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幼教论文 >> 正文

教师,园本教研的快乐主角



  教师,园本教研的快乐主角
  
  文丨江苏无锡滨湖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祝晓燕
  
  园本教研,必须基于教师的需要,引导教师做教研的主人,唤起教师的专业自觉性,让教师能在习以为常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励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实来诠释复杂的教育现象。在一次次真实地成为研究“主角”的经历中,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交流、探索、感悟,追寻基于行动的研究过程,实现专业发展的一次次跨越。
  
  教师的发展,是对园本教研实效性的最生动的诠释。让我们走进教研现场,走近一个个成长中的教师:
  
  每周一讲,“教育故事”触动职初教师的专业敏感
  
  佳佳是一名新教师,参加园本教研时,她喜欢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听、默默地看,当一个旁观者。
  
  那么,怎样让新教师参与到研讨中来呢?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是一个好办法,且能引发教师们的共鸣。因为,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故事。佳佳第一次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她怯怯地问:
  
  孩子们自由玩耍大型玩具时,我们班的乐乐最高兴。当我和孩子们简单讨论游戏注意事项与要求之后,乐乐还是喜欢从滑梯顶端倒着滑下来,任凭老师多次的提醒都无济于事,而其他的孩子看见了,都模仿乐乐的行为,跟着倒滑起来。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尊重孩子玩耍意愿,还是该加以制止?
  
  佳佳提出这样的困惑后,其他教师热烈呼应:
  
  A 老师说:“我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玩耍的空间,倒滑是这个孩子想出来的一个新玩法,我们不是经常说要鼓励孩子创新吗?我认为这个时候也是我们认可孩子的时候。”
  
  B 老师说:“我觉得当孩子创新游戏的时候,我们是该鼓励,但是,现在这个孩子的玩法已经形成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应该对这个孩子加以引导,帮助他认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想出新的、安全的玩法。”
  
  C 老师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假如是他一个人在玩而没有同伴效仿的情况下,可以放开我们的谨慎,引导乐乐注意安全,继续他的创新玩法。而如果已经有许多小朋友去模仿这种玩法了,我觉得就应该及时地加以引导,尝试鼓励孩子想出更多安全,也更好的玩法。”
  
  佳佳虽然是一个新教师,但也找到了参与园本教研、成为主角的途径——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真实的教育故事的交流,平实、轻松、自然,对于新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轻松成为主角的良方。每周一讲,新教师需要不断发现典型案例、讲述新的“教育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们的职业敏感性、口语表达能力、在集体面前表现的勇气不断增强。
  
  教师从不同角度发出的声音,既在帮助佳佳解决困惑,也各自在思考,形成了一个合作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佳佳觉得很安全,逐步有了归属感。
  
  成功一课,“关键事件”促动青年教师的自我觉醒
  
  6 月,是无锡杨梅、醉李成熟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果香。
  
  婷婷老师作为幼儿园水墨画研究课题小组的成员,上了一节公开课“杨梅成熟了”。幼儿园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课例研究活动,让老师们一起从活动准备、活动设计、桌椅的摆放、宣纸的大小、墨盒的位置,到教师的语气、体态等细节反复研磨,活动结束后备受好评。
  
  婷婷在活动反思时,说:
  
  我们班很多孩子家里都种植杨梅、醉李等果树,孩子有和爸爸妈妈一起采摘水果、卖水果的生活经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水墨绘画活动,让孩子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绘画中。在活动之初,我带孩子一起去参观美丽的龙寺生态园,和孩子一起观察、采摘杨梅,再次感受杨梅的形态、颜色,体验摘杨梅的快乐,并全程跟踪拍摄。
  
  活动中,通过视频回放,让孩子观察杨梅的特点和回忆采杨梅的快乐;通过提问帮孩子梳理杨梅的主要特点和采摘的不同动态,让孩子设想果农们采摘杨梅之后会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等,丰富视野、拓展思维;我还让孩子一起跳一跳、蹲一蹲、爬一爬、摘一摘,感受身体的不同动态;最后,让孩子互相点评,并回望、比较,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便下次绘画时改进。孩子丰富而富有个性的画面,生动而形象的语言,让我惊喜!
  
