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传统节日文化的几对关系
诠释传统节日文化的几对关系
卢惠斌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尤其是广大工作人群对于传统节假日的期盼愈显强烈。他们试图通过充分自主安排节假日时间,达到深度调节、愉悦心声、放松心境等目的。殊不知,类似这样的过节方式极大地偏离了传统节日主题,使其充斥着浓郁的亲朋聚会味、外出游玩味、商业参与味,外表热闹的节日文化却始终掩盖不了传统节日内涵的淡化虚化和下滑之趋势。
一、传统节日与假日休闲
许多时候,每逢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展望利用节日进行放松休闲,完美规划休闲预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并存的国家,许多传统节日都蕴含着各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多种文化因素,拥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它们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文化见证。每逢各个节日,各族人民以多种独特方式进行庆祝,这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伟大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不难看出,无论哪一个传统节日,都具有其独特性,节日主题鲜明,庆典方式多样。数年以来,作为传统节日的假日无不充斥着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人们在主题假日中渲染文化、庆祝文化、感受文化、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年复一年。然而作为假日休闲,可以说只是一种并无强烈目标的耗散时间和放松心境的过程,随意性和可塑性非常大,根本毫无任何主题而言,即使看来亦有一定的目标追求,也只能是家庭局部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已。因此,那些误将传统节日憧憬为假日休闲的观点显然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曲解和抹杀。
1.传统节日具有明确的主题性与针对性,而假日休闲则是随意性的活动。传统节日之所以得以传承,就在于它们具有鲜明与特定的节日主题,在这一天,各族人民便会围绕节日主题举行属于自己的庆祝活动。例如,端午节的主题就是纪念和追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针对性非常明显。为了寄托对屈原投汨罗江的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与纪念屈原休戚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而假日休闲则是间隙性的活动。作为传统文化,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仅表现于它们拥有固定的日期,而且能够深入持久扎根于人们内心,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自古以来有许多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就是很好的见证,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春节的描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对清明节的描述……假日休闲等活动则会随着人们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
3.传统节日具有较大的影响性与辐射性,而假日休闲则是局部性的活动。传统节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早已被各族人民广泛认同,甚至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民族和国度。为什么人们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因为传统节日激起了各族人民无限的亲情。传统节日的广泛影响力是任何假日休闲所无法比拟的。
二、纪念传统与沿古袭旧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为此,许多人认为既然是“传统”节日,就应该要很好地沿袭,维持这些节日的“原生态”,在传统节日的传承方面完全因循守旧、沿古袭旧。(节日大全 fanwen.oyaya.net)由此带来了许多时候庆祝节日的方式过于陈旧,自然很难被年轻一代所理解接受,“轰轰烈烈”等铺张浪费现象负面演化为愚昧落后,甚至走向科学的对立面。
重视传统节日的继承并不是说要照搬照抄,完全沿袭旧时的习俗和仪式,百分之百地套用前人留下的规则和程序。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过程之中,紧紧抓住它们不同的核心主题,变革过节的方式,充分展示和彰显庆祝活动的价值意义。事实上,文化继承、节日传承,都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做法,而是应该围绕相关节日主题有所变革、有所取舍、有所创新,使得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更加富有深刻的意义。
三、节日异化与文化缺失
审视如今诸多传统佳节,休闲味、商业味、崇洋味等异化现象完全占据了上风,这些不正当的节日风气也远远背离了传统节日主题,即使象征性地举行庆祝活动,也是匆匆流于形式而已。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的“异化”最直观的表现在于月饼的“异化”。月饼原本是一种普通的时令食品,如今却越来越精致和昂贵。商场里的月饼价格动辄数百元,甚至出现了超过千元的“天价月饼”。曾以“合家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从一个增进家庭情谊的传统节日,慢慢变成了维系社交资源的重要契机。中秋节的“异化”,还表现为节日文化传统从注重情感“异化”为注重形式。在以前,中秋节和春节的 《诠释传统节日文化的几对关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7590.html
