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如何做好中职语文教学导入


  如何做好中职语文教学导入
  
  作者/ 叶茂蓉
  
  摘 要: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语文课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好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师必须要在开始开好头,讲究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前导入
  
  中等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为主,主要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教学重点不是应试教育而是技能培养。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中,语文是文化基础学科,从属于专业教学。曾为教学主科目的语文,在中专教育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众舆论的影响使学生对语文教育作用的漠视,部分教师对语文学科功能性认识的偏颇和学生生源的变化更使语文逐步走向可有可无的境地。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创设轻松、活泼、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就是这全部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的一步。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它好比一把钥匙,可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导入,教师能把教授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方向,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地逼近目标。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课前的导入在每节课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几句话,但是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简单列举如下。
  
  一、悬念导入法
  
  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悬念,造成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讲授《科学是美丽的》的这一课时,列举一些科学、生动、不枯燥的例子,比如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是坑坑洼洼的像一张麻脸,而且传说中的玉兔、嫦娥、桂花树都子虚乌有。提到科学家爱因斯坦,我们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一个白发怒张、皱纹满脸的形象。火山岩浆的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地质灾害。用这些反面说法和课文论题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学生深思,引起兴趣共同研讨“科学是美丽的”这一论题的正确性。
  
  二、诗情画意法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文章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之美,我给学生设计的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是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这篇优秀散文。所以,我先朗诵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又放一曲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把学生首先陶醉在诗的意境美和歌的旋律美之中,再引导他们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和月色的美。
  
  三、直接破题法
  
  由点题而导入新课,是指教师从破题入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目标。有些课文的题目,本身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这样的课题是一节课的“眼睛”与“窗口”。由点题引入新课,关键是对课题的领会准确、深刻,从而使点题成为讲授新教材的入口。比如,在学习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时,首先告诉学生“离太阳最近的树”是“红柳”,“离太阳最近”有三层含义:(1)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2)从太阳那里索得了光和热蕴含着伟大的力量;(3)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如,在学习曹禺的话剧《雷雨》时,首先给大家明确《雷雨》的标题,点明戏剧情节发生的自然气候,与这种恶劣天气并行发展的是周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也酝酿着而且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四凤、周冲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自然界和家庭内部的“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作者用“雷雨”为题形象地告诉人们: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四、知识竞赛法
  
  学生思想单纯,争胜心强,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比较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出几道竞赛题: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作品,作者是谁?点出几个《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问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扮演者是谁等。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重点制造悬念,设置疑团,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紧张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要坚持以生为本,实施主体教学,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巧设悬念,创设求知情境,用各种语言的艺术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向。教师的导入如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像一块磁铁一样,一下子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
  
  短短的一节课,要充分利用,提高效率,就必须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伊始就采取各种有效
  
  方法,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今天我们讲……”势必会引起学生的乏味,影响教学效果。而如果方法巧妙,讲究艺术性,就会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事半功倍。教无定法,课文的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就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对象面前也会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比如,在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课时,可以用新闻时事导入的方法,根据我国“神舟”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往返的新闻报道事实把时事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注时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去收集关于“神舟”的相关材料,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或者用《万户飞天》的故事引入新课。也可以用学科渗透法导入,给学生讲一点火箭与助推器的知识,把火箭升空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起来。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其实语文课并不单纯是属于文学的,各学科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只要能通过各学科之间的联姻,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新课,做到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法,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
  
  总之,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情趣,引发思考。课前导入还能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潜在意识,引发学生表现欲,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求知欲。上好中专语文课,课前导入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李渔。闲情偶寄。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01.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041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