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最近,我们班级QQ的签名换成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跑马,易放难收。”以此作为此次家长会的题记,提醒各位家长,时刻给孩子助力,让孩子保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一、知而后行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他在学校表现如何?
他有哪些优点、缺点?
形成这些优点、缺点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你给孩子规划过他的未来吗?你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
他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
如果你从没有想过这些,进而试图为孩子做些什么,请不要告诉我--你很爱孩子。
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爱孩子,不光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满足孩子的前低级需要,更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给孩子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满足孩子的高级需要。否则生下他,却不给他最好的教育,其实是让他输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首先,请你们跟随我来了解你们的孩子。
(一)镜子--窥镜而自视,然后自省
如果你从来没有或很少浏览我们的班级QQ空间,你一定不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班级空间就是一面大镜子,里面有所有孩子的影子--最真实的留影。每周日志、相册里的《周评表》《55班学生作品》记录了孩子每天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记录分析出孩子的思想意识流--从文明、课堂、阅读到每一次作业与测验。
发现优点,及时鼓励,孩子会处于一种精神亢奋状态,会被一种向上的力量牵引着,尽可能持续地努力做得更好;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提醒与纠正,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可以为孩子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让孩子少走弯路,为前进争取宝贵的时间。
(二)差距--承认差距,缩小差距
1、先天不慧,后天补足--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努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读了很多遍课文,仍不能熟练地背诵;反复教过的内容,过后又忘;与同龄孩子比起来,明显有差距……那么我要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的孩子现在可能不是特别能适应学习生活,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我给你们两点建议:
(1)延迟入学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不能接受,别的孩子六岁入一年级,我的孩子还要去读幼儿园,还担心这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阴影。殊不知,让孩子每天都面对比自己强的孩子,才是真的残忍!因为他始终都是最弱的,永远只能仰视别人,羡慕别人,永远只能费力地追赶,还苦追不上。这种落后不仅在小学一年级,还将会伴随他剩余的十几年读书生涯。这种痛苦、压抑,你能忍受吗?如果你都不能忍受,为什么要让孩子承受,他还这么小。
真正明智的家长,应该量力而行,不该为了面子而作贱孩子的自尊心,把他放在火上煎熬。延迟入学恰恰是一种最温情最善解人意的做法。
(2)勤能补拙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资质稍差,请你不要羡慕别家孩子多么聪明,不要埋怨自家孩子多么迟钝,任何自怨自艾都是毫无意义的。要知道,他没有选择自己先天条件的权力和机会。你给了他生命,就该对他负责,陪他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他也会有聪慧的一天。
学习没有奇迹,不会因为突然灵感迸发就能脱胎换骨。古人教我们的“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无疑是唯一途径,也唯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才是真理,才能缩小他与别人的差距。
2、先天聪慧,戒骄戒躁--去除陋习,持续向上
(1)持续向上
如果你的孩子一学就会,记忆超群,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可能属于聪慧类型。但并不是所有聪慧的孩子将来都有出息。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初中课本里学过的《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小时候不论什么题目,都能立刻作诗,被大家称为“天才”。可他的父亲只满足于“天才”的名头,而没有让他后天再学习,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因为当你停滞不前时,别人却在迎头赶上,光吃老本,最终只会落后于人。所以我们应时刻警醒,保持一种持续向上的力量。
(2)辨别“伪”聪明
A、有的孩子看似聪明,口语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玩电脑、手机游戏自学成才,这是“聪明”的表现,但如果他同时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把聪明运用到学习中来,净耍些小聪明,这种聪明对他的生存与学习并无帮助,属于“无用的聪明”。
说得更远一点,聪明用在正道上,那是家庭和社会的财富;聪明用在歪道上,那将比平庸的人更具破坏性,那是家庭和社会的灾难。
有例为证:复旦大学林某因琐事与同学黄洋引起不和,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致使黄洋中毒身亡。一个复旦大学高材生,经过父母、老师多年栽培,最终落得个害人害己的下场。谁能说他聪明?我想,聪明的只是他的智力,愚蠢的是他的思想与情商。
