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点儿空间作文
留一点儿空间
文/王一宁[江苏省苏州中学]
“是水开了吗?哑巴又在敲窗户了。”奶奶说这话时,我正坐在老宅的窗边,一侧脸,窗外只有飞舞的雪花。
哑巴姓甚名谁,没有人知道,附近住的人都说哑巴无名无姓在那里很久了,在我家对面的两堵墙之间的缝里。那是两户人家房子间的深巷,常年没有光,被水泥糊出一个极狭的空间——哑巴的缝。我记忆中的那些清晨,总有她的身影。那时,奶奶总在自家窗外的炉子上架一个壶煮热水,自己便回屋里洗菜做家务。不知是否冬日的暖阳比被窝更让人舒心,我总爱坐在窗边,扒着窗台向外看。房子对面坐在缝里的哑巴手中的针线活儿不停,时而抬头看我一眼,眯着的双眼几乎要消失在那同样深陷的皱纹里。不一会儿,炉子上的水壶盖子开始被一下下顶起,水雾歪斜着钻出来。哑巴见了,就立马放下手上的那几块碎布,走过昏暗的墙缝,钻身走出来,一拐一拐地走向我家的窗户,伸出枯枝般的手,“笃笃”地敲敲玻璃。正忙着的奶奶听了,便会意地去提开水。一壶开水一次是用不掉的,奶奶总会分一些给没处煮开水的哑巴——是的,没地方,那缝太小了,哑巴也太穷了。哑巴得了水总是很高兴,对着奶奶咿咿呀呀地连连比划,还不忘将脸贴上窗朝我笑。她太瘦了,瘦得枯槁,总吓得我慌忙缩回头去,她却总是在笑,像是在感谢。有时奶奶忙晕了头,提了水便回屋,哑巴倒也不介意似的,背着手朝我咧嘴,而后转过身去钻回缝里,嘶哑的咳嗽声随着她的身影被埋进昏暗里。
几年前的那个冬天,姑姑生了小弟弟,刚出院便住进了老宅。那个冬天极冷,哑巴似乎病了,水烧得溢了出来,也不见她来敲窗了。我几乎要忘了她这个人。有一天,我坐在窗边,却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钻出来,背驼了不少,一只手捂着嘴,另一只手不知拎着什么。见她靠近,我竞突然有些想念,不由得站起了身——她咳嗽得比之前更厉害了,脸色蜡黄,嘴唇有些发紫。似乎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她抬起头,朝我咧了咧嘴,像之前的无数次那样,敲了敲玻璃——一样的动作,却无力了很多。我连忙开窗,只见她穿着碎布拼成的衣服,干瘦的手中却托着一双全布的黄色虎头鞋,正踮着脚,想将它们从窗口递进来。我有些迟 疑。她像是感觉到了,“啊啊”地叫了几声,假意憋出一张生气的脸,硬把鞋子塞进我手里,而后才咧嘴笑着指指我身后摇篮里的弟弟。我还没来得及道谢,她却已忍不住咳嗽,慌忙边转身边示意我关窗。她蹒跚着融进一片昏暗中,我那声谢谢,一欠下,就再没机会还了。
后来,那里换成了一对外地夫妇,我再也没见过哑巴。他们也不会像哑巴那样,在冬日里敲响我家的窗,可我却多想能有一道光,挤开那狭窄的空间,温暖那条缝。
--------------
在当今世风日益浮躁的大环境下,在语文教学越来越被技术化、功利化的大趋势中,还有几个作者能把眼光投向处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墙缝里的可怜人哑巴,向她投以深挚的人文关怀,呼吁为她留一点儿温暖的空间呢?这正是王一宁这篇文章超凡脱俗、慧眼独到之处,也正是审题立意最可贵之处。
中学作文教学应端正教风、文风,回归生活,回归本色,回归对“人”的关怀,抵制虚假、浮夸、瞎编乱造的不正之风。本文应是一篇拔乱反正的例文。
文章审题立意与命题“留一点儿空间”神似。对“空间”的理解高人一筹。全文绝大部分篇幅记叙哑巴生活的空间极为狭小、局促,简直是一道“缝”,然而此间有烧开水、做虎头鞋等充满人性美、人情美的典型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栩栩如生。作者对这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给予了巨大的人文关怀,这饱含深情的记叙让读者感动。而这一切为“留”字作铺垫——难道社会不该为这样的人留“一道光”“温暖那条缝”吗?
