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联谊会致辞
2012年4月,有一件事对我很有感触。你们的前一届学长南京的张建宁把我引见给了南京大学哲学系培训中心的主任王波博士,王老师请示了系领导,邀请我到南京大学国学班人文素养大讲堂的总裁班,作《论语》导读演讲,用时8小时。班上的同学多数与你们同龄,自然称我为老师。后来的张建宁等同学,在口头上称我为教导员,短信交谈时,也改成了老师。再有这十几年,我也常在帮社会机关团体做合唱指导时,是老师的身份,但叫不到我的心里。 去年十八大召开前夕,学校又聘我回来指导我退休前创立的军官合唱团时,组织者开场介绍我:“张教员……”我当时对教员的称呼有莫名其妙的反感,待我上场后,我立即纠正道:“张教员的称呼已属于过去,现在回来的身份是张老师。”在我心里老师和教员的内涵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并非我吹毛求疵,这关乎到我一生内心的身份定位。
正在我退休综合症刚显现时,袁良锋同学打来了电话,报告我说,咱们有群了,我们有了一个网上的家。其后,同学们相继在群里出现、报到。我找到了感觉。但还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今年6月,我遇到了我和队长在1995年军训过的北大附中的学生张哲,张哲是出国留学的顶级咨询师,事业有成,我很感慨,写了一篇《重遇张哲》的文章,挂在了我的QQ空间,张彤海同学看了后给了我回应。我回复彤海,张哲是我和队长军训了十天的学生,他们取得成就,我感到骄傲。更让我欣慰的是,我找到了如日中天年龄的你们,你们才是我正宗的学生,嫡传的弟子。我伴随你们走过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的两年,是我这一生中事业上取得的最高成就,也是我一生的最大财富,我平淡一生也无怨无悔。这是我对自己身份的定位过程。
(三)
我们是师生的名分,是历史形成的,这或许是几生几世的情缘。此刻,大家回来了,即使我个人德薄位卑,我和队长责无旁贷的代表着母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地方十六年里又转隶了两次,已经物是人非了,甚至物也不是了。(儒超来打前站,路过校门口,几个来回,也不敢确定是不是学校的大门。确实变化很大。)十六年的岁月流逝,当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早已淘汰过时,生活的重压,红尘中无奈,我们反回来审视两年的军校生涯,沉淀到了今天,还有什么东西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我们重返故地又来寻找什么?我的回答是,永不泯灭的是当年的精神,重新寻找的是我们的青春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