B、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提前接触拼音、汉字和阅读,目前看来,学习优于其他同学,被大家认为很“聪明”。但如果他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那么目前显现出来的“聪明”只是因为基础好,吃老本,等老本吃光了,他就将下滑。这种聪明属于“伪”聪明。
孩子们或许不懂这些,但是家长们必须懂,必须学会辨别。如果辨别不清,会造成一种假象,从而贻误孩子的学习机会。辨别清了,往正道上引导,将“伪”聪明化为“真”聪明的基础,那才是真正的福音。
在我心目中,一个真正聪明的孩子不光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思想,懂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做什么事对自己最有用,怎样做才能将好处发挥到极致,这才是“成熟的聪明”。
二、品质
在我们小时候,说“父母养育了我们”,重在“养”,那时候只要吃饱穿暖便是爱--一种朴实无化的传承。然而在今天,生活富足,不愁吃穿,说“父母养育孩子”,却重在“育”--给孩子心灵的滋养,培育“身心健康”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教育时报》曾刊载过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有记者问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幼儿园。”他解释说:“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回答:对人而言,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良好的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意思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教书13载,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所有从我身边出发的孩子中,最终在学业上、工作上走得最远飞得最高的,都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品”与“学”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品”是学的思想基础,“学”是“品”的显性体现。
习惯与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美国的医学专家马尔茨博士经过大量研究,提出绝大多数人可以用21天的时间打破或养成一种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是21天,坏习惯的养成也是21天。可是,我想说的是,你们想过吗?你们的孩子身上那些坏习惯已经在他身体里扎根多久了?是不是该到了连根拔起的时候了?现在不拔,等幼苗长成大树,斧锯不断时,就为时晚矣。
培养习惯与品质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由节俭转到奢侈比较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会比较困难。这从一个角度反应了人都是有惰性的,喜欢舒适的生活,喜欢随性而为。显然,养成坏习惯更可怕,改起来也更难。这就像走上坡路,不是比下坡路更费力气吗?所以养成好习惯必然也需要加倍地克制惰性,加倍地努力行动。
当你作好了如上思想准备,再来听我讲如下做法。否则以下内容都只会是空中花园,可望而不可及。
(一)道德品质
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其实就是教会孩子做一个“社会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能够与人和谐共处,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否则,就是一个有缺陷的“野蛮人”。
1、友爱、团结--和谐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做到和谐共处,首先要学会友爱和合作,避免与他人发生争执和矛盾,并尽其所能,帮助他人。
(1)如何避免与他人发生争执和矛盾?
A、管住自己的口、手和脚。
俗话说:“祸从口出。”在大人眼中,孩子们“童言无忌”有时甚为可爱,令人忍俊不禁。然而往往就是这些没有忌讳的话语,逞口舌之快,加上从大人和社会上学来的脏话、痞话,成为矛盾的祸端。
还有的孩子喜欢对他人动手动脚,有时是出于好玩,有时是恶意捉弄别人,结果引起双方互殴,害人害己。
这些主动挑起矛盾的孩子往往不是第一次犯,家长们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和教育,只会使他们成为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便会炸响。
同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也建议家长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教育孩子谨言慎行。
B、大度宽容,谅解他人
当然也有意外情况,对于不是出于故意的伤害,只要伤害不大,则应教育孩子大度宽容,一笑了之,生气、争执、报复最终只能两败俱伤。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做人得有雅量。
C、退避三舍,远离危险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是屡教不改的,总有一些危险是无法对抗的,这时,我作为一个妈妈,我会教自己的孩子远离危险分子。有时忍让也是一种智慧,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呢?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赢得友谊。那么下次自己遇到困难,也会有人来帮助自己。那种眼里只容得下自己,生怕自己吃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自私的人,往往只会孤独寂寞,与人群格格不入。
2、守礼、重义--文明
当你走到一个垃圾满地、臭气熏天的地方,你会不会埋怨“这是哪些没素质的人乱扔垃圾”?
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有人大声喧哗,狂按喇叭,你会不会埋怨“这是哪些没素质的人打扰别人休息”?
……
现在国外有不少贬低中国人的言论,连中国人自己也在责怪我们的祖国这不好,那不行。可是,大家想过吗?何以为国?国就是由一片土地上承载的亿万个有血肉的人组成的--你、我、他、我们身边的人都是祖国的一分子。我们发牢骚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过自己?
