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趣谱儿歌
童心童趣谱儿歌
儿歌的创作必须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契合孩子审美需求。让孩子通过听儿歌、唱儿歌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又能发展情感、认知、想象力。
文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茹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我抱着刚出生十几天的小孙子,轻轻地唱着这首我谱曲的《摇篮》,看得出来他真的很享受,很惬意。
这首歌是2005 年8 月31 日创作的,是我创作的第一首儿歌。
儿歌,简约不简单
听上去歌词和旋律都简单的儿歌,其实创作起来并不容易。正如李重光在《幼儿歌曲分析》中所说的,要在“狭窄的音域里,简单的节奏中,用有限的几个音,写出完美动听、形象生动、特点鲜明,并为孩子们理解、接受、喜爱的幼儿歌曲并非易事,确切地说这是件很难的事情”。
我也是在工作23 年之后,才走上儿歌创作之路的。1982 年,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我一直从事钢琴教学工作;2000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又从事了10 多年学前音乐教育。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发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借助多年从事音乐教育与学前教育的积淀,为孩子写点好听、好唱、好玩的歌曲,希望他们能在边唱边玩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从中吸收到对成长有利的养分。
孩子,是灵感最好的来源
幼儿音乐教育家汪爱丽老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汪老师去幼儿园进行教学研究,课间休息时,发现操场上有个小男孩自始至终手捂着额头,兴冲冲地四处奔跑。她很纳闷,这孩子的手为什么总是捂在脑门上呢?她走到孩子跟前,发现他捂在头上的那只手里有一片五角星状的小树叶。跟孩子交谈后,汪老师得知,原来他一直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解放军,这片小树叶被他当成了解放军的帽徽——红五星。
一片小树叶竟然激发了孩子的想象,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假想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汪老师内心不由为之一动,回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了《我是解放军》这首歌,至今仍受到孩子的喜爱。
这启发我,歌曲的创作不应只重视创作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在于我们的作品能否让幼儿的身心得以愉悦,激发出幼儿潜在的生命活力,呼唤出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精神,“满足他们潜意识中无限渴望又无法实现的愿望”,寻找到探索与求知的契机。
我创作的好多灵感同样也是从孩子那儿得来的。他们的喜好,他们说话的口气、行为都能给我带来启发。什么样的歌曲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歌曲呢?为了找到答案,我开始主动走进孩子的生活,到幼儿园参加教学活动,关注每一位从我身边走过的孩子。所有关于孩子的事情,包括生活环境、行为举止、喜怒哀乐,都成为了我关注的对象。我经常利用晚上散步的时间,到我居住的南京林业大学里面的一个小广场去。那里不让机动车通行,是孩子的乐园。
一个春暖花开的下午,在南京林业大学树木成荫的小路上,一对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说:“妈妈你听,有很多小鸟在叽叽喳喳叫,它们都说什么呀?”
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成人听到鸟儿的鸣叫或许习以为常,而孩子却有独特的视角。我决定借此角度,拓展孩子对春天特征的认知,很快创作出来《春天到来啦》。
叫喳喳,叫喳喳,树上的鸟儿在说话。说的什么话?溪水哗啦啦。溪水哗啦啦,春天来到啦。哗啦啦,哗啦啦,小溪的浪花在说话。说的什么话?花儿开放啦。花儿开放了,春天来到了。
这首歌拿到幼儿园以后,我建议老师借助春游的过程,引导孩子感受理解歌词展现的景观特征、意境,启发幼儿在原词的基础上填词、编词,让孩子在边玩边看的时候享受探索自然的乐趣。
这也是我创作儿歌的原则——儿歌的创作必须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契合孩子审美需求。
有童心,才能发现童趣
孩子的认知是有限的,创作儿歌仅仅依靠孩子带来的灵感是不够的。在生活中,带着童心发现生活的乐趣,成为我创作儿歌的另一个来源。我的包里、口袋里、床头柜上总是放着纸笔,因为我要及时记下灵感。
正月十五的夜晚,我和爱人在静谧的校园中散步,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响声,紧接着色彩斑澜的烟花绽放在美丽的夜空。这不正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的极佳素材吗?受此启发,我创作了表现幼儿欣赏烟花场景的歌曲《夜空开满鲜艳的花》:
砰,红花!砰,蓝花!红花绿花和蓝花,夜空开满鲜艳的花。地下娃娃拍手笑,天上星星把眼眨。千朵花呀万朵花,夜空开满鲜艳的花。金花银花宝石花,夜空开满美丽的花。
《小小伞兵你去哪》这首歌的灵感,也是来自我自己的生活。一天出门散步时,浓密的大树下飘落了很多花絮,由于风比较大,有些花絮落在了我的衣服上。回家后,我把衣服上的花絮取下,捻了捻,感觉到藏在其中的小种子是那么可爱——哈哈,会飞的种子!多么有趣的生命现象,《小小伞兵你去哪》应运而生。
歌曲写出后,正赶上南京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进行《春天里的活动》主题,杨静老师以这首歌为基础,精心设计了教案,引领孩子在感受三拍子乐曲所带来的美感的同时,玩起了小伞兵找家的游戏。
多彩的生活,多元的音乐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他们创作的音乐也应该是多元的。
从2005 年开始至今,我为孩子们创作了近200 首歌曲,形象各异,风格多元,有唯美的《冬天的花》,有风趣俏皮的《哈哈镜》,有清新活泼的《春天跟我捉迷藏》《四季谣》等。其中,乐句工整对称,音域在八度之内的《公鸡的鼻子哪去了》(胡敦骅词),格外受到很多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喜欢:
大象鼻子长,小猪鼻子短。公鸡的鼻子在哪里,哎呀看不见。咿儿呦,咿儿呦,你说公鸡没鼻子,咋有鼻孔眼,咋有鼻孔眼?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林媛媛说,这首歌“诙谐、幽默,本真地还原了最自然的童真童趣,展现了两个探究志趣相同的儿童之间的趣味讨论,科学探究的精神在愉悦游戏中自然生发”。
除此以外,我还从丰富多彩的地方和民族文化中吸收音乐元素,作了很多曲,有些适合幼儿演唱,比如描绘端午节习俗的《划龙舟》,具有京剧花脸唱腔特点的《山魈》;有些可以作为拓展和欣赏,比如富有浓郁苗寨风情的《苗家娃》,带有新疆民歌特点的《塔里木河》,吸收山东民间音乐特点的《过年歌》,运用湖南地方音乐元素的《湘伢子》。
近年来,愿意从事儿歌创作的人并不多,适合孩子们唱的儿歌也乏善可陈。这和儿歌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及优秀儿歌没有好的传播渠道都有关系。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关注儿歌的创造和教学,让更多孩子在音乐的伴随下快乐成长,也希望能给儿歌创造者更好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