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生物课堂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1.问题的提出
探究性学习注重建构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相对开放的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自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新课程以来,通过对高中生物课堂探究活动的实施情况调查,发现存在着教师讲过程,学生背方法;或是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有效思维等问题。如何把握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合作”主要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以实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培养,这是本专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问题,通过实践开发探究性学习的资源,解决实验操作上的难题;依据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实践探讨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3.本专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课堂实施探究活动的方法和策略探讨,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能够体现,通过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课题),并围绕着这一问题设计探究活动;能够较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充分地参与整个求证(获取知识)过程;能够充分地参与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探究的成功、发现、创造的满足感和实现感。以提高课堂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落实探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4.本专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认知心理的活动过程。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即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如果在探究活动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只强调科学知识的结论性和接受性,削弱了学生的实践与交流合作的过程,束缚学生的思维,则不能落实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认为探究性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应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应具有活动的过程性和结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5.本专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专题的思路是,强化理论培训调动以校为本的群体研讨,在群体研讨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实验结果,适时的调整实验进程与实验方案,推出典型探究性教学范例,通过交流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开展课堂探究活动的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及专家的引领。
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调查法。依据探究理论和高中生物探究活动的特点,研究提出实施探究活动的基本思路。基于课堂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实施探究活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6.本专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理论学习→重点研讨→典型示范→全面实施→总结推广。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2008年3月—4月)
主要方式是教育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第二阶段:重点研讨(2008年5月—6月)
研讨的内容是,①利用“资料分析”板块化解实验探究的难点;②对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进行分类研讨;③以校本校教研的方式,开展互助实践优化探究资源
第三阶段:典型示范(2008年7月—2009年4月)
以实验校为基础,对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个模块中的10个典型或难点的探究活动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进行实践摸索。找出典型实例,总结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第四阶段:全面推广(2009年5月—2009年10月)
实验研究的中期总结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在薄弱校实施探讨的具体方案,并赋予实施。
第五阶段:总结交流(2009年11月—2010年1月)
组织专题组成员全面整理资料,总结专题实施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7.本专题研究的预期结果和成果的形式
教学实践成果:通过课堂探究性教学实施策略的实施,能够体现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能够体现对学生进行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训练。能够体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本专题研究的文本成果:
(1)提交本专题研究的实验报告,其中针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内容,提出实施课堂探究性教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提供教学案例,对高中生物探究活动中的难点内容提出解决的方案,以及开发的课程资源。
专题研究组全体成员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