祖国的面子是要靠大家来挣,班级也一样。所以我们要时刻教育孩子遵守公共道德,因为一个不遵守公共道德的人,必然是招人嫌恶、讨厌的。
(1)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在我们这个社会,弄虚作假司空见惯,大人的世界充斥着虚伪、假象,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难免沾染这些恶习。有些家长不以为意,甚至帮助孩子弄虚作假,哄骗老师。
老师要求孩子读书,家长签字,有的孩子明明没有读,但为了加分,家长签了;有的题目明明要求孩子自己完成,结果孩子不会,家长为了图快,自己写了;有的孩子在学校有了不检点的行为,看到别人的东西好,就顺手牵羊,家长为了护短,不承认了……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这些家长看到的都是眼前的蝇头小利,结果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得到的是孩子的虚伪与欺骗,今天欺骗老师,明天就会欺骗别人欺骗你;失去了孩子的正直与诚实,失去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权利。
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实事求事,不说假话做假事;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动,想动要经过别人的同意;说话算话,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不轻易许诺。
(2)做一个懂得敬畏的孩子
敬--敬长辈,敬强者。一个懂得尊敬他人的孩子,必有一颗向善向上的心。他会以别人为榜样,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是孩子们动力的源泉之一。
畏--畏法度,懂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崇尚自由,教导孩子要大胆、开放、勇敢,但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有可为,有不要为。自由是建立在法度的基础上的,法度是做人的底线,一旦逾越了这条底线,结果如何,想必不要我来言说。少管所、牢改所、监狱就是给那些不守法度的人准备的。
往小了说,班有班约,校有校规,小学生有《小学生行为规范》,这也是孩子不能逾越的底线。一旦逾越,必将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当然,比起将来走上社会要承担的责任,在学校里这种后果实在是够温情的。但若把老师的好言相劝、同学的谅解忍让不当回事,将来小错发展成大错,受害的就不是老师和同学了,最直接的受害人就是自己和家人了。
很多家长跟我说,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孩子只听老师的,请老师多费心。这种家长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是小时候疏于管理,过于放任自流,现在才不受约束?是你的说教方法不对,孩子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还是你根本就没有作为一个家长该有的权威?
可能有的家长要反驳我了:现在不是倡导民主平等吗,家长怎么能用权威压制孩子?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一则六七岁的孩子并不具备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二则即使懂得,也很难做到。这个时候家长的权威就尤为重要,当然,这种权威的基础是--家长说的是对的。做家长不能太懦弱,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果你连一个六岁的孩子都管不住,将来孩子长大了,还不无法无天了。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树立应有的权威,我曾经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鼓励与批评的平衡术》,略作参考,不赘述:网址
(3)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
教育孩子少制造不必要的垃圾,例如撕书撕纸玩卡片,不把零食带进学校;垃圾扔进垃圾筒;看到教室和包干区有垃圾,即使不是自己扫地,也能及时打扫。
一个从小就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即使没有人约束,没有人指导,他也能遵守规则。那些从没有整理过自己的房间,从没有被告知过规矩的人,就将成为上面那种被埋怨的人,给别人制造麻烦的人。蒙特梭利认为,生活在肮脏混乱的环境中,人的思维也是混乱的。有条理的生活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4)做一个爱护公物的孩子
不爱护环境、破坏公物甚至据为己有,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劣根性,这源于破坏欲、私心、贪婪和占小便宜的心理。教育孩子爱护公物,即是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大爱”之心。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只有自我实现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
(5)做一个动静适宜的孩子
什么时候动?运动、活动的时候。什么时候静?别人在休息、说话、工作的时候。一个能做到动静适宜的孩子,必是懂得自我节制与自我约束的性格完善的孩子。安静的环境是最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它使孩子们能集中注意力,专注于一件事。
在此,推荐《教育的55个细节》,这是一位美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他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方法简单易行,并行之有效,建议家长看看这本书,相信对您孩子的培养大有益处。
(二)学习品质
