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改革作文教学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改革作文教学
  
  张东兴
  
  一、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认识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课改前后有了比较大的调整。如,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继续练写简短的记叙文,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学过的十种标点符号。初步培养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以上这些要求,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强调了“要求学生怎样去做”,没有顾及到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因素。从实际教学来看,这些要求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的,多年来,它还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我们的一些教师现在还在用“思想健康”“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去要求学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话”和“习作”,除了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目标进行规定外,还包括下列要求:
  
  1—2年级写话: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4年级习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文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5—6年级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认真研读这些具体的要求可以发现,这些要求正是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的,不仅包括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和要求,更注重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因素。这些调整是从学生的自身水平、需要和意愿,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帮助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写作意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作文教学要实现由“让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需要让学生的“写话”与“习作”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让学生觉得写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有用的。那么,学生这种内在的需求是什么呢?
  
  1.个人生活的需求——写作是学生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以例子来说明,有这样的一篇学生作文:
  
  家庭对话
  
  妈妈买的一只小猫,很惹人喜爱,妈妈也很自豪,时不时地要自我表扬几句。这不,又来了。
  
  “丫头,你说咱们家谁最聪明、最可爱呀?”
  
  不用说,她准是等着我回答“小猫”,然后,她就要问了:“这功劳应该归谁呀?”
  
  我今天偏不说,我故意逗妈妈:“那还用说!”我分明是在说“是我”。
  
  妈妈还没说什么,正在客厅的爸爸接过了话茬儿:“你们怎么又在背后议论我呢?”嘿,这好事爸爸也要往自己身上揽。
  
  妈妈不甘示弱:“你这人,哪样都好,就是太多心!”
  
  爸爸一笑,一本正经地说:“用词不准了不是,那叫‘多心’吗?那叫‘对号入座’!”
  
  我一听,可不乐意了,对爸爸说:“爸爸,你的风格可真够高的,你怎么能抢我这小孩子的‘座’呢?”
  
  爸爸只好败下阵来:“好好,这‘座’还给你行了吧?”我还没说什么,旁边的小猫好像听出了门道,连声叫:“不——妙!”
  
  学生觉得自己的家庭生活很有趣,就把它记了下来,这实际上是在用笔记录生活,同时也是在享受生活。
  
  还有一位小学生,她家里有一个专门用于全家“笔谈”的“信箱”。有一次她写了一封信,当然,她也收到了家长的回信。爸爸、妈妈:
  
  我今天向你们很严肃地提出一个要求:我不想再让爷爷接送我上学、下学了,理由有四个:第一,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自己上学应该没问题了,再让爷爷接送,我在同学面前实在没面子。第二,爷爷已经退休了,不能让他太辛苦,我也想让他“退休”,好好放松一下。第三,爷爷每天用自行车载我,有安全隐患。第四,我学会自行车已经两年了,自己骑车上学没问题。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等你们了,我先去睡觉。希望你们尽快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女儿:丽颖
  
  丽颖:
  
  看了你的信,我和你妈妈都很高兴,觉得你长大了,懂事儿了,知道心疼长辈了。我和你妈妈商量了一下,还是不同意你自己骑车上学,因为我们家离学校比较远,路上车很多。再说,按照交通法规,你现在还不够骑车上路的年龄。不过,我们想从下月起送给你两件礼物,一是5路公共汽车的月票,二是lC电话卡一张,让你也神气地加入“乘车族”。但是,我们还有个条件,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情况要及时给大人打电话,以免我们担心。不知你是否同意?
  
  明天,我和你妈妈还要很早去单位,有时间我们再好好谈谈。
  
  爸爸
  
  正是这种独特的“笔谈”方式使全家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而这“笔谈”哪里是什么“习作”,它分明是学生生活中交际的工具和手段,是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
  
  2.社会生活的需求——写作是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也是属于这个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很多时候也是需要表达的。学生生活在班级里,生活在学校中,作为集体的一员,当然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一位教师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班里设了“和老师说知心话本”“周记本”,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对老师、父母、班级、同学的看法、建议和意见,把自己的心愿、烦恼、困难等都倾诉出来。这种做法很受学生的欢迎,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可见,当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的时候,学生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写出符合自己意愿的东西。
  
  谈到习作的价值,就有一个“为什么写”的问题。我们平时写出来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写给别人看的,是需要读者的,甚至是要达到一定目的、发挥一定作用的。有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叫张美珊,她在晨读时发现,《回声》一课中小青蛙的话是“呱呱呱,多好看啊”,回声却是“呱呱呱,多好看哪”。她想:既然是“回声”就应该和原来的声音一模一样,怎么会一个用“啊”一个用“哪”?于是,她把自己的疑问向老师提了出来,老师对她也给予了肯定。她为了让自己的这一“发现”使课文得到更正,就想到了给出版社的编辑老师写信。她的想法来自于一个孩子善良的本性,是作为社会的人的责任感。出版社的专家及时给她回信,肯定了她这样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同样,媒体的关注也肯定了这种写作的价值所在。
  
