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
2.科技活动要与人们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选择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研究课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都是科技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如,“蔬果‘褐变’的探究与防治”等课题都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科技论文参加科技大赛的。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科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或者涉足学科领域的专题研究为科技活动开拓新的领域和思路。如,2006年6月北京等地爆发“广州管圆线虫病”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笔者指导学生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中间宿主福寿螺,通过观察和调查掌握其生长发育及危害,通过实验探究出防治福寿螺的有效措施。②
3.加强校内外科学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不断完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实验室的仪器用具和生物园、地理园、科技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为开展校内的科学实践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技术支持。在校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立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基地,如,气候观测点、环境检测点、野外考察基地等。学校可利用这些校内外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如,本校利用当地的资源先后建立了红树林研究基地、海蚀地貌考察基地③等。学校组织学生到这些科学实践基地开展各类科学考察和观鸟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4.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利用社会公共科普教育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学校可邀请科技教育专家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科技表演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定期组织青少年外出参观科技博物馆、少年宫、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当前科学的动态和发展,加强现有社会公共科普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
学校也可以组织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技小制作展示、科普小论文和科幻绘画评比等活动,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科技学习平台。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刊、宣传板报、广播站等媒介传播科技信息,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科学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