世界上有天才吗?有,但是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因为太少。那些考取重点学校,出人头地的人,比我们的孩子聪明些吗?不一定!我们的孩子大多是平凡的,他们资质相当,智力相差无几。然而,有人将来当学者,有人当工人,有人年薪几十万,有人奋斗一生买不起一套房,是什么原因?知识改变命运。
不要告诉我,在我们那个年代,调皮的、不努力读书的多么有出息;不要告诉我北大高材生卖红薯,当农民。那些都只是个例,代表不了什么,我们很难成为那样的个例。我们的目光应该看向一群人,一群成功的人身上的共同点,进而复制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导我们的孩子走未来的路。在智力相似的情况下,什么决定孩子的成绩?学习品质,即学习习惯。
以我一个老师总结几百名子弟的经验,我希望您的孩子:
1、勤奋、刻苦
道理前面已说,这里是做法:
(1)回家先做作业再休息。主动学习,给予小奖励。
(2)给孩子规定作业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到一小时。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将受到约定好的小惩罚。
(3)书写马虎,擦掉重写。
(4)因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导致作业不会做而耽误时间,将取消游戏时间。
(5)有错必纠,凡是做借的题目、错字、二类字注音错误的,都应及时更正。有的家长为孩子准备了错题本,专门用来更正和复习。这是不错的经验。
(5)周一至周四晚上不看电视,尤其不看低俗的动画片和电视节目。
(6)学会自己检查作业的正误,家长只在孩子检查不出时,进行提示。
2、专注、耐心
(1)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一位教育家做过一个实验:他在房间中放一些孩子喜欢吃的糖果,还有一只铃,然后对孩子说他有事要出去,如果孩子能够耐心地等他回来,可以得到一些好吃的糖果,如果等不及,可以按铃,他会马上回来,但只能吃一粒糖果。结果,有的孩子耐心地等了20分钟教育家才回来,有的孩子2、3分钟都等不及就按铃了。以后经过跟踪发现,有耐心等20分钟的孩子读书成绩都很好,而那些等不及的孩子功课都比较差。
专注与耐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它会让你的孩子花最短的时间,做最多最好的事情。然而专注与耐心恰恰又是一年级孩子最难得的学习品质。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时间几乎能达到40分钟,孩子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积极讨论,举手答题,动情朗读,迅速做题,听说读写样样不落。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他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有的孩子注意力一半在课堂,有的光听不说,有的爱说不爱听,有的边听边玩。还有几个孩子只能专注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不断地提醒。最可气的是,有的孩子不光自己玩得起劲,还要打扰他人,身边的人无一不受他的影响,不知那些好孩子的家长知道后,又该作何想。
上课时,面对后两类学生,我也常常很纠结。如果我不提醒他们要认真听课,他们就学不好;可如果我提醒他们,那将浪费多少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时甚至因为他们而不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拖到下课。最可怜的是那些听课的好孩子,他们的思维被迫中断,来接受跟他们毫无关系的提醒。所以,有时我会选择放弃,选择让他自己反省与改正,但这是多么无奈的选择,多么苍白的期望。
不知道这些同学的家长是否知道我说的是谁,听了老师这番话又作何感想。我想,我会教你的孩子要专注,但你不能要求我用课堂时间来一次又一次纠正你的孩子的毛病,因为教育是公平的,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个别人,而剥夺了别人的权利。试问,在一棵树与一片森林中,你会如何选择?
所以,专注力的培养,请家长们购买有关专注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的书籍,学习方法,在家中多训练。
当当网购书搜索:
(2)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
在《卡尔威特教育》这本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
当然,培养孩子的耐性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试了一两次后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我们也可以利用做作业和阅读时培养孩子的耐心。当孩子的耐性能持续40分钟或能主动坚持了,就说明你的训练成功了。
三、阅读
在世界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中,犹太人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民族非常重视读书。据说他们的孩子在四岁时要举行这样一个仪式,孩子的母亲会在圣经上涂上几点蜂蜜,然后让孩子们去亲吻,这个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读书吧孩子,书是甜的。在法国,街上随处可见的出租车司机停车等待时都捧着书或报纸在看,每年人均读书十几本;在冰岛,人们视书为心爱之物;在日本,六成人读书成风;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著《阅读手册》畅销百万册。在中国教育界,推广阅读也已经蔚然成风。因为审视当前小学生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量实在太有限了。只是一本语文书能为孩子们带来多少知识呢?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位名师说好“把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很难呢!
