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人口发展情况报告
张家口市人口发展情况报告
作者:韩毓安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人口发展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能否和谐发展人口发展很关键。近十年来,我市积极贯彻国家各项人口发展政策,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使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质量明显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基础。
一、 我市人口发展的现状
1、人口总量有效控制,性别比例趋协调。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到2010年10月底,全市拥有常住人口4345485人,比2000年增加154450人,增长3.69%,平均每年增长0.362%,较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平均增长低0.261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长第0.492个百分点。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有2225425人;女性有2120060人。男女性别比例(以女性为100)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63,调整为104.97,下降了1.66个百分点,性别比例差距缩小。但较全省高2.13个百分点。全市有平均人口4342587人,其中城镇人口1960491人,乡村人口2382096人,城镇化率达45.15%。
2、家庭户规模缩小,独身户二人户比重增加明显。随着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户增多和户均规模减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普查资料显示,全市拥有家庭户1481690户,家庭户人口有4164494人;分别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107518户和7486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有2.81人,较全省平均少0.55人,较五普每户减少0.17人。一人户的有194239户,占13.11%,较五普增加了3.22个百分点;二人户的有442803户,占29.88%,较五普增加了6.29个百分点;三人户的有466200户,占31.46%;四人户的有260305户,占17.57%;五人户的有78861户,占5.32%;六人户的有29870户,占2.02%;七人户的有6510户,占0.44%;八人户的有1883户,占0.13%;九人户的有630户,占0.04%;十人级以上户的有419户,占0.03%,多人口户比重减少。
3、受教育程度继续攀升。人口文化素质代表一个地区文明程度,人口文化素质越高,文明程度就越高,经济社会就发展越快,反之就越低。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六岁以上人口拥有4053567人,其中:未上过学的有188035人,占4.64%,较五普降低1.58个百分点;受小学教育的有1286262人,占31.73%,较五普降低6.73个百分点;受初中教育的有1698821人,占41.9%,较五普提高了7.2个百分点;受高中教育的有586072人,占14.45%,较五普提高了1.64个百分点;受大学专科教育的有201699人,占4.97%,较五普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受大学本科教育的有90140人,占2.22%,较五普提高了1.56个百分点;研究生从五普的332人增加到2538人。未上过学的和受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减少,较高级和高级教育人数增加,说明我市全民教育水平大有提高。
4、民族发展团结和谐,少数民族增加。到2010年10月末,居住在我市少数民族(除汉族外)已有48个,较第五次人口普查多6个民族,新增加了布朗族、塔吉克族、怒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京族、珞巴族、门巴族、基诺族九个民族,减少了德昂族、塔塔尔族、独龙族三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3810人,较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4893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有:回族,31447人;满足,19227人;蒙古族,10060人;土家族,550人;苗族,414人。人口较少的民族有:塔吉克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门巴族、珞巴族,分别只有1个人。未识别的民族人口8人。在少数民族中:男的有32409人,女的有31401人。
5、文盲率明显降低 女性受教育应引起重视。到2010年10月底,在我市常住人口中,15岁以上拥有3653779人,其中:男性有1871579人,女性有1782200人。在总计中:文盲人口有171758人,占4.7%,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09个百分点,较五普下降5.27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文盲人口有54408人,占2.91%,较五普下降6.03个百分点;女性文盲人口有117350人,占6.58%,较五普下降4.48个百分点。女性文盲总数高于男性文盲1陪多,且女性文盲所占比重下降幅度也低于男性下降幅度,说明我市女性受教育程度还需加强,应引起全社会关注。
6、社会抚养压力减轻。社会抚养比是反映社会人口压力重要指标,社会抚养比例越大,社会抚养压力就越大;反之社会抚养比例越小,压力就越小。2010年我市15——64岁劳动力人口有3204272人;0——14岁婴幼儿人口有691706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449507人,社会总抚养比为35.62%,较五普下降10.47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例为21.59%,较五普下降10.53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为14.03%,较五普提高了0.06个百分点。说明我市虽然总抚养压力减少,但对老年抚养压力有所加大,也是老龄化社会的具体表现。
7、流动人员加快,净流出人员增多。流动人口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据普查资料显示,到2010年10月末,全市有户籍人口4637341人,与常住人口相差334800人,也就是说我市净流出人口达334800人,在流出人员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有1200523人,占户籍人口的25.89%,比五普增加了407767人,所占比重较五普提高了8.16个百分点。在外出半年以上人员中:男的625755人,占男性户籍人口的26.08%;女的574768人,占女性户籍人口的25.68%。流入本省其他市的有322109人,较五普增加了186632人;流入省外的有84765人,较五普增加了33955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0047.html
