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微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微
文/张俊忠
摘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理念,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何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分层,首先要理解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其次要弄清作业分层设计的各种类型,最后要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和意义。以人为本的作业分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新课程的新理念。
关键词:数学教育;作业分层设计;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业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为了实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进行作业设计的改革。其中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利于贯彻这一基本理念。“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练习)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一定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学习任务处于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才有效率。分层布置作业就是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来布置作业,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数学练习。
其次,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孔子教人,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学认为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的基础等具体情况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就说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
二、作业分层设计的类型
1.书写型:这类作业的选取内容:(1)教科书;(2)配套练习册。
2.体验型:数学学习不能完全依赖课堂,还可以将学习范围延伸到学生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作业不要求规范,重在感受和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拓展型:拓展型作业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是教师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产生不同答案的作业,它具有多样性、启发性、挑战性、完美性及适应性的特点。
4.主题型:主题型作业就是根据学习进度和内容,每一单元布置一次主题型作业,这样可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这样的作业既富有针对性,又具有挑战性。
5.情境型:情境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生活化。通过情境,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情境的设计,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自学型:新授课前,要求学生针对所学单元的数学内容,设计自学提纲,自学课本,记下感兴趣或有疑问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上课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
7.日记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很好的念头,这些思想非常有用,但转瞬即逝。如不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便留不下什么痕迹。只有记录下来并进一步思考,才能使这些思想变得明确。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首先,明确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界定。根据初中阶段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内例题、课内练习、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不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
其次,理清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思路和方法。在分层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具体分析班级的具体情况,精选练习题。然后将练习题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可以以I、II、III表示这几个层次的练习。
将班级学生按照数学成绩分成三个小组。数学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分到优异组;数学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分到争先组;数学成绩较差、能力弱的学生分到奋进组。然后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作业的要求:三个小组的学生都必须做I组题,争先组的学生还必做II组题,可选做III组题;优异组的学生须完成III组题。
最后,确定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基本内容:(1)作业的设计,避免重复雷同的内容,避免题海战术,避免单一过旧的形式,打破书面作业单一的形式,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内练习分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升华练习,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各个层次需要的开放性题目和变式训练;(3)课后作业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课后作业布置设计要有弹性。
分层作业的评价:在评价或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应该采取分类评价的方法,也就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放松,对优生适当从严。让优生之间展开竞争,让优生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通过这种分类评价的方法,能够合理评价各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激励,进一步提高分层作业设计的效率。
四、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1.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布置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困生少而适当降低难度”的原则,具体要求:学困生完成优生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中等生完成优等生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的基础知识部分和综合应用,优等生则要完成全部的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和拓展提升。这样全部的学生步调一致地完成作业,有利于教师统一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实施分层作业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在例题中设置变式题和开放性题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优秀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困生得到有效的转化,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设计,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加注重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加精心选择例题与作业,这就促使教师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深钻教材,从而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数学教育教学追求千人一面,这不仅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相悖。而以人为本的分层作业设计,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实施作业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符合新课程的新理念。希望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这种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马复,陈怡,程燕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林。数学教与思[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4]章飞,凌晓牧。初中数学研究与教学指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