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课改的几点思考
2.过于多元化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然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时,刻意地为了追求效果,一堂课强调的主题往往会过于多元化,这种现象在阅读教学中屡见不鲜。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让学生更好地去诠释阅读主题。学生通过概括和诠释阅读主题,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还升华了自己的道德境界,陶冶了情操。过去教师要学生对文章进行概括时,往往都是使用固定的模式,例如,本文通过讲述什么来揭示了什么深刻的道理,同时还赞扬了什么或者隐喻了什么,这样的一元化的问句结构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还容易约束学生的思维拓展。
现在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就主张在概括文章时,尽可能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更充裕的发挥空间,但也会导致其他问题的产生。例如,很多教师胡乱使用这种方式,每学习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概括,这样就导致了一篇文章的落脚点非常多且繁杂,毫无规律性可言,使文章的主流价值被忽略,得不偿失。
二、新课改下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1.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适当干预课堂
新课改主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的原因就是为了让学生摆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同时让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具体实施者,使得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来。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引导者,而不是完全退出课堂,让学生完全主宰课堂,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教师要利用引导者的身份,将学生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带领,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方向,除此之外,即使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已经很强,但是在某些知识方面,他们仍旧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引导。
教师开展自由课堂,要给学生方向,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自由探讨进行干预并总结和归纳,然后纠正学生错误的地方,再指引学生向正确的方向继续探讨,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整个课堂处于一个良好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