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集体收入增加五模式
农村社区:集体收入增加五模式
作者/ 白成如 路敦磊
实施村庄改造建设农村社区,在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腾出的大量土地资源为增加集体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引导农村社区党组织整合资源,创新思路办法,探索出五种促进村集体增收的有效模式。
租赁经营节约的土地获得租金收入
农村社区建设中,村民全部上楼居住,家庭分布由“平面式”变更为“立体式”,村庄拆迁后腾出大量的土地。这部分腾出来的土地,除一部分直接用于社区居民楼建设,或置换社区建设新占土地外,剩余部分即为节约的土地。县乡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办法,将节约的这部分建设用地指标,按照每亩20万元的价格出让,所获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建设,农民群众基本不用再掏钱;节约的这部分土地,全部复垦后明确为村集体资产。村集体将这部分耕地直接对外租赁,收取租金,获得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杨店镇韦村共有群众373户、1387人,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后,村庄整体搬迁至滨湖社区,仅占地70亩-原村庄节约土地达400多亩,用地指标置换并复垦后,村“两委”采取对外招标的方式,将节约出的这些土地以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承包给山东苍山县客商从事蔬菜种植,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
[适用性分析]比较容易操作,适合集体土地较多的村,对干部经营管理水平要求不高,村集体承担的风险较小,收益比较稳定,但收益率不高。
以地入股搞开发获得股金收入
区位条件较好、商贸较为发达的村,对在社区建设中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不完全出让或不出让。村集体以建设用地入股,对外合作建设标准厂房,或搞房产开发。建设标准厂房的,厂房经营收入按股权与村集体分红;搞房产开发的,以村集体提供的土地作价,留取部分产权归村集体的经营性房产(如门面房、停车场等),作为村集体长期收入来源。
[典型案例]南站镇曹堂村毗邻县经济开发区,整村迁入曙光花园社区后,村“两委”发挥区位优势,以300亩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与固美斯耐公司合作建设标准厂房2万多平方米。企业入驻后,按租赁面积定期缴纳租金,曹堂村按股权分红,预计村集体每年可增收50万元左右。在祥云社区建设过程中,汶上镇史庄村以提供土地为代价,为村集体换取社区门面房18间,目前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0万元。
[适用性分析]适合区位条件好、村班子组织协调能力和对外谈判能力较强的城郊村、城中村或乡镇驻地村、经济发展形势对村集体收入有一定影响,对外合作也有一定风险,但收益较高,并能较好地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创办农业示范项目获得利润收入
村集体利用社区建设后复垦的土地,创办苗木基地、蔬菜种植等示范项目。村集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设立专门组织,聘用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示范基地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典型案例]杨店镇路村迁入王楼社区后,村集体发挥本村具有种菜传统的优势,利用复垦的100多亩集体土地,投入自有资金51万元,建设24个标准化农业蔬菜大棚,创建了 “朝阳现代农业示范园”。2011年,“示范园”销售总收入达到78万元,扣除人工工资、农资等各项支出,村集体实现盈利22万元。该“示范园”还带动100多户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促进了农民增收。
[适用性分析]适合种植专业村,要求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村干部懂经营、会管理、有公心。资金投入比较大,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但有利于村干部“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对群众增收致富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为社区群众托管耕地获得佣金收入
农民群众入住社区后,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逐步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不愿种地的越来越多。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2009年以来,汶上县供销联社面向农民群众开展了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具体运作办法是:由供销联社与村委会、农户三方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书;协议生效后,供销合作社对托管土地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服务,农户支付一定服务费和农资费,托管土地上的收成全部归农户,保底收成为每亩每年1000斤小麦和1000斤玉米,或者同等价值的现金;年底,县供销联社将托管服务费盈利部分的60%交给村“两委”,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村级事务管理费用。
[典型案例]义桥镇房柳村归入义桥镇金桥新城社区,社区驻地离该村群众责任田较远,群众种地的积极性不高。从2010年开始,房柳村村“两委”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将该村耕地1098亩全部交由县供销合作社委托管理。仅此一项,该村从土地上“解放”劳动力400多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6万多元。
[适用性分析]符合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的大趋势,有利于规模化种植,需要成立提供土地托管等服务的专业组织,对村“两委”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或离居住地较远、村民单独种植收益偏低的村。
开展有偿便民服务获得服务费收入
社区是服务的综合体,但对于农村社区来讲,普及社会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仍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为此,需要村级组织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汶上县一些村级组织主动适应这一需要,围绕社区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期盼和关切,创新思路,创造条件,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苑庄镇演马社区一期已入住群众近3000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带来群众婚丧嫁娶等日常事务办理标准的提升。为满足群众需要,演马村集体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社区红白事服务大厅。并置办了彩虹门、音响、餐车等设施,从社区实用人才中聘请了红白事理事和主持人。社区群众遇有红白事,村集体提供“一揽子”服务,按照低于礼仪公司30%的价格适当收取服务费用。除去物品消耗和误工补贴费用外。所收服务费全部归入村集体账户。通过提供这类服务,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左右。可保障村级班子基本运转支出。
[适用性分析]适用于位置比较偏远的农村社区。要求村级班子比较热心,有较高服务水平,村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操办红白事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0073.html
