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
浅议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汉藏中学系列联谊活动为例
文/孙牧亚
摘 要:搞好学校公民教育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公民教育的其中一个目标即“民族认同”为中心,以普通中学与西藏民族中学的系列联谊活动的研究对象,浅议公民教育对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和进步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公民教育;民族认同;汉藏联谊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栋梁,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中学公民教育以“民族认同”为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学校公民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包括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有理想信念的人、有道德的人、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责任的人、有理性的人、知法守法的人、对政治敏感的人、有能力的人、有知识的人、爱护环境的人。要达到其中民族认同的目标,可设置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特别是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和西方文化冲击下,要以宽容的态度,吸纳不同文化的合理内核,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加以融合生成公民认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实现途径包括开设专门公民教育课程,融入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公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讨会、讲座、有针对性的培训等。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最能参与其中,并能真切感受的途径。
二、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案例——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与西藏民族中学的系列联谊活动
1.活动背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包括藏族在内的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藏族同胞与汉族人民杂居交流,共同生活。在常州市,于1985年建起了西藏民族中学,以贯彻中央“智力援藏”的精神。八年级历史探究课将接触“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等内容,对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进行学习和了解。通过与西藏民族中学同学们的交流,我校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2.活动时长及活动目标
活动时长:一节历史课和每周一节的活动课,持续一个月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明确民族认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常州地区藏族人民的生活学习状况。
能力目标:训练在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检索分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立场,唤发民族意识和情感,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3.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地图,如《民族区域分布图》。与西藏民族中学接洽相关互动活动的安排。
学生准备:学会藏族简单语言,如问好、自我介绍等。了解藏族同胞的生活习俗,如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等。
4.活动过程
第一周历史课上,学生复习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区域自治制度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变化。
第一周班会课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教师指导学生制作PPT,并展示、试穿西藏民族服装。
第二周班会课上,学生进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藏族人民关系”的知识竞赛。教师做评委指导竞赛,给出评价标准。
第三周班会课上,学生搜集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藏族学生教汉藏学生学唱藏族歌曲,学说简单的藏语,听英雄史诗《萨格尔王传》。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资料使学生体会口头说唱艺术在藏族民间的普及性。
第四周班会课上,汉藏学生共游清枫公园,感受钟楼区建设成果,相互加深交流,感受汉藏“共同为一家”。教师安排一名汉族学生与一名藏族学生结对,共同活动。
5.活动成果交流与总结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处理好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是保证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卓越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保障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考察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而知识竞赛的形式,既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江苏省落实中央“智力援藏”精神,在常州市建起西藏民族中学,着力培养藏族人才,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与他们顺利、融洽地交流,增进了解,体现了社会和谐,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三、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案例——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与西藏民族中学的系列联谊活动评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几周以来,以与藏族学生联谊为契机,以藏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学生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领略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拉近了汉藏学生彼此的距离,加深了民族认同感。这次探究活动一方面重视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关于少数民族的基本常识,学会了对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加工与整合,增强了从民族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最终形成良好的公民行为习惯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志群,边多,白牡。中国戏曲志·西藏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2]丹增,塔热·次仁玉珍,次旦多吉,等。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西藏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3]王桧林。中国现代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