(一)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自己的图书,例如童话传说、儿童画报、名著等。一旦有了自己的书架,孩子就会愿意在自己的书架下停留更长的时间。
上次通过短信给大家介绍过橱窗原理,就是将你想让孩子看的书放在家中最显眼、孩子最常活动的地方,如茶几、餐桌旁、电视机柜上、床头、书包里等。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老师在学校里不是成立了读书俱乐部嘛,家里就不用买了。不,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孩子校时间有限,每年放假的一百多天光阴可不能白白浪费。而且随着阅读速度的加快,学校里的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味口。最关键的,不要让孩子认为读书是学校里的事,终身学习才能伴随孩子一路成长。
(二)陪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书中的乐趣和收获是作为父母引领孩子走进阅读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亲子感情的最佳途径,比你每天为他做饭洗衣、为他唠叨操劳要湿润得多。如果家长能爱上阅读,那将是孩子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你们给了他一个书香的家,浸润在这样的书香里,想不爱上阅读都难。
现在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家长们可以这样做:1、不会读的家长听孩子读,夸夸孩子,问问孩子书中的问题。2、会读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可以孩子读一段,家长读一段;或孩子读一遍,家长读一遍。3、家长读家长的书,孩子读孩子的书。
(三)家长要做孩子阅读的经济后援。
我建议父母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如果家长要逛街,你就可以把孩子放在书店或图书馆,告诉她一个小时后来接你。
父母每年至少要拿500-1000元为孩子选购好书,选书时尽量带孩子一起去,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因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的口味和价值取向,不选没有营养的书,如漫画、网络小说、游戏书籍等。要选择中外经典童书和名著,因为它们在这么多年的淘汰更新中仍能屹立不倒,肯定是有不菲的价值。如果是不熟的书一定要查看内容,图画精美、文字舒畅的书是对孩子精神世界的滋养。
图画书是最好的阅读起点。图画书,又叫绘本,是以图画为主体,配合简单的文字,以精妙的图画来讲故事的一种形式。有些家长可能认为绘本很幼稚,而且一本书一个故事,买起来划不来,总是期待孩子能早日读白纸黑字大篇幅的书。但初级阶段,孩子肯定不爱看这种大部头,如果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那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损失。
而图画书上的图片不仅能引领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增进想象力、体验空间表现能力,最关键的是它能让孩子兴趣盎然。而且那些图片还能补足文字的空白,促进孩子注意书中那些细微的、幽默的、有趣的细节变化,让孩子学会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价值。国外的图画书大多都是绘画大师画的,那些图画无不一是精品,胜过许多绘画教材,因此我还经常让我的孩子仿照上面的插图来画画。
下面介绍几个比较有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朱自强、阿甲、梅子涵、彭懿、徐冬梅、薛瑞萍、窦桂梅、金波等;比较有名的儿童阅读推广网站:亲近母语网站、蒲公英儿童阅读推广网、红泥巴读书俱乐部、蓝袋鼠亲子文化网;选书途径:星沙新华书店、长沙县图书馆(适合孩子的书不多)、长沙市定王台图书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可货到付款,送货上门,几天就到货)、淘宝网。
当当网7-10岁童书
(四)成立班级读书俱乐部。
我们班的“读书俱乐部”成立至今已经近6个月,借书达三千多人次,大部分书已经经过了五十多个孩子的传阅,却仍然散发着浓郁的书香。这是一群爱阅读的孩子!
然而现在,带拼音的书已经基本传阅完毕,孩子们对这些书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我忧心忡忡,生怕因此而使孩子丧失了兴趣。所以,这里我第二度向家长们发出倡议,充实咱们的图书库。同时也请每位家长为孩子买两本《日有所诵》(分别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这是由名师薛瑞萍、徐冬梅老师等主编的书,里面的儿歌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特别适合诵读,是我们的第二教材,我们常在早上和阅读课诵读。从下周开始,我们将给主动背诵儿歌的孩子加分奖励,不过背诵的监督任务就交给家长们了,请家长们能秉着诚实的原则,不弄虚作假,让孩子能真正地从书中汲取营养。
六年的相识,可以成为一辈子的相知,这是师生间最圣洁的感情,不需要任何物质的赠予。我只想用我的呕心沥血,换来孩子们源源不断向上的力量,换来孩子们对老师一辈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