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文/杨 磊
摘 要:转变中等职业教育理念,利用有效的教育方法。现代学生心理问题较严重,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佳的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一系列原因造成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教育迅速进入我国高等院校,并且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受到充分重视。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努力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健康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目前中职学生年龄偏小,自制力差,普遍存在适应环境缓慢、学习兴趣不足、自信心缺乏、言语行为偏激、自身角色不清等诸多心理问题。中职学生要想成为有用之才,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辨别真假、善恶、美丑,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在体味“美”的同时,让学生悟出生活的哲理,从而内化为一种人格品质。
二、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
语文教学有较强的互动性,教师了解学生想法、观点的机会较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开放性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更为有效。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指导思想,把内容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相结合,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方案和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课堂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中职语文课不仅仅是文化素质培育基地,也是塑造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情感的感召力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师应注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