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性的鲁迅也活在学生心中
第一次进鲁镇,只过了一夜,“不如走吧,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云游的朋友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这里的“一元一大盘,物美价廉”是个什么概念?我给学生解释了当时20世纪初期一元钱约合今天人民币35~40元!这样的消费能力是今天的一般人物不能接受的。而事实上,鲁迅一生挣的钱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可观的。他当公务员,在北京的八所学校兼职,任学院特约撰述员,一生总收入相当于今天392万元以上,月均9千到两万元,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围剿中,他能自食其力、自得其乐地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生活并养活包括其弟在内的一大家人,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成功文化人的榜样。在这一点上,我们才能理解鲁迅在《伤逝》中“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句话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鲁迅时代的中国正是最黑暗的混战时期,为疗救国民灵魂他痛苦地思考着,他的灵魂在痛苦地呐喊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就是他活生生的写照吗?
参考文献:
[1]王家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鲁迅研究的生态系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陈福康。也谈鲁迅矛盾贺红军信[J]。鲁迅研究月刊,1996(11)。
[3]朱寿桐。孤绝的旗帜:轮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康凌。学者鲁迅:一个建构史的回顾[J]。鲁迅研究月刊,2009(11)。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