  教学中,如果我们仅仅从训练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能不会很高,如果把它放到学生的生活中,把习作价值的因素考虑进去,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提高,写出来的东西意义也会更大。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教师有许多事情可做。例如,在教室里,为学生们开辟“发表园地”;在语文课中,设立名为“我最满意的作文请你分享”的“课中课”;发动学生,为学校的广播站、运动会写稿;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杂志社和团体组织的主题征文比赛、作文比赛;参与报社组织的小记者团等活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因此学生也更有兴趣。
  
  三、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研究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心理,探讨作文教学的规律
  
  学生作文难,难在他们的生活阅历少、生活积累不够多,难在他们的语言积累少、用来表达思维的凭借还不够。要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重视口语交际,先让学生敢于说话,让他们有一个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变过程;二是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丰富他们的阅历,增加学生内心的体验;三是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功夫在课外”的道理,要多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因为这是学习和积累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需要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爱好。从这一点上讲,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综合治理”,要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一起抓。
  
  作文教学规律的探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不妨遵循“抓大放小”的思路,抓普遍规律,在具体的操作中充分体现灵活性,按照下面的这个模式进行:
  
  上面这个模式,既揭示了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规律,同时也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留足了空间,兼顾了共性和个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应“抓大放小”,灵活运用。
  
  四、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研究作文教学的评价过程和手段
  
  1.明确一种“重在改善”的评价观。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有两种基本的课型: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经过研究,我们提倡老师们把作文的“讲评”改为“评改”。这不是一个文字游戏,也不是说法上的简单变化,其实质是一个“评价观”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的问题。“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一是改善教师的“教”,一是改善学生的“学”。评改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师教得更好,使学生发展更快,进步更大。
  
  另外,“讲评”的说法一看就容易落入“教师讲,教师评,学生被动挨评”的套路中,而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称“评改”,教学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就可以多样化了,可以更多地采取“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进行。
  
  2.重新审视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教学行为。
  
  “学生写作文,教师写批语”,这几乎成了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对这种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反思。
  
  (1)教师给学生写评语的潜在前提是“教师首先是学生习作的读者”。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期待着有人能读到它,期待着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教师在读学生的习作时,首先是一名读者,只不过他的身份有些特殊而已。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去体会作者的内心,要揣摩作者的情感,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应是与“作者”平等的“读者”。
  
  (2)按照“教学”这一概念来分析,毫无疑问,教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要肩负起应尽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把小学生的写作定位为“习作”,就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还很有限,他们正处于“习得”的阶段。教师应对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对学生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表达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在“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也必须要明确地指出来,让学生有所认识并加以改进。只有这两方面都具备了,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才算是真正得到了体现。
  
  根据“重在改善”的评价观,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学生没有因教师的建议而得到提高,就说明我们的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习作只是一味地“表扬”“肯定”,结果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改正习作中的不足,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另外,“光拣好听的说”也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
  
  (3)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北京市的一位教师曾经这样浪漫地描述她评改学生作文的场面:“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写字台前,在台灯下细细地欣赏、品味每位学生的作品,笔下流出的是与学生的心灵对白。”把“细细地欣赏、品味”学生的作品当作了一种人生的享受,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
  
  教师的评语如果写得好,就会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改正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还能对学生的做人起到指导作用;教师的评语如果写得不好,就很有可能伤害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自尊心,磨灭学生习作的兴趣,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帮助、指导的作用。因此,我们说,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落笔写评语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从事。下面的例子也许能说明些问题。
  
  蚂蚁怕樟脑
  
  中午,我拉开抽屉找小人书,看见有一粒樟脑丸,突然想起一本书上写到的蚂蚁怕樟脑。
  
  是真的吗?我要验证一下。于是,我便拿着樟脑丸四处张望,发现厨房的墙脚下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蚂蚁队伍正开往阳台,好像在完成什么任务。我急急忙忙走过去,用樟脑丸在它们中间画了三个圆圈,拦腰截住了这支队伍。
  
  被包围在圈里面的蚂蚁闻到了樟脑的怪味道,立即晕头转向起来。它们有的刚刚接近第一个包围圈,就好像触电似的立即退回去。有的侥幸冲出了第一个包围圈,但又被第二个包围圈堵住了……
  
  教师读了这篇文章,首先为这篇习作加了个结尾:“看来,蚂蚁怕樟脑,这是真的!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就赶紧把蚂蚁‘解放’了出来。”然后,教师写道:“你是这样做的吗?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里,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却用一种极简单的方式在向学生渗透一种人文精神,那就是“要珍爱动物”“要热爱生命”。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还是要注重让学生去感悟,千万不要用那些纯写作理论的语言去指导学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094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