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公开课中存在的缺陷
浅谈初中英语公开课中存在的缺陷
作者/ 陈海英
英语公开课是学校教学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展示性和导向性,同时它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更是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但公开课在带来创新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试从英语公开课透析它的效用与存在的缺陷。
一、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导致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次,笔者听了一节七年级公开课,授课内容是通过复习几个动物的名称来学习句型This is a /an ……,教师先出示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复习单词,接着请一些学生上来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作,评选最佳“模仿秀”。此后教师还设计了听音做动作,调查学生喜欢的动物等活动,教师为了体现赏识教学,不停地表扬,鼓动学生,并且齐声叫好:Wonderful! Great! Good!Excellent! 老师情真意切的表扬,学生善解人意的掌声让课堂气氛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这节课授课活动整体来说是丰富多彩的,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教师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没有将教学目标与活动巧妙结合。首先,这节课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一种矫揉造作,有点做秀表演给听课教师看的嫌疑,公开课上几乎听不到一句批评的话,这是不现实的。每个学生心理都知道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他们更知道老师是在做给别人看,因此对这样的夸奖,学生根本不以为然,甚至是鄙视反感的,这严重降低了老师的威信。这样老师的表扬价值被贬低,结果使学生难以区分优劣,也给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难度。其次,整堂课处于一种亢奋,喧嚣气氛中很不符合“一张一弛”之道,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很容易疲劳。笔者认为:英语课堂应该是有趣的,但更应该是有效的,不能为动而动,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动。一堂课,教师适度调动学生情绪,看时机把握课堂基调,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真实流畅。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迈向这个目标。
二、只注重活动形式而忽略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和自主性
七年级学习sit, stand, jump, run,walk等动词以及句型What are you doing?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听音做动作、做动作说单词、做动作猜单词、听声音猜单词等活动,从听做说演等方面来操练单词和句型。这些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难度不分上下,并没有体现出阶梯性,课堂成了游戏的拼盘,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活动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到高级的任务。同时还必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目标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活动。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的;课堂活动是教师设计、导演的,而不是学生相互讨论后自我设计、排练的。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火爆热烈,但教师和学生却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被动跟从老师完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活动,并不是在真正的自主学习。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愿、自觉、自主的活动。
三、只注重教学步骤紧密而忽略学生实际
为了体现课堂效率高,授课教师往往忽略过程,直取结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过程效率。既然是上公开课,我们就是需要提高课堂效益的能力,听课教师也就是因为这点才来学习的。如果每个教师都让学生把新授课功夫用在课后,那前一课内容巩固的时间从哪里来呢?显然,忽略课堂合作交流的过程,会使公开课失去价值。公开课应当突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显示教师怎样进行临场指导,解难释疑;显示教师怎样巧妙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完善讲授新知识的过程;显示教师怎样教会,学生怎样学会的过程。而现在许多公开课却是学生莫名其妙地“不教自会”。怎样使一堂课百家争鸣,问题叠出,教师巧妙地“开”,学生灵光突显地“悟”,才是一节公开课的精妙所在。授之以渔,集思广益,让优劣互补,学生获取灵感。英语课堂,教师多与学生对话,用生动的语调,热情的表情,创造真实的语境,体现英语的使用价值。同时,通过合作质疑争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满足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四、只考虑到教学活动任务而曲解学科间的整合,把语言课上成综合课
某次公开课,一位教师在教学有关室内物品的单词后,设计了“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任务。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张房间的轮廓图,让学生设计房间。学生用了大量时间找蜡笔、颜料、水彩笔商量着色,互相争论,以至于后半节课几乎成了美术课。本来这个活动的创意是好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偏离了英语语言的实践,未能达到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拓宽英语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但不是说英语课可以脱离语言情境的支持而上成美术、音乐、手工课等。教师可借助画一画、玩一玩、做一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重点是要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五、只顾及到多媒体的花样翻新而忽略多媒体运用的明确目标和主线
为了上公开课,授课教师绞尽脑汁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有展示单词的图片的,有呈现新授内容的,还有创设情境以及拓展练习的。目的是花样翻新,手段越多越好,这从根本上背离了教改的方向。有一次听公开课,授课教师从一开始复习单词就用课件展示,到新授呈现、练习巩固都是以课件来完成。学生一会儿看到的是PowerPoint画面,一会儿看到的是Flash动画,一会儿又看到迪斯尼中的人物……似乎只要和课本教学内容有一点联系的就可以拿来用,好像这样就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
虽然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视听空间,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提高课堂效率。但笔者认为公开课应当体现一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体现以学生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有明确目标,为教学设计服务。每一课时的课件应有一条主线,可以以课本中某一人物为话题而设计,不要过多地涉及学生并不熟悉的人物和场景,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六、只会照本宣科而不会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
有的课堂看似讨论热烈,其实早已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如能及时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使之成为教学资源,会使教学更精彩。而对教学无益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制止,不能一味地听之任之,淡化甚至遗忘原有的教学目标。
公开课作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这其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努力去解决问题,扬长避短,这样才能让自身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1027.html
