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文章写得新颖、深刻——从初中课文中学写作
四、寓托寄意法
即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喻物寄情的方法。作者将一腔情思或文章的主题寄托在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中,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构成了寓托寄意法。让我们再来读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题为《白杨礼赞》,作者开篇点题,直抒胸臆: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接着作者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写出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的不平凡。然后,由景及树,将白杨树引到读者的眼前:先展示白杨树的“形美”——“笔直”,再展示白杨树的“神美”——“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最后,在议论与抒情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我们也才明白了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全文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卒章显其志”,层次感强,主题鲜明深刻。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寓托寄意法要能寻求喻物与托意之间的某些共同点,以显示两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是写好寓托寄意类文章的重要基础。
五、寓言故事法
作者不是直接站出来说“道”谈“理”,而是用短小精悍的比喻性的故事道出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法。在我国,寓言旱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到了唐代,柳宗元发展了寓言这种体裁,使之成为一种独立、完整的文学样式。唐顺宗永贞元年( 805),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被贬途中,朝中有人认为贬得太轻,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9年,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黔之驴》这篇寓言即是写在此时。寓言以黔驴技穷的可悲下场,警戒那些“不知推己之本”、毫无自知之明而必将自招祸患的人。这类人在中唐时期的上层社会是很多的,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际,我们不难理解,这类人应该指的是朝庭中那些无德无能而身居高位、仗势欺人而又外强中干的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黔之驴》深刻地讽刺了他们。就这篇寓言来说,读者还可见仁见智。所以说,寓言故事言简却意丰,看似浅显,实则深刻。要写好寓言,仍离不了对自然物的观察与认知,并能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还要能灵活地借助夸张、拟人、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