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之差,天壤之别
“开闭”之差,天壤之别
文/郜 阳[华东师大一附中]
如果,你的周围充斥着监视、压抑;如果,你有想法却不能直抒胸臆;如果,你周围的环境阻断了你的思考,那么你的境遇无疑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人,就需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因为只有开放的环境才有助于人的发展!
还记得吗?那个诸侯争雄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士”阶层为骨干,就社会巨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政治主张,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孔子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韩非子的“严刑峻法”以及“奖励耕战、富国强兵”;老子的“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等。毫无疑问,正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开放才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我国学术思想的源头,为古代哲学思想留下了最为灿烂的一页,并永久地熠熠生辉……
宽容、开放的环境有益于人思想的解放,且能促进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如果环境是压抑的、禁锢的,那么人也就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变得更加黑暗——就如同中国古代清朝之时,为稳固统治,竭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对知识分子的思想钳制空前严厉,又推行“八股取士”,极大禁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还大兴文字狱,造成一种“以文招祸”的恐怖气氛。因“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而获罪,就是家喻户晓的一桩典型冤案。高中课文《病梅馆记》中龚自珍借吐露“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的愿望,强烈抒发了自己对清统治者摧残、扼杀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然而,在同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高潮迭起,“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两面大旗不断冲击、摧毁着封建制度。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当时欧洲相对开放的环境才造就了那么一批具有启蒙思想的先驱,才有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学说。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人,又相继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社会环境变化与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冯小刚的新作《一九四二》。尽管只是一部电影,但仍可以看到中国当下的思想界变得更加开放。过去,我们对一些历史避讳不谈,而现在,我们敢于直面过去。这部《一九四二》的独特价值,在于它通过对70年前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温习,拯救了后人对那些死难同胞本该予以的纪念情怀。在这一点上,不妨学习德国对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省和对犹太人的纪念。他们时时牢记曾经的错误,敢于“揭开伤疤”,才有了今日更好的发展!
可见,卜个社会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开放的环境往往是培养人才的沃土,反之则会成为阻碍人才发展的桎梏。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人又会推动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进步,从而让更多人更好地发展。
环境与人,似鱼与水,不可分割,唇齿相依。
--------------
这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考场作文,突出运用联想的方法,文章顺畅厚实。全文六段,首段破题有气势,后两段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具体、典型而深入,有说服力。第四段观照现实,事例新鲜,运用相似联想深入思考,第五段顺势总结全文。文末一段以比喻来形象阐明环境与人的关系,收束全文。
倘若在结尾能进一步贴近现实联想,点出创造开放环境的现实意义,那么文章可得“豹尾”而发人深省。比如这样写:
开放的环境如源头活水,闭塞的环境如死水一潭,从这个角度来讲,做好社会开放环境的创造与保护,比起“pm2.5爆表”的年代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治理与保护更为重要!因为没有人的发展和人才的涌现,什么发展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