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四川省平昌县兰草小学 何 海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要充分把握教材目标,正确角色定位;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试压力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封闭圈:教师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过于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因此 “讲授型”和“讲问型”课堂教学程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成了教师思维的俘虏——一句话重教而轻学。结果课堂呈现出: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转变应试教育观,树立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出树立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让美妙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文章的氛围中。在讲解陶渊明的《饮酒》时,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闲适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走入闲雅幽静的意境,体会诗人忘情脱俗,淡泊宁静,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让生动的影像图画带学生走入文章的境界中。语言文字毕竟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则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影像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
引导学生以情体情,感悟文章之情。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阅读目标上强调感受性、体验性,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调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2.提倡自主学习,鼓励质疑。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3.以人为本,建立课堂探究式阅读教学行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教学《愚公移山》的时侯,不按传统的方法去讲解愚公的精神,而是让学生讨论“愚公”的这种行为,大多数的学生对愚公的这种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和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大加赞赏,而这时班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愚公很久都不能挖掉太行、王屋两座山,还不如搬家。”这种论调一出,班上其它的一些同学出在一边说“就是”、“移出不如搬家”等声音。这时笔者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让学生自己阐述其观点,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我承认愚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愚公的这种行为却不得成功。”这就是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的探究阅读。教师在这里没有“传道授业”,但面对学生的不同的看法和对文章的疑问,自己情愿作一个助学生阅读探究的“配角”, 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创新阅读能力。
4.增加情境写作训练, 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课外练笔。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增加情境写作训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对内容的理解,优化阅读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实现以读导写,由写促读,读写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阅读课后,我们也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课外练笔,拓展练笔是对文本对话的延伸。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吸收文本的精华,让学生依托文本,在拓展练笔中巩固运用,达到质的飞跃,使读与写得到均衡发展。
三、改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与方式
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陶情冶性。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科学地运用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合理落实阅读教学全过程,给学生广阔的阅读空间,那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指日可待。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1148.html
四川省平昌县兰草小学 何 海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要充分把握教材目标,正确角色定位;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试压力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封闭圈:教师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过于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因此 “讲授型”和“讲问型”课堂教学程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成了教师思维的俘虏——一句话重教而轻学。结果课堂呈现出: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转变应试教育观,树立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出树立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让美妙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文章的氛围中。在讲解陶渊明的《饮酒》时,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闲适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走入闲雅幽静的意境,体会诗人忘情脱俗,淡泊宁静,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让生动的影像图画带学生走入文章的境界中。语言文字毕竟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则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影像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
引导学生以情体情,感悟文章之情。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阅读目标上强调感受性、体验性,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调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2.提倡自主学习,鼓励质疑。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3.以人为本,建立课堂探究式阅读教学行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教学《愚公移山》的时侯,不按传统的方法去讲解愚公的精神,而是让学生讨论“愚公”的这种行为,大多数的学生对愚公的这种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和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大加赞赏,而这时班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愚公很久都不能挖掉太行、王屋两座山,还不如搬家。”这种论调一出,班上其它的一些同学出在一边说“就是”、“移出不如搬家”等声音。这时笔者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让学生自己阐述其观点,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我承认愚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愚公的这种行为却不得成功。”这就是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的探究阅读。教师在这里没有“传道授业”,但面对学生的不同的看法和对文章的疑问,自己情愿作一个助学生阅读探究的“配角”, 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创新阅读能力。
4.增加情境写作训练, 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课外练笔。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增加情境写作训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对内容的理解,优化阅读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实现以读导写,由写促读,读写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阅读课后,我们也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课外练笔,拓展练笔是对文本对话的延伸。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吸收文本的精华,让学生依托文本,在拓展练笔中巩固运用,达到质的飞跃,使读与写得到均衡发展。
三、改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与方式
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陶情冶性。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科学地运用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合理落实阅读教学全过程,给学生广阔的阅读空间,那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