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培训模式探究
【摘要】教师的发展是教育的需要,学校管理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对初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的基础上,了解他们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师发展,以校本培训和机构培训的培训措施。
【关键词】教师发展;共性问题 ;培训措施;校本培训;机构培训
绝大多数教师都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学者也都为教师提出了各种要求,但是在教师发展中,总会遇到许多问题,使教师很难达到理想状态,笔者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教师成长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发展,并为教师的发展提出培训措施。
1教师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
1.1教师职业心理成熟方面。
教师职业心理成熟是指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的心理认同过程。有学者对教师职业的存在状态进行了分析[1],认为教师职业有三种存在状态,即“生存型——无奈的苦捱”、“享受型——吃苦也是享乐”、“发展型——创造幸福”,并指出这三种状态虽然不能截然分开,但是显示出一种由低至高的提升。从目前的教师队伍状况看,“发展型”教师是需要的,同时其所占比例也是最小的。
我们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但是如果教师们都在苦捱教师生涯,成为非常崇高但也非常悲壮的“蜡烛”,只有牺牲、没有享乐、只有重复、没有创造,那么教师职业的价值就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因此,在教师发展中,如何激发教师们从事教师工作的内在尊严与快乐,帮助教师形成成熟的职业心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1.2教育能力发展方面。
1.2.1教育能力初步形成后进步的缓慢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组织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等,有82.5%的教师在从教工作三年内才能发展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因此,如何帮助教师在教育能力上取得快速成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面又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2.2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薄弱。问卷调查表明,承认自己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在少数,其比例是82.5%,但是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校长们都认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教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只停留在局部的、个体的论文水平上。
如何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打破教学环境的僵化局面,促进教师合作,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发展,这是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1.3知识更新方面。
1.3.1学科知识更新的盲目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86.25%的教师认为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应予以更新,在知识更新的行为选择上,有30%的教师“只有心动,没有行动”,有46.25%的教师采取自学方法,有23.75%的教师是参加在职进修。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更新知识的愿望是强烈的,但访谈中发现,教师们对自己知识更新很盲目,因此,在渴望更新的同时不知道如何入手。
在知识结构方面教师们认为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以教师的身份来压制”;综合性不强,尤其是理科中,数、理、化的综合能力十分欠缺。
1.3.2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陈旧落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但是,在从事教师工作中,有23.75%的教师认为自己不会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有6.25%的教师认为那些空洞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相距太远,基本没用;能充分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不到半数,只有40%。
同时,只有8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待更新和补充。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讲,教育学、心理学还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并没有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形成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学生不学习感到“没有办法”,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认为自己所掌握的那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根本不管用”。
2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1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
教师职业的专业形象始终没有树立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专业人员,没有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时刻地反思。教师在工作中所接触的教育内容,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考试试卷都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提供与介绍的,在大约两轮的教学后,教师掌握了这些别人提供的东西,并能熟练运用,就把教学当成了一种重复性劳动,而忽略了教学的创造性。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们又陷入了以考试为核心的恶性循环中,考什么,教什么,教师们认为没有必要去反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把教师职业当成自己毕生经营的事业。
2.2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不客观。
教育是全国都关注的事业,而教师更是家长、学生、学校经常评价的对象之一。现在,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影响大,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教育政策执行不力,本来不应该由教师承担责任的问题也压在教师身上,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所以,教师职业似乎成了“费力不讨好的差事”,面对学生不爱学习的教育现实,教师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指责,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教好,教师没有尽到自己职责,……这种不公平的、不客观的评价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劳动很辛苦,却不被理解,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疲劳感,这种疲劳感受很难使教师顾及自己的发展需要。此外,园丁、蜡烛、这些比喻也对教师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尽管这些比喻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敬业守职、默默奉献,但是,这些比喻却忽略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虽然是一种崇高的奉献,但也是一种悲壮的牺牲;园丁的价值体现在花上,而教师的价值似乎也只有从学生身上体现;教师对这些隐喻有意无意地认同也使都是缺乏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2.3教育改革步伐大,教师们应接不暇。
近几年,中学教学改革步伐较大,而教师们面对突然而至的教育变革有些措手不及,教师原有的知识、观念、技能与教育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们渴望自己能在教育变革中游刃有余,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有一些力不从心。此外,教师们对教育改革很盲目,不知道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好像“教了几年书,突然不会教了”。
3有效培训模式探究
3.1校本培训的模式及有效性反思。在以往的校本培训中,大都局限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但是在现代新理念的社会里,这种模式应该打破。任何教师都可以成为别人的学习者和示范者,“三人行必有我师”,新教师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此外,校本培训不一定局限在学校内,也可以采用校际交流等方式。因此,校本培训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都应有所扩展。
3.1.1培养实践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树立教师的专业形象,只有在实际的行动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形成。