卢惠斌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尤其是广大工作人群对于传统节假日的期盼愈显强烈。他们试图通过充分自主安排节假日时间,达到深度调节、愉悦心声、放松心境等目的。殊不知,类似这样的过节方式极大地偏离了传统节日主题,使其充斥着浓郁的亲朋聚会味、外出游玩味、商业参与味,外表热闹的节日文化却始终掩盖不了传统节日内涵的淡化虚化和下滑之趋势。
一、传统节日与假日休闲
许多时候,每逢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展望利用节日进行放松休闲,完美规划休闲预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并存的国家,许多传统节日都蕴含着各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多种文化因素,拥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它们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文化见证。每逢各个节日,各族人民以多种独特方式进行庆祝,这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伟大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不难看出,无论哪一个传统节日,都具有其独特性,节日主题鲜明,庆典方式多样。数年以来,作为传统节日的假日无不充斥着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人们在主题假日中渲染文化、庆祝文化、感受文化、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年复一年。然而作为假日休闲,可以说只是一种并无强烈目标的耗散时间和放松心境的过程,随意性和可塑性非常大,根本毫无任何主题而言,即使看来亦有一定的目标追求,也只能是家庭局部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已。因此,那些误将传统节日憧憬为假日休闲的观点显然是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曲解和抹杀。
1.传统节日具有明确的主题性与针对性,而假日休闲则是随意性的活动。传统节日之所以得以传承,就在于它们具有鲜明与特定的节日主题,在这一天,各族人民便会围绕节日主题举行属于自己的庆祝活动。例如,端午节的主题就是纪念和追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针对性非常明显。为了寄托对屈原投汨罗江的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与纪念屈原休戚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而假日休闲则是间隙性的活动。作为传统文化,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仅表现于它们拥有固定的日期,而且能够深入持久扎根于人们内心,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自古以来有许多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就是很好的见证,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春节的描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对清明节的描述……假日休闲等活动则会随着人们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
3.传统节日具有较大的影响性与辐射性,而假日休闲则是局部性的活动。传统节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早已被各族人民广泛认同,甚至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民族和国度。为什么人们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因为传统节日激起了各族人民无限的亲情。传统节日的广泛影响力是任何假日休闲所无法比拟的。
二、纪念传统与沿古袭旧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为此,许多人认为既然是“传统”节日,就应该要很好地沿袭,维持这些节日的“原生态”,在传统节日的传承方面完全因循守旧、沿古袭旧。(节日大全 fanwen.oyaya.net)由此带来了许多时候庆祝节日的方式过于陈旧,自然很难被年轻一代所理解接受,“轰轰烈烈”等铺张浪费现象负面演化为愚昧落后,甚至走向科学的对立面。
重视传统节日的继承并不是说要照搬照抄,完全沿袭旧时的习俗和仪式,百分之百地套用前人留下的规则和程序。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过程之中,紧紧抓住它们不同的核心主题,变革过节的方式,充分展示和彰显庆祝活动的价值意义。事实上,文化继承、节日传承,都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做法,而是应该围绕相关节日主题有所变革、有所取舍、有所创新,使得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更加富有深刻的意义。
三、节日异化与文化缺失
审视如今诸多传统佳节,休闲味、商业味、崇洋味等异化现象完全占据了上风,这些不正当的节日风气也远远背离了传统节日主题,即使象征性地举行庆祝活动,也是匆匆流于形式而已。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的“异化”最直观的表现在于月饼的“异化”。月饼原本是一种普通的时令食品,如今却越来越精致和昂贵。商场里的月饼价格动辄数百元,甚至出现了超过千元的“天价月饼”。曾以“合家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从一个增进家庭情谊的传统节日,慢慢变成了维系社交资源的重要契机。中秋节的“异化”,还表现为节日文化传统从注重情感“异化”为注重形式。在以前,中秋节和春节的 《诠释传统节日文化的几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