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要以国有为主导,民营为主体
看看。在它们的各种专业市场周围,都有大批的民营企业。所以,西部开发也得这样,用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市场来推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整个地区经济运行机制。
第四,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中的私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国现阶段最具有发展后劲的经济,是中国民族经济中的佼佼者。这是因为它们产权关系清晰,经营机制灵活,又彻底面向国内外市场,又十分关心技术进步,经营管理的创新。这部分经济搞得好与不好,同它的当事人的利益、社会地位、名誉关系最直接。他们只能全身心地投入,把企业搞好,而不能搞坏。所以,这部分经济最有竞争力,最能锻炼出真正的企业家。当然,这部分经济由于在我国的情况下,重新起步较晚。一般来说,它们的实力不强,素质不高,还比较脆弱,不少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但它们最有发展前景,有一些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向外扩展,向规模化挺进。它们的某些弱点是可以在发展中克服的。它们绝不像国有企业那样,要靠外力的推动才能搞好。民营经济一般都有自我约束机制。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西部大开发,也得依靠吸引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依托,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西部地区,哪里民营经济发展得多,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哪里的开发步伐也就必然会多、快、好、省。
第五,从实践来看,各式各样的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F岗职工的主渠道;是加快农村集镇化、城市化的主要依托和支撑点;更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必然选择。例如近二十来年、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还吸纳了许多中西部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力,当地卜岗职工的安置也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办起了许多新兴产业,发展了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经济的这许多功能、作用,对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来说,应该说是最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它也从一个个侧面,显示了和决定了西部开发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主体的地位。
民营经济是利用民间的资金,民间的力量,民间的办法办起来的经济,是以民为本的经济。人民群众确实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民间又最有人才。民营经济最具有活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西部大开发的胜利,寄希望于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西部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前面说的都是西部地区发展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的好处、必要性。我想,这些好处和必要性,并不是大家不认识,也不是这些地区的领导不想发展,但为什么西部地区这部分最具活力的经济,比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要滞后和缓慢呢?可见还是条件的制约。就是说,不是你想发展就能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在寄希望于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时候,还要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西部地区吸引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优势和劣势。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优势,克服劣势。
正好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5月14日《产经新闻》发表了陈耀先生的一篇研究报告《西部地区投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观点我都赞成,不妨扼要介绍如下。他说:西部地区现实中的投资存在“四多四少”:(一)投资增长多,占全国份额少;(二)国有投资多,民间投资少;(三)基础设施投入多,生产领域投入少;(四)外商考察关注多,实际投入少。非国有投资为何不足呢?他认为原因有三:(一)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包括交通设施密度低,缺少出海港口等;(二)软环境仍然不尽人意,包括国有经济比重大,政府对企业干预多,对非国有投资尚有种种限制,融资难问题未解决,缺乏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办事效率低,乱收费、乱摊派严重;(三)政府投资的双重效应,包括对民营资本的“挤出效应”。他还认为未来西部的投资优势为:(一)国内外环境有利于投资“西进”;(二)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需求巨大;(三)西部的优势资源和潜在市场对投资者富有吸引力;(四)国有投资为主,外资规模有限,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会越来越引起关注,逐渐改善。
这里我想补充和强调的两点是:在制约因素中,要敢承认,西部地区人们的观念较为落后,市场意识和改革意识确实比东部地区要差一大截,今后西部地区要在解放思想方面采取有利措施才行,否则民营经济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在优势条件中,特别要强调多种丰富资源的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这种优势,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成为东部投资者向西部进军的最具有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
五、改善投资环境是政府的责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影响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外资和东部地区民间资本进入的基本因素是投资环境。而决不是缺乏资本和其他因素。现在全国民间储蓄几万亿元,即使拿出十分之一,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前面所说的外商到西北地区考察的人数很多,但真正投资者并不多,也说明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确实有待下决心改善。最近我还看到一个资料说,这两年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比重,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这种情况很值得我们重视。
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方面主要指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条件,电信、银行、水、电、房屋、道路等等,包括全部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以及与外界的联系条件,甚至包括市场条件。这些对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必定关注的。这些条件好,人家会愿来投资,条件不好,人家何必非要到你这里来呢?软环境方面主要指政策法制环境,政府办事效率和水平,劳动力素质,以及民风、民俗、治安条件,群众的友好态度等等。这些年来,我看到不少典型案例。有的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投资者十分友好,欢迎人家来;因为投资者来了,办起了企业事业,发展了地方经济,便使一方人的生活好了起来。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开初对投资采取友好态度,但是当人家把企业办起来,获得效益时,则发生“红眼病”,处处同人家过不去,甚至出现普遍性的卡、拿、要问题,或出现变故,要撕毁合同,打官司也得不到支持;这样人家就设法干了,不得不走人。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软环境比硬环境还重要,硬环境是物质环境,大的力面难以很快改善,小范围是容易治理的,而软环境是人的环境,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市场意识等环境,要转变是要做工作的,不大可能马上见效。