作者/ 白成如 路敦磊
实施村庄改造建设农村社区,在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腾出的大量土地资源为增加集体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引导农村社区党组织整合资源,创新思路办法,探索出五种促进村集体增收的有效模式。
租赁经营节约的土地获得租金收入
农村社区建设中,村民全部上楼居住,家庭分布由“平面式”变更为“立体式”,村庄拆迁后腾出大量的土地。这部分腾出来的土地,除一部分直接用于社区居民楼建设,或置换社区建设新占土地外,剩余部分即为节约的土地。县乡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办法,将节约的这部分建设用地指标,按照每亩20万元的价格出让,所获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建设,农民群众基本不用再掏钱;节约的这部分土地,全部复垦后明确为村集体资产。村集体将这部分耕地直接对外租赁,收取租金,获得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杨店镇韦村共有群众373户、1387人,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后,村庄整体搬迁至滨湖社区,仅占地70亩-原村庄节约土地达400多亩,用地指标置换并复垦后,村“两委”采取对外招标的方式,将节约出的这些土地以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承包给山东苍山县客商从事蔬菜种植,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
[适用性分析]比较容易操作,适合集体土地较多的村,对干部经营管理水平要求不高,村集体承担的风险较小,收益比较稳定,但收益率不高。
以地入股搞开发获得股金收入
区位条件较好、商贸较为发达的村,对在社区建设中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不完全出让或不出让。村集体以建设用地入股,对外合作建设标准厂房,或搞房产开发。建设标准厂房的,厂房经营收入按股权与村集体分红;搞房产开发的,以村集体提供的土地作价,留取部分产权归村集体的经营性房产(如门面房、停车场等),作为村集体长期收入来源。
[典型案例]南站镇曹堂村毗邻县经济开发区,整村迁入曙光花园社区后,村“两委”发挥区位优势,以300亩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与固美斯耐公司合作建设标准厂房2万多平方米。企业入驻后,按租赁面积定期缴纳租金,曹堂村按股权分红,预计村集体每年可增收50万元左右。在祥云社区建设过程中,汶上镇史庄村以提供土地为代价,为村集体换取社区门面房18间,目前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0万元。
[适用性分析]适合区位条件好、村班子组织协调能力和对外谈判能力较强的城郊村、城中村或乡镇驻地村、经济发展形势对村集体收入有一定影响,对外合作也有一定风险,但收益较高,并能较好地解决群众就业问题。
创办农业示范项目获得利润收入
村集体利用社区建设后复垦的土地,创办苗木基地、蔬菜种植等示范项目。村集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设立专门组织,聘用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示范基地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典型案例]杨店镇路村迁入王楼社区后,村集体发挥本村具有种菜传统的优势,利用复垦的100多亩集体土地,投入自有资金51万元,建设24个标准化农业蔬菜大棚,创建了 “朝阳现代农业示范园”。2011年,“示范园”销售总收入达到78万元,扣除人工工资、农资等各项支出,村集体实现盈利22万元。该“示范园”还带动100多户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促进了农民增收。
[适用性分析]适合种植专业村,要求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村干部懂经营、会管理、有公心。资金投入比较大,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但有利于村干部“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对群众增收致富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为社区群众托管耕地获得佣金收入
农民群众入住社区后,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逐步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不愿种地的越来越多。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2009年以来,汶上县供销联社面向农民群众开展了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具体运作办法是:由供销联社与村委会、农户三方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书;协议生效后,供销合作社对托管土地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服务,农户支付一定服务费和农资费,托管土地上的收成全部归农户,保底收成为每亩每年1000斤小麦和1000斤玉米,或者同等价值的现金;年底,县供销联社将托管服务费盈利部分的60%交给村“两委”,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村级事务管理费用。
[典型案例]义桥镇房柳村归入义桥镇金桥新城社区,社区驻地离该村群众责任田较远,群众种地的积极性不高。从2010年开始,房柳村村“两委”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将该村耕地1098亩全部交由县供销合作社委托管理。仅此一项,该村从土地上“解放”劳动力400多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6万多元。
[适用性分析]符合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的大趋势,有利于规模化种植,需要成立提供土地托管等服务的专业组织,对村“两委”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或离居住地较远、村民单独种植收益偏低的村。
开展有偿便民服务获得服务费收入
社区是服务的综合体,但对于农村社区来讲,普及社会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仍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为此,需要村级组织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汶上县一些村级组织主动适应这一需要,围绕社区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期盼和关切,创新思路,创造条件,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苑庄镇演马社区一期已入住群众近3000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带来群众婚丧嫁娶等日常事务办理标准的提升。为满足群众需要,演马村集体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社区红白事服务大厅。并置办了彩虹门、音响、餐车等设施,从社区实用人才中聘请了红白事理事和主持人。社区群众遇有红白事,村集体提供“一揽子”服务,按照低于礼仪公司30%的价格适当收取服务费用。除去物品消耗和误工补贴费用外。所收服务费全部归入村集体账户。通过提供这类服务,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左右。可保障村级班子基本运转支出。
[适用性分析]适用于位置比较偏远的农村社区。要求村级班子比较热心,有较高服务水平,村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操办红白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