3.1.2学会系统思考,营造学习团体氛围。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知模式,使教师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才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3]。首先,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把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的活动如集体备课、互相观摩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认真贯彻执行、审查评估。其次,确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克服文人相轻的思维模式,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开放的心灵容纳他人的看法,塑造双赢的沟通。再次,认真贯彻学校民主,通过讨论完成事情的决策。良好的教师群体氛围是靠每一位教师创造出来的,每一位教师在良好的群体氛围内也能受益匪浅。
3.1.3发挥骨干教师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教师全体提高。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一所学校所有的教师均可参加机构组织的各种研修班,而发挥那些骨干培训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回到学校后充当校本培训的培训者,上一节汇报课或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可以实现由点带面,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3.1.4努力提供交流机会,开阔教师视野。每年全市、全县、各地各级各类教育研讨会不计其数,然而参加会议的往往是领导,很少有一线教师参加,普通教师只能从领导转达中领悟别人是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这种中介式交流使广大教师对别人教学改革的领悟与体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交流机会,让教师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才能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变革。
3.2机构培训的内容、模式及反思。
教师们单靠校本培训,还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国家现在相当重视教师参加机构培训,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原有的机构培训“课堂+考试”的模式也受到严重的考验,省级、市级、县级各种各类的培训全面铺开,本人今年5月10号至7月2号参加由杭州师范继续教育学院精心安排下的“省级领雁工程”为其两个月的脱产培训。谈谈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3.2.1体验有效的培训内容。整个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两部分,本次培训分五个模块:基础教育改革、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讨、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教育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与课件制作。本次培训内容,从学员角度来审视,其有效的内容安排表现以下五方面:
一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通过学习“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教育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的发展”、“新课程与参与式教学”等课程[4],使学员们全面了解和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达到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需要。
二是教育理论培训。通过学习“师德修养”、“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等课程来提高学员们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观的确立;通过学习“教学风格理论与优秀教师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等课程来提高学员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通过学习“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学改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在张维忠教授的精心组织下精选部分内容进行了研读。同时为了加深对新课程所倡导新理念的理解,为我们学员联系了省内的几个知名学校进行观摩、参观学习,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评课,研讨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优质课,怎么设计才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才能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并让学员亲自设计一节课真实地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设计新理念,达到了经验分享,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对各位学员的摸底调查,特别针对学员的学科特点,进行了几何画板、数学课件制作等实用教学软件的学习,丰富了学员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知识的视野。
五是教学经验交流。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采用二种方式,一是分组交流,二是全班汇报,了解到各区县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
3.2.2体验有效的机构培训模式。
一是菜单式的培训课程,可以满足广大教师的参训兴趣。以下菜单很受学员欢迎: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科教学法;※学科专业知识;※现代的教育思想;※师生教学心理;※现代教育技术等。
二是采用多种方式,提供“跟踪式”服务。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自己,必须确立“打持久战”的思想,脱产集中几个月完成培训对教师帮助有限,因此,“跟踪式”服务十分必要。
三是开发利用国际互联网,扩大服务对象。国际互联网缩小了时空,教师培训可以开发教育网络资源,为所有的一线教师提供服务。利用国际互联网,教师足不出产就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育动态,可以任意分享彼此的经验,可以进行网上求助。
四是建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考核制度。我国已经有教师教育体系,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也初具规模,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就很难说培训出的教师真正合格,所以,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提出目标是必需的。只有依据目标进行考核才能更加科学。在考核制度方面要注意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培训后的教师真正有所进步。
3.3校本—机构结合式培训模式探究。
根据以上分析,本人提出以下的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教师任职学校自主指定制定培训计划、自行组织培训的一种活动方式[5]。校本培训能够针对教师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变革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学校是教师日常工作的地方,课堂教学是教师成熟的主阵地,因此校本培训有助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快速胜任教学工作,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来讲,能更好地帮助他们从不成熟到成熟。
这一模式是以新教师与老教师为培训起点的。新教师刚刚毕业,初登讲台,他们积极进取,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外语计算机掌握较好,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他们的优点值得所有的教师学习,可以成为校本培训的培训者。但是,新教师经验不足,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好,工作中困难较多,因此,必须通过校本培训,经过几年的锻炼使他们成为教学能手。然后,让他们到专门的机构中进行研修,成为骨干教师,回到学校后再成为校本培训者。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他们可以成为校本培训者,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但是他们也有因循守旧的一面,因此也要让他们进行专门研修,然后再让他们成为本校培训的培训者。而且,教师的工作与校本培训密不可分,与机构培训是呈循环状态的。这样,教师队伍就能永远保持年轻的状态。
笔者虽然针对教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培训措施,但是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运转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有许多问题的解决有待研究,如减轻教师负担问题等。因此,关注教师发展、帮助教师提高,作为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楠。论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J].教育研究,2000(9)。
[2]洪永胜。对“校本培训”的再认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4)。
[3]徐长江。论“学习型组织”理念对教师培养与提高的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2)。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5]刘堤仿主编。教师校本培训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7.
[6]钱民辉主编。教育社会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