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调查报告
商贸流通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凹丫丫范文网]
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03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04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04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04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八大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二、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车货运站启用和海霸王冷冻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安靖镇为中心的大型批发物流、仓储集散中 《关于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调查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850.html
一、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凹丫丫范文网]
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03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04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04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04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八大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二、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车货运站启用和海霸王冷冻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安靖镇为中心的大型批发物流、仓储集散中 《关于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