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实习
从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将近五个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集团的老师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在为期五周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习了一周。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一个周的实习,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 8 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新闻二部的胡乐冰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早报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是晚报新闻二部的胡乐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终获得新闻一等奖。还有就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在酒吧、妓院中蹲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老百姓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其次,广告策划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就报业集团来说,每办一张报纸如果不是广告的支持都是要赔钱的。所以广告策划在这里也十分重要。有时候好的广告策划甚至能改变一张报纸的命运。现在社会信息需求量很大,很多读者都需要获得自己有用的信息,报纸是他们信息的来源之一。特别是招聘、房产、汽车、家电等广告,形成自己的专版,办出自己的特色,会对报纸的销售发行产生巨大影响。
体会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既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说一下理论在时间方面的运用。在实习以前,我通过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是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报纸编辑学概论》这本书曾经提到的“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我在采访群众上访时才彻底领悟,群众上访固然有难处,但是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政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可以写成内参让市委解决,要解决、能解决的问题不一定都要见报。
接下来说一下我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工作一定要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在新闻网实习时,新闻稿件起标题时并没有硬性的要求与规定,但是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了使版面更加美观,都费尽心思把标题改成统一字数。在奥运会期间,为了保证奥运专版的正常运行,让观众尽快得到最新消息,工作人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第二,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实习中发现,做记者是很累的,虽然报社安排记者隔天值班,但是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是每天耗在报社,并且加班加点,甚至很多人都在半夜写稿子。早报的热线部每天二十四小时开通,很多记者在职完夜班后第二天接着上班,他们连休息时都把电话抱在怀里。同时,由于这一职业的特
第三,做一个好的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对此,胡主任说得一句话我记忆尤深,那就是做记者要有职业道德。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工厂拖欠工资,民工的工伤无人管,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当然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当权者,但是,记者是个良心活,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才算好。
第四,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 《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实习》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19.html
在为期五周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习了一周。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一个周的实习,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 8 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新闻二部的胡乐冰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早报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是晚报新闻二部的胡乐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终获得新闻一等奖。还有就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在酒吧、妓院中蹲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老百姓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其次,广告策划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就报业集团来说,每办一张报纸如果不是广告的支持都是要赔钱的。所以广告策划在这里也十分重要。有时候好的广告策划甚至能改变一张报纸的命运。现在社会信息需求量很大,很多读者都需要获得自己有用的信息,报纸是他们信息的来源之一。特别是招聘、房产、汽车、家电等广告,形成自己的专版,办出自己的特色,会对报纸的销售发行产生巨大影响。
体会
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既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说一下理论在时间方面的运用。在实习以前,我通过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是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报纸编辑学概论》这本书曾经提到的“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我在采访群众上访时才彻底领悟,群众上访固然有难处,但是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政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可以写成内参让市委解决,要解决、能解决的问题不一定都要见报。
接下来说一下我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工作一定要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在新闻网实习时,新闻稿件起标题时并没有硬性的要求与规定,但是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了使版面更加美观,都费尽心思把标题改成统一字数。在奥运会期间,为了保证奥运专版的正常运行,让观众尽快得到最新消息,工作人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第二,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实习中发现,做记者是很累的,虽然报社安排记者隔天值班,但是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是每天耗在报社,并且加班加点,甚至很多人都在半夜写稿子。早报的热线部每天二十四小时开通,很多记者在职完夜班后第二天接着上班,他们连休息时都把电话抱在怀里。同时,由于这一职业的特
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
第三,做一个好的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对此,胡主任说得一句话我记忆尤深,那就是做记者要有职业道德。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工厂拖欠工资,民工的工伤无人管,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当然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当权者,但是,记者是个良心活,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才算好。
第四,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 《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