  我愿意,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生活并且热爱生活,用一种积极自信的态度去迎接生命中的不同旅程和各种挑战。
  
  活动后,幼儿园水墨画研究小组的老师和市、区教研员等进一步研讨,从孩子的感受与表现、目标设定与达成、资源的利用、环节的安排以及师幼互动等方面梳理活动亮点,提出疑惑、反思策略。婷婷老师的眼里有了自信的光彩,她说:
  
  经历这次园本教研,作为新教师的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收获很多。就自我成长而言,这一次公开课是一次专业提升,课前课后的共同探讨、反思,让以前觉得高深的教育理论,变近了、变浅了、变清晰了,变得亲切了。我感到自己充满活力,有了自信,体验到了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就美术活动来说,我深感“生活中不缺乏美,缺的是发现的眼睛” ,今后我要带领孩子更多地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引导他们观察、感受人与物的生动情态,尝试表现自己眼中的“美”,结合水墨画的自然、天趣、不拘形似、直抒胸臆的意象化追求,让孩子大胆创作、自由挥洒。就活动组织而言,教研就像一个显微镜,它能帮助我们不断改进活动的环节与细节。研究过程中,我认识到绘画活动的组织,应该“感受在前”,即注重孩子活动前感受的自主性、多样性;“自主表达为主”,即不要过多指导,让孩子自由发挥;“讲画替代讲评”,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自己的画,相互感受画面的情感、体验创作与交流的快乐。
  
  一次成功的公开课,对于新教师是一次刺激认知与行为的过程,能够引发内在专业结构的形成和重建。其间,教师的学习和思考,是自觉性的、生成性的,它基于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情感的体验能够激活一般的行动倾向,对于认知具有启动和扩展效应,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
  
  公开课前后的园本教研,引发了教师的经验性学习和自觉性学习,这种学习都是教师基于解决实践问题、优化教学策略的需要,能进一步激发教师学习和思考的动力。
  
  角色体验——“执行组长”促使骨干教师自我领悟
  
  林志萍曾是无锡华庄中心幼儿园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在幼儿园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引导教师主动发展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林志萍从教研活动的观望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2009年9月,幼儿园推出“执行教研组长制度”,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做教研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轮到林志萍时,她通过活动前的目标内容策划、工作团队组建、场地和材料准备、活动中的现场组织协调,与教师互动、应对、活动后的总结、梳理、反馈等,得到了深度历练。活动结束后,林志萍发表了感言: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又成长了,比以前有信心了。在活动中,我能根据老师的回应作出相应的小结,没有以往的胆怯;活动过后,我有许多话要说,那就是“感动”。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一点没错。就拿活动中播放给大家看的录像来说,我和协作的老师以前都没拍摄过录像,就去邀请其他两位老师帮忙,她们二话没说,拎着拍摄工具跟我们去家访。一遍遍地拍摄。这种跨年级组的协作精神让我更有信心主持本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以个体自我反思、集体同伴互助的行动研究过程,是一个愉快合作的过程、团队成长的过程。
  
  2011年9月,幼儿园又推出“执行教研组长月助理”制度,林志萍在这个活动中,全方位参与了教研活动的组织、协调、统筹、指导。她在“教育笔记”中写道:这个阶段,我是“习惯养成教育案例解析活动”的教研助理。在每次活动前,我都提前作好充分准备,查阅有关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资料,针对活动进行详细备课,并和徐园长、课题组邬老师反复沟通。几次活动,气氛都很活跃,老师们积极发言。活动后,大家对我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这个历程中,我充分体验到:活动中如何提有价值的问题,不让活动出现冷场;如何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如何进行问题的归纳总结……都是要花精力和时间去构思设计的。这是一段意义深远的经历,从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到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底蕴,而且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引领水平。
  
  如今,林志萍能站上前台,游刃有余地组织大型活动,能组建项目研究团队,会精益求精地和同伴争论方案了。在幼儿园,这样“脱胎换骨”的老师还有很多。
  
  李季湄教授说过:“要打造会思考的教师——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园本教研倡导每一位教师积极思考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中,主动地进行研究与探索,建构“属于个人的独特的默会性知识”。教师只有在参加教研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发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产生对教研的内在积极动机。因此,如何创设园本教研的环境,调动教师积极的情态,是提高园本教研质量的关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0951.html

  • 上一篇范文: 等什么,带着孩子去户外吧
  • 下一篇范文: 童心童趣谱儿歌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幼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