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
一、防止通货紧缩仍需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1、对1999年的基本评价。
1999年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投资,调整收入分配,刺激居民消费,保证了全年经济增长7%目标顺利实现。总的来看,1999年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运行基本情况是好的。但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持续。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一方面要看到成绩,另一方面应该看到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仍不容乐观。到今年10月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已持续下降了43个月,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持续下降了2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下降了18个月。
2、2000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进入WTO,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发展,特别对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结构性调整,以及改善贸易条件扩大进出口规模,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具体的因素还有:
有利因素:(1)物价水平的降幅有所缩小;(2)国有企业效益有所回升;(3)出口止跌回升。
不利因素:(1)影响金融正常运转的呆坏账问题并不可能短期内解决;(2)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迅速下降。特别是更新改造投资1一9月份累计同比下降1.7%。结构性调整,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然很重;(3)消费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始终在低位徘徊;(4)国企改革人员下岗分流后再就业压力较大;(5)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如此等等都必然提高社会储蓄率,抑制消费,减少投资;(6)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存款的增长率持续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在较长时期内对总需求产生不利的影响.形成通货紧缩的环境。这些不利条件,特别是长时间、大范围的物价下降,使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国内需求不振、投资需求不断下降,形成通货紧缩型的有效需求不足。加之早几年消费体制没有及时改革,消费环境不好、消费政策限制、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原因,以及长期结构性矛盾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大等原因,这些都助长了通货紧缩。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要保持7%的GDP的增长还需进一步创造条件,进一步实行积极的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是有限的
3、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党中央一系列决策核心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贬值条件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这种决策不能半途而废,因为任何宏观经济政策通常都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充分见效。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时也用了二至三年时间,现在仅用了一年多时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其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形势已得到稳定,虽然还有许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政策的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如果我们不正确的认识形势,对已经实施的政策产生怀疑有可能会使过去的政策半途而废,再重新启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现在是要坚定信心,按照既定目标前进。
4、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是有限的。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在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以其启动经济,但这种政策不能过分使用,搞不好很可能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祸根。我国目前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增加,综合债务负担率提高,扩大发行国债的余地越来越小,积极的财政政策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先说中央财政赤字问题。据统计,1991年一1999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情况,均在3%以内。虽然中央财政赤字GDP比重并不大,但由于中央财政收人占GDP的比重不高,目前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经超过60%以上。再说财政潜在的债务风险问题。1998年我国预算债务负担率为9.9%,1999年为11.7%(不含增发的600亿元专项国债)。即使加上增发的国债,我国的债务负担率也不能算高,但应考虑国家财政可能出现的“或有”债务问题。我国的“或有”债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后的债务(包括企业债转股后形成国家承担的债务);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违规举债、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未纳入预算的,包括国家政策性贷款和指令性贷款事实上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形成的不确定债务部分。如果把这些“或有”债务和账面上的债务加在一起,根据国家综合负债及金融风险指数的国际比较计算(综合负债指数=(全部外债+政府内债+银行坏账*%)。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发债历史短,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潜在债务风险更不容忽视。
5、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考虑。
由于存在国家综合负债率较高的风险问题,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地考虑使用效果,由扩大需求为主转向扩大需求与增加供给并重,因此,要更多地支持关系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和企业,在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改善有效供给,加快结构调整;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增加转移支付力度,更多地补充社会保障基金;要改进财政资金的使用办法,适当采用财政贴息的措施,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
6、对两年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存在不足之处的分析。
在充分估计到困难的情况下,要看到治理通货紧缩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因为目前我国经济战线正进行一场战略性的结构性调整和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其力度和范围还会不断扩大;时间上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要彻底改变目前通货紧缩状况似乎不可能。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困难想得多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正确制定政策。这种基本判断有助于我们对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全面的反省;当前经济形势的焦点仍然是通货紧缩趋势,如果还是只一味地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而不注重货币政策的配合,很可能只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200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应该是以反通货紧缩为主、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
三、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7、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问题,金融在经济增长中应发挥更大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取得最大效率。
8、货币政策作用欠佳的主要原因。这中间形成欠佳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银行不良资产过重负担形成的过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原因,也有因需求不足引起贷款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低位徘徊等原因。
9、金融风险不可等闲视之。
金融风险表现在:(1)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已经显现出来了,一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兼并和破产;(2)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较高。虽然目前已经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实施“债转股”后,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这些不良贷款的产生有旧体制的客观因素,也有银行内部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7548.html