作者:韩毓安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人口发展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能否和谐发展人口发展很关键。近十年来,我市积极贯彻国家各项人口发展政策,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使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质量明显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基础。
一、 我市人口发展的现状
1、人口总量有效控制,性别比例趋协调。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到2010年10月底,全市拥有常住人口4345485人,比2000年增加154450人,增长3.69%,平均每年增长0.362%,较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平均增长低0.261个百分点,较全省平均增长第0.492个百分点。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有2225425人;女性有2120060人。男女性别比例(以女性为100)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63,调整为104.97,下降了1.66个百分点,性别比例差距缩小。但较全省高2.13个百分点。全市有平均人口4342587人,其中城镇人口1960491人,乡村人口2382096人,城镇化率达45.15%。
2、家庭户规模缩小,独身户二人户比重增加明显。随着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户增多和户均规模减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普查资料显示,全市拥有家庭户1481690户,家庭户人口有4164494人;分别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107518户和7486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有2.81人,较全省平均少0.55人,较五普每户减少0.17人。一人户的有194239户,占13.11%,较五普增加了3.22个百分点;二人户的有442803户,占29.88%,较五普增加了6.29个百分点;三人户的有466200户,占31.46%;四人户的有260305户,占17.57%;五人户的有78861户,占5.32%;六人户的有29870户,占2.02%;七人户的有6510户,占0.44%;八人户的有1883户,占0.13%;九人户的有630户,占0.04%;十人级以上户的有419户,占0.03%,多人口户比重减少。
3、受教育程度继续攀升。人口文化素质代表一个地区文明程度,人口文化素质越高,文明程度就越高,经济社会就发展越快,反之就越低。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六岁以上人口拥有4053567人,其中:未上过学的有188035人,占4.64%,较五普降低1.58个百分点;受小学教育的有1286262人,占31.73%,较五普降低6.73个百分点;受初中教育的有1698821人,占41.9%,较五普提高了7.2个百分点;受高中教育的有586072人,占14.45%,较五普提高了1.64个百分点;受大学专科教育的有201699人,占4.97%,较五普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受大学本科教育的有90140人,占2.22%,较五普提高了1.56个百分点;研究生从五普的332人增加到2538人。未上过学的和受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减少,较高级和高级教育人数增加,说明我市全民教育水平大有提高。
4、民族发展团结和谐,少数民族增加。到2010年10月末,居住在我市少数民族(除汉族外)已有48个,较第五次人口普查多6个民族,新增加了布朗族、塔吉克族、怒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京族、珞巴族、门巴族、基诺族九个民族,减少了德昂族、塔塔尔族、独龙族三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3810人,较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4893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有:回族,31447人;满足,19227人;蒙古族,10060人;土家族,550人;苗族,414人。人口较少的民族有:塔吉克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门巴族、珞巴族,分别只有1个人。未识别的民族人口8人。在少数民族中:男的有32409人,女的有31401人。
5、文盲率明显降低 女性受教育应引起重视。到2010年10月底,在我市常住人口中,15岁以上拥有3653779人,其中:男性有1871579人,女性有1782200人。在总计中:文盲人口有171758人,占4.7%,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09个百分点,较五普下降5.27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文盲人口有54408人,占2.91%,较五普下降6.03个百分点;女性文盲人口有117350人,占6.58%,较五普下降4.48个百分点。女性文盲总数高于男性文盲1陪多,且女性文盲所占比重下降幅度也低于男性下降幅度,说明我市女性受教育程度还需加强,应引起全社会关注。
6、社会抚养压力减轻。社会抚养比是反映社会人口压力重要指标,社会抚养比例越大,社会抚养压力就越大;反之社会抚养比例越小,压力就越小。2010年我市15——64岁劳动力人口有3204272人;0——14岁婴幼儿人口有691706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449507人,社会总抚养比为35.62%,较五普下降10.47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例为21.59%,较五普下降10.53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为14.03%,较五普提高了0.06个百分点。说明我市虽然总抚养压力减少,但对老年抚养压力有所加大,也是老龄化社会的具体表现。
7、流动人员加快,净流出人员增多。流动人口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据普查资料显示,到2010年10月末,全市有户籍人口4637341人,与常住人口相差334800人,也就是说我市净流出人口达334800人,在流出人员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有1200523人,占户籍人口的25.89%,比五普增加了407767人,所占比重较五普提高了8.16个百分点。在外出半年以上人员中:男的625755人,占男性户籍人口的26.08%;女的574768人,占女性户籍人口的25.68%。流入本省其他市的有322109人,较五普增加了186632人;流入省外的有84765人,较五普增加了339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