不论硬环境的改善,还是软环境的治理,都是政府的责任,都得有针对性地进行。我的一个基本看法是,西部地区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必须认真地下点功夫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7602.html
第四,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中的私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国现阶段最具有发展后劲的经济,是中国民族经济中的佼佼者。这是因为它们产权关系清晰,经营机制灵活,又彻底面向国内外市场,又十分关心技术进步,经营管理的创新。这部分经济搞得好与不好,同它的当事人的利益、社会地位、名誉关系最直接。他们只能全身心地投入,把企业搞好,而不能搞坏。所以,这部分经济最有竞争力,最能锻炼出真正的企业家。当然,这部分经济由于在我国的情况下,重新起步较晚。一般来说,它们的实力不强,素质不高,还比较脆弱,不少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但它们最有发展前景,有一些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向外扩展,向规模化挺进。它们的某些弱点是可以在发展中克服的。它们绝不像国有企业那样,要靠外力的推动才能搞好。民营经济一般都有自我约束机制。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西部大开发,也得依靠吸引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依托,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西部地区,哪里民营经济发展得多,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哪里的开发步伐也就必然会多、快、好、省。
第五,从实践来看,各式各样的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F岗职工的主渠道;是加快农村集镇化、城市化的主要依托和支撑点;更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必然选择。例如近二十来年、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还吸纳了许多中西部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力,当地卜岗职工的安置也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办起了许多新兴产业,发展了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经济的这许多功能、作用,对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来说,应该说是最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它也从一个个侧面,显示了和决定了西部开发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主体的地位。
民营经济是利用民间的资金,民间的力量,民间的办法办起来的经济,是以民为本的经济。人民群众确实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民间又最有人才。民营经济最具有活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西部大开发的胜利,寄希望于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西部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前面说的都是西部地区发展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的好处、必要性。我想,这些好处和必要性,并不是大家不认识,也不是这些地区的领导不想发展,但为什么西部地区这部分最具活力的经济,比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要滞后和缓慢呢?可见还是条件的制约。就是说,不是你想发展就能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在寄希望于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时候,还要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西部地区吸引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优势和劣势。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优势,克服劣势。
正好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5月14日《产经新闻》发表了陈耀先生的一篇研究报告《西部地区投资现状并不乐观》,许多观点我都赞成,不妨扼要介绍如下。他说:西部地区现实中的投资存在“四多四少”:(一)投资增长多,占全国份额少;(二)国有投资多,民间投资少;(三)基础设施投入多,生产领域投入少;(四)外商考察关注多,实际投入少。非国有投资为何不足呢?他认为原因有三:(一)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包括交通设施密度低,缺少出海港口等;(二)软环境仍然不尽人意,包括国有经济比重大,政府对企业干预多,对非国有投资尚有种种限制,融资难问题未解决,缺乏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办事效率低,乱收费、乱摊派严重;(三)政府投资的双重效应,包括对民营资本的“挤出效应”。他还认为未来西部的投资优势为:(一)国内外环境有利于投资“西进”;(二)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需求巨大;(三)西部的优势资源和潜在市场对投资者富有吸引力;(四)国有投资为主,外资规模有限,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会越来越引起关注,逐渐改善。
这里我想补充和强调的两点是:在制约因素中,要敢承认,西部地区人们的观念较为落后,市场意识和改革意识确实比东部地区要差一大截,今后西部地区要在解放思想方面采取有利措施才行,否则民营经济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在优势条件中,特别要强调多种丰富资源的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这种优势,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成为东部投资者向西部进军的最具有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
五、改善投资环境是政府的责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影响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外资和东部地区民间资本进入的基本因素是投资环境。而决不是缺乏资本和其他因素。现在全国民间储蓄几万亿元,即使拿出十分之一,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前面所说的外商到西北地区考察的人数很多,但真正投资者并不多,也说明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确实有待下决心改善。最近我还看到一个资料说,这两年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比重,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这种情况很值得我们重视。
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方面主要指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条件,电信、银行、水、电、房屋、道路等等,包括全部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以及与外界的联系条件,甚至包括市场条件。这些对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必定关注的。这些条件好,人家会愿来投资,条件不好,人家何必非要到你这里来呢?软环境方面主要指政策法制环境,政府办事效率和水平,劳动力素质,以及民风、民俗、治安条件,群众的友好态度等等。这些年来,我看到不少典型案例。有的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投资者十分友好,欢迎人家来;因为投资者来了,办起了企业事业,发展了地方经济,便使一方人的生活好了起来。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开初对投资采取友好态度,但是当人家把企业办起来,获得效益时,则发生“红眼病”,处处同人家过不去,甚至出现普遍性的卡、拿、要问题,或出现变故,要撕毁合同,打官司也得不到支持;这样人家就设法干了,不得不走人。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软环境比硬环境还重要,硬环境是物质环境,大的力面难以很快改善,小范围是容易治理的,而软环境是人的环境,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市场意识等环境,要转变是要做工作的,不大可能马上见效。
不论硬环境的改善,还是软环境的治理,都是政府的责任,都得有针对性地进行。我的一个基本看法是,西部地区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必须认真地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