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一般思维和方法难以奏效而产生的高级理性思维。谈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维培养;化学教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创新思维的初步认识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一般思维和
方法难以奏效而产生的高级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往往在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一般思维的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高中阶段是学生一般思维能力的强化和完善阶段,同时也是创新思维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则是一般思维的巩固阶段,同时也是创新思维的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可见,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一般思维基础上的高级思维形式。
二、创新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反向思维、类比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下面笔者针对其中四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1.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不同,收敛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线索中,向着问题的一个方向进行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得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散思维体现了思维的广度,而收敛思维则体现了思维的深度。
而且,开放性的设计方案给了学生较大的思维发挥空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在应试过程中,很多问题尤其是实验设计类题目,都能体现出发散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注意和引导学生去不断地认识和实践。
2.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通过某一事物的现象而想到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事物,形成新的事物联系,产生对事物的新认识。但是在联想过程中必须受内部逻辑的制约,而不是胡思乱想。让学生通过联想而产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远比靠单纯记忆获得知识更有效,也更深刻。
案例:在讲述选修4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及“有效碰撞”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联想他们在篮球场打篮球的场景,再阅读教材的内容进行以下互动。
【师】怎样才能投入篮球?
【生】方向对,能量够,这也就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
【师】怎样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生】相当于增多球场上的球员,使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师】那如何理解催化剂的影响?
【生】就好比把篮球架降低,同样增加了有效碰撞……
实践证明,这个例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及“有效碰撞”的概念。上述案例将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事物,通过共同的属性有序地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了理性的提升。
3.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力是否丰富,成为判断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相比其他学科,我认为化学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主要任务,因为化学的大部分过程都要通过想象来构建。
案例:同学们在学习缩聚反应及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时记
忆起来很抽象,于是发挥想象。
(一)假设每个男同学是一种单体,每人左手拿一瓶酒(羟基),右手拿一盒酸奶(羧基)。
让所有男同学拉手排成一队(牵手时必须放下手中物品),问这一队同学还剩几瓶酒?几盒酸奶?
答:一瓶酒(羟基),一盒酸奶(羧基)。(引入端基原子或原子团的概念)
其余的酒(羟基)和酸奶(羧基)去哪里了?
答:拉手时放下了。(引入脱水缩合的反应机理)
(二)假设每个男同学是一种单体,每人双手各拿一瓶酒(羟基)。每个女同学是另一种单体,每人双手各拿一盒酸奶(羧基)。
让所有男、女同学穿插拉手排成一队(牵手时必须放下手中物品),问这一队同学还剩几瓶酒?几盒酸奶?
答:一瓶酒(羟基),一盒酸奶(羧基)。(巩固端基原子或原子团的概念)
问这一队同学与上一对同学有何区别?
答:上一对同学中,每个男同学是一个重复单元。这一对同学中,每对男女同学是一个重复单元;上一对同学中,n个男同学一共脱掉n-1个水。这一对同学中,n个男同学和n个女同学共同脱掉2n-1个水。(区分一种单体与两种单体缩聚反应方程式书写时的差别)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可使学生在形象的认识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让学生从深入思考中发现疑问,再通过勤奋学习使这些疑问得到化解,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圆满和快乐的。要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从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异想”才能“天开”,创新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