值3638万元,“两电一煤”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52.67%。原康丰公司重组为三益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后,当年实现产值1928万元,鑫鑫麻纺、利安隆化工、发夏食品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有力地带动了我县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多,总量增大。到3月底止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的16户,实现产值19792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1户,实现产值25322万元,产值增长27.94%。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望发展到24户以上。此外,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还将佳德木业、瀑源化工、建兴石材、小河电站、江博竹制品等十一户作为重点扶持的企业,部分企业年内将达到规模以上企业要求。
(五)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05年末已初步形成了以世纪通煤矿为龙头的煤炭产业,以朝阳电业、电力公司为龙头的电力产业,以协力水泥、建兴石材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三益化肥、利安隆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仁仁硒茶、发夏食品、新龙茶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
(六)工业项目工作真正实现了建设一批,新建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2006年全县续建的工业项目有14个,新建的工业项目18个,争取的工业项目有17个,储备的工业项目7个。一批电力建设项目为开发××县水、煤资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工业企业职工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多数企业参保意识得到增强。到2005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的80.78%,三险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1708人,394人,54人。
二、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企业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一是部分企业起点低,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楚霸建材、楚焱纸业、三益化肥等企业主要设备年久失修,急需更新和淘汰。二是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跟不上,经营者管理水平更是急需更新。一部分企业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个别企业形式上是股份制企业,而实际上没有按照股份制企业经营方式运作,大股东在外摇控,小股东各自作主,持股人难以沟通、协调,不能形成内部合力,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三是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但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报酬难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如发夏公司引进一个学生物的大 《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516.html
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2005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29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9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较上年新增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53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实现销售产值24430万元,同比增长23.69%,工业品销售率达96.5%,年末从业人员2355人。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合计81899.9万元,其中:国有资产60014.6万元,占全部资产的73.28%。实现利润11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实现税收2115万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占gdp的比重为1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gdp的份额达到7.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15.4:31.1调整到51.1:16:32.9。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县域经济民营化战略的实施,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工业经济的领导,成立了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组建了工业发展专班,建立了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完善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奖励办法,有力的促进行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县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
(二)经济成份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大力扶持,逐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企业。据统计21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户,私营企业16户,港澳台资企业2户,非公有制企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136万元,同比增长45.09%。截止2005年底,全县除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朝阳电业为国有企业外,其余的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拍卖,顺利地实施了职工买断工龄,企业买断产权的以民营化为主的工业企业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由国有转向民营化,不仅破除了传统体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民营资本,更新了职工的观念,增大了择业的灵活度,使原有的资本结构得到重组,资源得到重新开发,人员得到合理安置。应该说在“十五”期间通过县域经济民营化,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发展模式,为“十一五”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地基础。
(三)骨干企业增幅明显。在全部产值中朝阳电业、电力公司实现产值9700万元,6家规模以上煤矿企业实现产值3638万元,“两电一煤”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52.67%。原康丰公司重组为三益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后,当年实现产值1928万元,鑫鑫麻纺、利安隆化工、发夏食品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有力地带动了我县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多,总量增大。到3月底止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的16户,实现产值19792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1户,实现产值25322万元,产值增长27.94%。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望发展到24户以上。此外,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还将佳德木业、瀑源化工、建兴石材、小河电站、江博竹制品等十一户作为重点扶持的企业,部分企业年内将达到规模以上企业要求。
(五)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05年末已初步形成了以世纪通煤矿为龙头的煤炭产业,以朝阳电业、电力公司为龙头的电力产业,以协力水泥、建兴石材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三益化肥、利安隆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仁仁硒茶、发夏食品、新龙茶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
(六)工业项目工作真正实现了建设一批,新建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2006年全县续建的工业项目有14个,新建的工业项目18个,争取的工业项目有17个,储备的工业项目7个。一批电力建设项目为开发××县水、煤资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工业企业职工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多数企业参保意识得到增强。到2005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的80.78%,三险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1708人,394人,54人。
二、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企业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一是部分企业起点低,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楚霸建材、楚焱纸业、三益化肥等企业主要设备年久失修,急需更新和淘汰。二是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跟不上,经营者管理水平更是急需更新。一部分企业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个别企业形式上是股份制企业,而实际上没有按照股份制企业经营方式运作,大股东在外摇控,小股东各自作主,持股人难以沟通、协调,不能形成内部合力,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三是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但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报酬难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如发夏公司引进一个学生物的大 《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