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正文

二十世纪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本世纪初,执西方经济学界之牛耳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满怀信心地宣称,经济学的基 本理论到此已经确立且无争论的余地,所以,下一代经济学家将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主要精 力集中于这些原理的应用,以适应现实世界中各种体制与实践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的千变万 化。但是,时值本世纪 即将结束之际,回顾经济学在本世纪的发展,我们看到,马歇尔的断言是错误的。本文力 图回顾其间最有创新性的主要理论线索,从理论经济学的内部来说明研究如何演变、取得 什么成果、主要范式发生什么变化。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传播和发展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出版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凯恩斯对经济理论的贡献问 题,至今在学术界中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但不论持什么样的观点,经济学家们都普遍承认 ,凯恩斯对经济学的影响是“二十世纪经济学中最重大的事件”。或者说,正是凯恩斯, 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从而使经济学再也不象马歇尔当时那本最具权威性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的样子 。这倒不是说在《通论》之前不存在宏观经济分析。早已存在的各种经济周期论和货币数 量论,就属于宏观分析。但是,此前的传统经济学家深信,经济危机只是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暂 时失衡,市场机制会发挥自动调节作用,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 
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给这种传统理论以致命的一击。针对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只把注意力 集中在厂商和居民的决策上这一传统,凯恩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诸如投资、消费、总需求 等等宏观变量的相互关系上,把重点从强调货币和物价水平的货币数量论转移到重视总产 量、国民收入和就业的 分析上,从而开创了新的经济学领域──现代宏观经济学。凯恩斯《通论》最具革命性的 方面是,他清楚而坚定地指出,就产出和就业的水平而言,我们在实践中看不到“无形之 手”会自发地将自利行为引向社会最优状态。通过确立这些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他证明 :在没有政府干预经济 的情况下,市场体系本身具有一种有效需求不足的倾向,加之价格刚性、预期的不稳定性 等因素,经济通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几乎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通论》出版之后,不仅诱发众多年轻学者风起云涌地研究这个新的理论,更因不断给予 诠释及推广,而成为经济学的“新正统”。凯恩斯的总需求;消费、投资和流动性偏好函 数;乘数和加速系数;以及暗含的国民收入帐户等等概念,激起了形式化、具体说明和经 验验证的努力。对凯恩 斯理论的经验补充赋予它以科学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使它更容易从模型中推导出政策建议 。它也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位论文题目。 
自然,对凯恩斯的贡献存在着各种解释。但至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70年代初期,希 克斯(1937)、莫迪利亚尼(1944)、萨缪尔森(1948)和托宾(1958)等人设计和精雕 细刻的IS-LM模型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被视为是对《通论》的经典解释。菲利普斯(1958 )发现的关于失业和通 货膨胀之间纯经验性关系,经过萨缪尔森和索洛(1960)的理论化,形成菲利普斯线,弥 补了IS-LM模型没有(至少是没有直接地)涉及这一问题的缺陷。 
可以说,《通论》以后的60多年中,宏观经济学已有长足的发展,且不说凯恩斯理论从“ 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发展到“新凯恩斯主义”的演变,还有与之相对抗的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从希克斯论文的发表(1937)到60年代,通过最 优化原理的运用,宏观 理论的主要发展,包括对凯恩斯假设的总体行为相互关系所进行的理性化和修改工作在内 。进入七十年以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趋势是力图重建自身的微观基础,例如,卢卡斯的 研究计划显然是要把整个宏观经济学建立在新古典厂商理论的基础上,新凯恩斯主义者则 试图通过对工资和价格 粘性现象的系统解释来给宏观分析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微观基础,但这些模型还处于其摇 蓝期。在这一时期,不仅IS-LM模型一般化为一种通用分析工具,不再被视为是专用于凯 恩斯主义的系统化解释,而且在它的基础上又发展出AD-AS模型。
IS_LM模型的创建者们偏重于凯恩斯体系中总需求方面的新内容,而忽略了凯恩斯著名的 总供给函数。温特劳布(1957)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微观基础”一文中重新发现凯恩斯 总供给函数的基础,经过戴维森和斯莫伦斯基(1964)的发展而形成一种明确的总供给函 数,但当时并未引起学 术界的应有重视。之后,在凯恩斯主义者与货币主义者、新古典宏观学派的争论过程中, 有些经济学家意识到,凯恩斯主义关注的是经济的需求方面,而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学 派却把经济的供给方面视为最重要的关系,应该提出一种更一般的模型,才能对它们各自 的立场作出明确的说明 。于是乎,人们把经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颠倒过来,把它重新解释为总供给曲线,例如 ,Lucas,RobertE和A.Rapping(1969)。既然已经发明总供给曲线,所需要的就只是一条 总需求曲线,以便同时决定产出和价格水平。某些教科书著者发现,可以从IS-LM模型中 直接推导出一条表示产出 与价格水平的向下倾钭之曲线,便立即命名为总需求曲线。这些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众所 周知的总供给──总需求(AD-AS)模型。较早使用和普及AD-AS模型的教材有 Dornbusch和Fischer(1978)和P arkin(1982)。实际上,虽然对AD-AS模型的基础仍有 争论,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这 一模型既可以用于解释各种宏观经济范示、又可以用来以严格的逻辑讨论通货膨胀、失业 等现实问题。 
《通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论是好是坏,这一点勿庸置疑。在 凯恩斯的模型中,“经济”就象一只在大海中漂泊不定的无舵小船,如果听任其自然的话 ,它总会撞在萧条这个礁石上。这种理论必然蕴藏着国家干涉主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 家的征服,使他们构思 出国家在经济世界中不同于以往的职能,即政府有责任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在这方面, 凯恩斯的真正重大贡献在于,使我们从无知的危险中得以解脱,使我们有了应如何管理经 济的观念,不再允许经济力量不受控制。可以说,在当代,需求管理占据了政府宏观经济 管理的中心位置,货币 和财政政策必然以调整总需求为重点方向,这是各国对凯恩斯理论精神的采纳与认可。正 是在凯恩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780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金融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