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正文

区域经济政策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研究


其中,Y1为实际产出,L.为实际劳动力,K.为实际资本存量,a、B分别是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那么由产出弹性的经济意义,0≤a≤1,0≤3≤1。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有:

得到全要素生产率TFP。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我们可以对影响TFP的一些重要变量提出下面有待验证的假设。
假设1:对外开放程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即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开放,越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假设2: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和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的关系;
假设3:宏观税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负相关的关系;
假设4:第二、三产业/GDP的比值和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的关系;
假设5:国有化程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的关系;
假设6: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政府对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越高,全要素生产率越高。
因此,我们以TFP为被解释变量,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xl)、基础设施建设拨款( x2)、宏观税负(x3)、第二产业/GDP( x4)、第三产业/GDP( x5)、国有化程度( x6)、对外开放程度(x7)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TFPt=a+BXt+et (4)
其中:Xt表示上面的七种解释变量所构成的向量,et表示残差向量。
通过模型(4)的计量分析,从而得到上述七个解释变量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
1982-2007年期间西部资本产出弹性为0. 4847,即资本每增加1%,GDP增长0.4847%。劳动产出弹性为0. 5153,即劳动力每增长1%,GDP增长0.5153%。这种情况说明西部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劳动力拉动,而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略低于劳动力。
根据公式(3),我们求得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我们分别用ATFP/TFP、AY/Y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和总产出在1982-2007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则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982-2007年间西部的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增长率为
0. 23%,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2.01%。一方面说明这一时期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适合经济的长(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期增长,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很低,为了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还应该继续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由此,我们以西部区域的TFP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4)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结果见表2:

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文卫事业费支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没有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模型中剔除了该变量;
2)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显著,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并且与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增加1亿元,全要素生产率会相应的下降0. 0004;
3)宏观税负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显著,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并且与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宏观税负增加1%,全要素生产率会相应的下降0.76%;
4)第二产业/GDP的比值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没有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模型中剔除了该变量;
5)第三产业/GDP的比值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显著,并且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即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全要素生产率会相应的提高0.29%;
6)国有化程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显著,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并且与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国有化程度增加1%,全要素生产率会相应的下降0. 05%;
7)对外开放程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没有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模型中剔除了该变量。
西部地区的TFP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因为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近几年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宝贵的资金,在一定制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的收益期限较长,因此导致该地区的TFP下降。
税负的影响因素方面,较高的税负限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妨碍了技术创新的投入以及招商引资的能力,从而出现负的影响。
国有经济比重呈负影响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开发自然资源的企业和部门拥有大量的资源租金,激励过度开发,降低了使用资源的效率,1996年以后煤炭产量从14亿吨减少到2000年的10亿吨,到2003年又上升至15亿吨,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的TFP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相应优惠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增加了就业,因此其影响为正。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差异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要求在发展战略上实现由不平衡战略到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本文主要运用全要素生产理论来检验西部区域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的效率。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国家在宏观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巨额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对西部大开发予以重点支持和倾斜。10年来,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对西部地区实施区域经济政策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和束缚,导致区域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弊端,一直没有在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应有功能。对缩小差距的效应仍不够显著,究其原因,其中除了自然、历史因素和现有体制等的制约外,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因此,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更深入的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加快对外开放、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边境线长、邻国多,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但与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相比,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还不够深入。西部各省区与其邻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不足,这使得西部地区对外延伸的市场空间较为有限,市场吸附能力弱化,从而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应利用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778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金融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