1、对1999年的基本评价。
1999年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投资,调整收入分配,刺激居民消费,保证了全年经济增长7%目标顺利实现。总的来看,1999年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运行基本情况是好的。但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持续。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一方面要看到成绩,另一方面应该看到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仍不容乐观。到今年10月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已持续下降了43个月,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持续下降了2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下降了18个月。
2、2000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进入WTO,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发展,特别对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结构性调整,以及改善贸易条件扩大进出口规模,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具体的因素还有:
有利因素:(1)物价水平的降幅有所缩小;(2)国有企业效益有所回升;(3)出口止跌回升。
不利因素:(1)影响金融正常运转的呆坏账问题并不可能短期内解决;(2)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迅速下降。特别是更新改造投资1一9月份累计同比下降1.7%。结构性调整,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然很重;(3)消费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始终在低位徘徊;(4)国企改革人员下岗分流后再就业压力较大;(5)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如此等等都必然提高社会储蓄率,抑制消费,减少投资;(6)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存款的增长率持续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在较长时期内对总需求产生不利的影响.形成通货紧缩的环境。这些不利条件,特别是长时间、大范围的物价下降,使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国内需求不振、投资需求不断下降,形成通货紧缩型的有效需求不足。加之早几年消费体制没有及时改革,消费环境不好、消费政策限制、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原因,以及长期结构性矛盾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大等原因,这些都助长了通货紧缩。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要保持7%的GDP的增长还需进一步创造条件,进一步实行积极的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是有限的
3、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党中央一系列决策核心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贬值条件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这种决策不能半途而废,因为任何宏观经济政策通常都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充分见效。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时也用了二至三年时间,现在仅用了一年多时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其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形势已得到稳定,虽然还有许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政策的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如果我们不正确的认识形势,对已经实施的政策产生怀疑有可能会使过去的政策半途而废,再重新启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现在是要坚定信心,按照既定目标前进。
4、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是有限的。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在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以其启动经济,但这种政策不能过分使用,搞不好很可能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祸根。我国目前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增加,综合债务负担率提高,扩大发行国债的余地越来越小,积极的财政政策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先说中央财政赤字问题。据统计,1991年一1999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情况,均在3%以内。虽然中央财政赤字GDP比重并不大,但由于中央财政收人占GDP的比重不高,目前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经超过60%以上。再说财政潜在的债务风险问题。1998年我国预算债务负担率为9.9%,1999年为11.7%(不含增发的600亿元专项国债)。即使加上增发的国债,我国的债务负担率也不能算高,但应考虑国家财政可能出现的“或有”债务问题。我国的“或有”债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后的债务(包括企业债转股后形成国家承担的债务);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违规举债、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未纳入预算的,包括国家政策性贷款和指令性贷款事实上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形成的不确定债务部分。如果把这些“或有”债务和账面上的债务加在一起,根据国家综合负债及金融风险指数的国际比较计算(综合负债指数=(全部外债+政府内债+银行坏账*%)。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发债历史短,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潜在债务风险更不容忽视。
5、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考虑。
由于存在国家综合负债率较高的风险问题,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地考虑使用效果,由扩大需求为主转向扩大需求与增加供给并重,因此,要更多地支持关系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和企业,在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改善有效供给,加快结构调整;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增加转移支付力度,更多地补充社会保障基金;要改进财政资金的使用办法,适当采用财政贴息的措施,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
6、对两年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存在不足之处的分析。
在充分估计到困难的情况下,要看到治理通货紧缩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因为目前我国经济战线正进行一场战略性的结构性调整和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其力度和范围还会不断扩大;时间上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要彻底改变目前通货紧缩状况似乎不可能。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困难想得多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正确制定政策。这种基本判断有助于我们对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全面的反省;当前经济形势的焦点仍然是通货紧缩趋势,如果还是只一味地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而不注重货币政策的配合,很可能只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200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应该是以反通货紧缩为主、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
三、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7、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问题,金融在经济增长中应发挥更大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取得最大效率。
8、货币政策作用欠佳的主要原因。这中间形成欠佳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银行不良资产过重负担形成的过度防范金融风险的原因,也有因需求不足引起贷款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低位徘徊等原因。
9、金融风险不可等闲视之。
金融风险表现在:(1)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已经显现出来了,一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兼并和破产;(2)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较高。虽然目前已经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实施“债转股”后,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这些不良贷款的产生有旧体制的客观因素,也有银行内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