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正文

聚焦全国第一份“行贿黑名单”记录档案


  从今年年初起,宁波的建筑商头上多了一道“紧箍咒”:谁想要在当地揽到工程,首先在近年内不得有行贿史,更不能上检察院的“黑名单”,否则很有可能在市场准入上受到限制。据了解,一些曾经被判行贿罪的宁波建筑商已经准备到外地去揽工程。这事还得从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在全国首创了建筑业行贿记录档案说起。 

  “黑名单” 旨在预防职务犯罪 

  2002年3月,为遏制建筑工程领域里越演越烈的贿赂行为,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专门收集了自1998年以来该院立案查处的发生在建筑领域内的所有贿赂案件的相关资料,依照查处的年份和行贿人的单位、性质进行分类后整理成册,并注明行贿人的基本情况,形成建筑领域“行贿人资料库”。 

  2002年7月,北仑区检察院又尝试在“行贿人资料库”中选取部分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行贿者,划入“黑名单”,试图构筑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火墙”。并向全区工程招标业主单位提供“诚信咨询”,从而使“黑名单”上具有行贿污点的建筑商,在工程投标中被低评甚至取消投标资格。 

  北仑区检察院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建筑商的警觉,于是出现了某些本地建筑商到外地揽活的情况。但在检察系统内,此举得到广泛认可,不到半年时间,北仑区检察院的做法在宁波市检察系统被推广运用。北仑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许尚金说:“这一创新做法还将推广到医药和政府采购等行业。” 

  2003年7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建立行贿犯罪记录档案(查询系统)”有关法律和操作问题座谈会。会议专门邀请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许尚金做主题发言,介绍相关经验。有迹象表明,给行贿人建“黑名单”很可能将在全国检察系统推广,并上升到制度层面。 

  “黑名单”上有哪些人? 

  哪些人上了“黑名单”?他们是怎么上“黑名单”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向北仑区检察院有关人员咨询。据《北仑区人民检察院行贿人资料库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显示:行贿人资料库内设置行贿人“黑名单”,符合下列四类条件之一的行贿人列入“黑名单”:(一)因行贿罪而被法院判刑的;(二)虽未判刑,但法院判决认定的贿赂事实中行贿数额达5万元以上的;(三)被检察机关查实有两次以上行贿记录的或行贿三人以上的;(四)检察机关已有确凿证据证明其有行贿事实,但本人未主动交待或拒不承认的。 

  该《办法》还规定,虽符合上述条件,但行贿人主动交待全部行贿事实,配合检察机关办案的,可以不列入行贿人“黑名单”。 

  据介绍,目前北仑区检察院的“行贿人资料库”里共有70余人,其中18人被列入“黑名单”。但具体是哪18人上了黑名单,考虑到社会影响和涉及司法秘密,检察院人员表示不便向记者透露。 

  对“黑名单”最关心的莫过于行贿者。但是,记者从北仑区检察院了解到,行贿者本人也无从了解自己是否上了检察院的“黑名单”。 

  “黑名单”的威力有多大? 

  北仑电厂是宁波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也是北仑区检察院的反腐合作单位。该厂曾在一次工程招标过程中,利用“黑名单”发现一个具有行贿污点的投标人后,即刻取消了其投标资格。 

  “黑名单”迫使一些建筑商在承接工程时,想要靠行贿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不“三思而后行”。有法律界人士对此评论说,黑名单“让行贿人比受刑还难过”。 

  对行贿人行贿行为的追究一直是检察机关比较头痛的问题。北仑区检察院反贪局在办案中发现,窝案串案现象在建筑领域特别突出,一些行贿人往往工程做到哪里,就行贿到哪里,查处一案往往能揪出一串,而行贿人基本不承担法律责任,以致屡查屡犯。为了有效遏制腐败,控制贿赂犯罪,加强反贪情报建设,配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黑名单”制度就此出笼。 

