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纪实
——编织社会保障网打造民生工程
*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温黄平原腹部台州市的主体城区,是我国股份合作经济的最先发源地之一。1994年11月撤镇建区,全区陆域面积274平方公里,辖4个镇、6个街道,总人口41万。*历史悠久,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民资丰厚,商贸繁荣。清代乾隆年间,就成为浙东南著名商埠。建区九年来,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谱写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篇章。
起步篇:社会保障零的起步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多个层次,逐步统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强制建立的基本保障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险逐步覆盖全体公民;在基本保障之外,国家积极推动其他保障形式的发展,力争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革与发展,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更多地侧重于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各类社会保障制度都极不完善,且范围只局限在国有企业职工和部分城镇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保障覆盖面狭隘,保障功能十分有限。在养老保险方面,我国于1984年开始进行改革,1991开始在部分农村地区进行试点,于1997年全面推开;医疗保险方面,于1988年开始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国有企业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于1998年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生育保险制度自1988年开始在一些地区进行企业生育保险制度改革,1994年制定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于1993年开始对城市社会救济制度进行改革,偿试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为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规划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我国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建设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这一时期,台州还未建市,只作为一个地区的行政体制存在。而在1994年建区前,*只是台州地区黄岩县的一个小镇,建区时下辖周边的12个乡镇(街道),这里国家投资的项目相对很少,国营企业不多,城镇居民人口只占其中的极少一部分,社会保障观念还未在广大群众中普遍形成。1994年底全区国内生总值26.43亿元,财政总收入1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13.8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6亿元。新建区经济基础相对簿弱,百业待兴,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几近空白。目前的几大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都是在1995年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1994年底刚建区时,从黄岩划入680万元基金作为启动基金,于1995年1月开始正式运行。——医疗保险。于1997年底开始进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当时只有2家企业、120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启动基金只有40万元。——生育保险。于1998年12月开始实施,开始时从地方综合发展基金中注入垫底运行资金20万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很早就形成了针对城乡贫困居民的社会救济制度,在此基础上,于1997年逐步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篇:初步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特别是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以此为契机,该区适时出台政策,强力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并在人代会上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目标、中期目标乃至长期目标中,把着眼于解决民生必需,增强百姓福祉,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列为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提出切实从“管理政府”向“为民政府”转变,开始了全面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建立了以养老保险为龙头,连接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