作者/ 陈海英
英语公开课是学校教学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展示性和导向性,同时它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更是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但公开课在带来创新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试从英语公开课透析它的效用与存在的缺陷。
一、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导致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次,笔者听了一节七年级公开课,授课内容是通过复习几个动物的名称来学习句型This is a /an ……,教师先出示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复习单词,接着请一些学生上来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作,评选最佳“模仿秀”。此后教师还设计了听音做动作,调查学生喜欢的动物等活动,教师为了体现赏识教学,不停地表扬,鼓动学生,并且齐声叫好:Wonderful! Great! Good!Excellent! 老师情真意切的表扬,学生善解人意的掌声让课堂气氛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这节课授课活动整体来说是丰富多彩的,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教师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没有将教学目标与活动巧妙结合。首先,这节课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一种矫揉造作,有点做秀表演给听课教师看的嫌疑,公开课上几乎听不到一句批评的话,这是不现实的。每个学生心理都知道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他们更知道老师是在做给别人看,因此对这样的夸奖,学生根本不以为然,甚至是鄙视反感的,这严重降低了老师的威信。这样老师的表扬价值被贬低,结果使学生难以区分优劣,也给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难度。其次,整堂课处于一种亢奋,喧嚣气氛中很不符合“一张一弛”之道,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很容易疲劳。笔者认为:英语课堂应该是有趣的,但更应该是有效的,不能为动而动,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动。一堂课,教师适度调动学生情绪,看时机把握课堂基调,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真实流畅。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迈向这个目标。
二、只注重活动形式而忽略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和自主性
七年级学习sit, stand, jump, run,walk等动词以及句型What are you doing?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听音做动作、做动作说单词、做动作猜单词、听声音猜单词等活动,从听做说演等方面来操练单词和句型。这些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难度不分上下,并没有体现出阶梯性,课堂成了游戏的拼盘,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活动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到高级的任务。同时还必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目标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活动。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的;课堂活动是教师设计、导演的,而不是学生相互讨论后自我设计、排练的。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火爆热烈,但教师和学生却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被动跟从老师完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活动,并不是在真正的自主学习。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愿、自觉、自主的活动。
三、只注重教学步骤紧密而忽略学生实际
为了体现课堂效率高,授课教师往往忽略过程,直取结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过程效率。既然是上公开课,我们就是需要提高课堂效益的能力,听课教师也就是因为这点才来学习的。如果每个教师都让学生把新授课功夫用在课后,那前一课内容巩固的时间从哪里来呢?显然,忽略课堂合作交流的过程,会使公开课失去价值。公开课应当突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显示教师怎样进行临场指导,解难释疑;显示教师怎样巧妙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完善讲授新知识的过程;显示教师怎样教会,学生怎样学会的过程。而现在许多公开课却是学生莫名其妙地“不教自会”。怎样使一堂课百家争鸣,问题叠出,教师巧妙地“开”,学生灵光突显地“悟”,才是一节公开课的精妙所在。授之以渔,集思广益,让优劣互补,学生获取灵感。英语课堂,教师多与学生对话,用生动的语调,热情的表情,创造真实的语境,体现英语的使用价值。同时,通过合作质疑争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满足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四、只考虑到教学活动任务而曲解学科间的整合,把语言课上成综合课
某次公开课,一位教师在教学有关室内物品的单词后,设计了“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任务。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张房间的轮廓图,让学生设计房间。学生用了大量时间找蜡笔、颜料、水彩笔商量着色,互相争论,以至于后半节课几乎成了美术课。本来这个活动的创意是好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偏离了英语语言的实践,未能达到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拓宽英语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但不是说英语课可以脱离语言情境的支持而上成美术、音乐、手工课等。教师可借助画一画、玩一玩、做一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重点是要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五、只顾及到多媒体的花样翻新而忽略多媒体运用的明确目标和主线
为了上公开课,授课教师绞尽脑汁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有展示单词的图片的,有呈现新授内容的,还有创设情境以及拓展练习的。目的是花样翻新,手段越多越好,这从根本上背离了教改的方向。有一次听公开课,授课教师从一开始复习单词就用课件展示,到新授呈现、练习巩固都是以课件来完成。学生一会儿看到的是PowerPoint画面,一会儿看到的是Flash动画,一会儿又看到迪斯尼中的人物……似乎只要和课本教学内容有一点联系的就可以拿来用,好像这样就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
虽然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视听空间,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提高课堂效率。但笔者认为公开课应当体现一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体现以学生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有明确目标,为教学设计服务。每一课时的课件应有一条主线,可以以课本中某一人物为话题而设计,不要过多地涉及学生并不熟悉的人物和场景,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六、只会照本宣科而不会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
有的课堂看似讨论热烈,其实早已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如能及时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使之成为教学资源,会使教学更精彩。而对教学无益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制止,不能一味地听之任之,淡化甚至遗忘原有的教学目标。
公开课作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这其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努力去解决问题,扬长避短,这样才能让自身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更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