  许尚金在高检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座谈会上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行贿人资料库可以发挥如下的作用:一是为反贪办案提供资料辅助,为打击贿赂犯罪服务;二是‘黑名单’制度的运作加大了行贿的风险成本,因为行贿人行贿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工程,而‘黑名单’制度的建立却有可能使行贿人因其不诚信的行为而失去市场,促使建筑市场的主体通过利弊分析而选择不行贿的正当竞争进入市场;三是从源头上治理建筑等贿赂多发行业的腐败犯罪,控制或减少行贿行为的捷径,客观上可以起到保护干部的作用。” 

  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尚金也表示,实际操作中,由于大部分行贿人没查出来,而将查处的行贿人排除在市场外,没有查处的照样能靠行贿取得工程,这是一种“不公平”。而且,这会产生一种逆向的、负面的利弊选择。行贿人会认为,一旦被抓,如果供认了就什么都没了,咬住不讲反而符合建筑行业内的“潜规则”,即行贿人拒不交待,他的“信誉度”和“义气”在“潜规则”流行的圈内会大大提升,从此他的生意红火。这种例子在宁波也不在少数。 

  “黑名单”是如何使用和管理的? 

  据许尚金介绍,自行贿人资料库建立以来,北仑区检察院已为北仑电厂、宁波保税区等三家单位提供了19次“诚信咨询服务”,对120余名投标人进行了审查。在具体操作中,业主单位在投标前主动向检察机关报送各个投标人的具体情况,由检察机关审查其名字是否被列入“黑名单”,并提供反馈意见,业主单位或招标单位再自行进行综合审查与评价。另外,根据行贿人的犯罪情节和其对行贿事实的认识态度,检察机关也可以建议业主单位或招标单位对被列入“黑名单”的投标人取消投标资格或扣减信用分。 

  许尚金分析说:“在为社会提供服务上面,我们严守司法中立的准则,在没有发生违法犯罪的场合,我们不主动介入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预防工作中切实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服务而不干预。” 

  对于如何退出“黑名单”问题,许尚金说:“‘黑名单’实行动态删除制度,体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原则。我们规定了三种情况下的行贿记录可以从‘黑名单’记录中删除,即行贿人被列入‘黑名单’后满五年,未发现有再次行贿行为的;五年内自首或检举、揭发他人职务犯罪的,一经查实立即退出;主管部门认为行贿人具备退出‘黑名单’的特殊条件并提出申请的,由我院审查决定是否退出。” 

  对于“黑名单”的管理,许尚金分析说:“鉴于行贿人资料库管理和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规定了严格的管理审批程序。制定了行贿人资料库管理办法,将资料库确定为司法秘密,由控申科指定专人进行管理,若因故意或过失造成泄密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将视情节予以相应处罚。在使用上面也规定严格的审批程序,规定向社会提供‘诚信咨询’服务的,由控告申诉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分管检察长批准签发;本院反贪、法纪等有关部门需查询资料库资料的,由双方部门负责人联系解决;查询和提供咨询服务均须有书面记录,并整理归

档备案。其他特殊情况需使用的,须经分管检察长批准。” 

  “黑名单”引起国内法学界争鸣 

  备受关注并不等于一边倒的赞誉。这个旨在反腐倡廉的全新尝试,不可避免地在全国引起了众多法学家的热烈争论。   

  1、“隐私权”之争 

  据了解,对于公民污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因此有人担忧,如果听任检察机关在没有法律规范和授权的情况下,建立公民污点资料档案,并向特定对象公开,是否侵犯了公民的隐私? 

  华东政法学院民法学教授傅鼎生认为,检察机关把有关自然人的行贿记录经过侦查手段都收集起来,并向外提供服务,这涉及到自然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高检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副厅长潘君说,行贿犯罪与行贿行为记录属于不良记录,应当是属隐私范围。违法与犯罪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权,违法、犯罪公民和法人要回

聚焦全国第一份“行贿黑名单”记录档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534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经济法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