本文语言自然流畅,朴实,生动。“对着奶奶咿咿呀呀地连连比划”、“‘啊啊’地叫了几声,假意憋出一张生气的脸”,描写非常形象。“有时奶奶忙晕了头,提了水便回屋,哑巴倒也不介意似的,背着手朝我咧嘴”,何等真实而又耐人寻味。
(闵 文)
留一点儿空间
文/苏玥[江苏省苏州中学]
第一次被鹰震撼是在泰山。我凭栏远眺时,一声长啸划破夕阳西沉的静谧。那是一只鹰,在干燥湛蓝的广阔天空盘旋。晚霞绚烂的余晖洒在它的翅膀上,闪烁着暗沉的光。那翅膀并不扇动,静静地展开着,任气流托举,随兴之所至。天高任鸟飞。它以苍劲逶迤的泰山为背景,凛冽的风此时只能做鹰的使者,鹰驾轻就熟地乘风而上,以王者的姿态凌驾于万丈深渊之上。我看不清它的眼睛,但我相信那眼神一定是孤傲的、凌厉的。它傲视万物,睥睨云天。这霸气源于这片任它翱翔的广阔天地。霎时,我的激情被点燃,感到一阵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鹰以一声长啸引得我心震颤。我身边是一位老画家,他以颤抖的手在他快要完成的《泰山夕阳图》上挥毫泼墨。几道苍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出鹰的雄姿。泰山塑造了鹰的豪情,而鹰赋予了泰山坚毅的灵魂。
后来再看到鹰,是在动物园。一只苍老的鹰被铁链拴住了脚,虽没有笼子,但搏击长空已成为不可能。杂乱的羽毛暗示了它有过多次失败的挣扎和尝试。浑浊的眼睛里有无奈和不甘,但我依旧相信它瘦弱的外表下有一颗炽热的心,有一颗渴望自由、永不言败的心。我听说被捕的野鹰是不吃食的,很快就会在一次又一次挣扎后耗尽体力而亡。有游人用棍棒戳它,用食物戏弄它,它侧歪一下身子,站稳,无奈地瞥了一眼人们,又茫然地望着天,它想起那里曾有它的荣耀和辉煌,它耸着肩,发出一声沉郁沙哑的嘶吼。我叹了一口气,心情和离开时的脚步一样沉重。
我在一个峡谷里旅游时,导游曾指着峭壁上的一处乱木棒堆对我们说:“那就是鹰巢。”那怎么能称为“巢”呢?不过是突出的石块上随意摆放的几根枯枝,无从遮风挡雨,更不安逸舒适。哦!鹰是无须有一个安逸舒适的巢的,它们以天地为家,以峰峦为巢,以风雨为侍从,以日月为同伴。精致温暖的巢都留给那些南方的织鸟吧。给鹰一个广阔的舞台,哪怕环境恶劣,险象环生,它也能成就王者风范,谱一首豪迈雄壮的歌!
由是,我不禁从悬崖边后退,想把整个空间留给归来的鹰。我想起泰山的天空、夕阳,想起动物园里被鹰绷紧的铁链,想起一声长啸,或凌厉,或哀怨……鹰的灵魂在天上,留一点儿空间,让坚毅的灵魂永不沉沦。
----------------
当地球上的生物以惊人的速度在灭绝,当人类任意处置其他生命,或剥夺其自由,或压缩其生存空问时,有识之士曾大声疾呼,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这地球不能仅仅剩下人类。本文表达的也是这一主旨,无疑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段写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鹰,先声夺人,“一声长啸”振起全文,接着,工笔描写鹰的形和神,以泰山、天空做背景渲染,以《泰山夕阳图》侧面衬托,以“我相信”虚笔写其神,把鹰在广阔天空自由飞翔的情状写得栩栩如生。这一段很重要,为下文作铺垫——鹰本属于天空,有自已的广阔空间,不该被剥夺。
第二段动物园里的鹰是被剥夺了自由的鹰,作者对鹰的遭遇深表同情,进一步为下文“应该给鹰留一点儿空间”作铺垫。
第三段写鹰巢,从生活习性的角度侧面赞鹰的粗犷及豪迈的王者风范。
尾段“我不禁从悬崖边后退”紧承上文峭壁,又巧妙地引出“留一点儿空间”的主旨,点明题意。
全文笔力雄健,线条遒劲,或正或侧,或虚或实,描写了鹰的形象,很好地解了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