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建自主课堂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建自主课堂
作者/岳卫东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建自主课堂,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究竟是谁的事,谁应该对学习负责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认为学习完全是教师的事,学生没学好是教师的问题。这种观点片面性极强,因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思维活动的主体、认知过程的主体,教师不是万能的,不能“保”每个学生都品学兼优。学习是教与学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学习外在的诱因和强制,但过分夸大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忽视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是错误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对自身发展和生命价值有直接的关系,那么这样的学习不是真正的、主动的学习。只有把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接到学生身上,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主动的学习。
二、物理课堂要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问题来促进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而言,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提出问题主要有三种问题情境:
1.根据差异性实验来提问。差异性实验是指结果出人意料的,与日常生活常识相违背的实验,它能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
2.根据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来提问。教师在提问时要使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感到物理问题就是在探讨生活、生产实际。
3.初中学生的联想和逆向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知识间联系和思维逻辑来提问。
三、承认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建立独立学习的能力
合作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步骤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独立学习、独立探究的作用。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性而言的,独立性强调的是“我能学”。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的量上会逐渐减少,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量,使学生逐渐独立。
四、充分认可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个体差异
学习方式应该是个性化的,没有任何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在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时,由于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结果,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表现出的闪光点,经常鼓励他们。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都个性化。
五、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重视知识的应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并把体验渗透到学生的心理、能力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学生的真实体验。
1.要充分让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去操作、用心灵去感悟,让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去经历学习的过程。
2.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积累,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操作技巧、归纳结论的能力。直接经验留给学生的印象往往非常深刻,而且容易理解,便于今后知识的应用,因此每学习完一章知识后,教师要让学生总结、记忆学习过的知识点,理解实验探究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要干什么、怎么操作,掌握知识的应用。只有这样,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1828.html
作者/岳卫东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建自主课堂,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究竟是谁的事,谁应该对学习负责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认为学习完全是教师的事,学生没学好是教师的问题。这种观点片面性极强,因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思维活动的主体、认知过程的主体,教师不是万能的,不能“保”每个学生都品学兼优。学习是教与学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学习外在的诱因和强制,但过分夸大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忽视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是错误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对自身发展和生命价值有直接的关系,那么这样的学习不是真正的、主动的学习。只有把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接到学生身上,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主动的学习。
二、物理课堂要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问题来促进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而言,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提出问题主要有三种问题情境:
1.根据差异性实验来提问。差异性实验是指结果出人意料的,与日常生活常识相违背的实验,它能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
2.根据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来提问。教师在提问时要使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感到物理问题就是在探讨生活、生产实际。
3.初中学生的联想和逆向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知识间联系和思维逻辑来提问。
三、承认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建立独立学习的能力
合作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步骤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独立学习、独立探究的作用。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性而言的,独立性强调的是“我能学”。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的量上会逐渐减少,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量,使学生逐渐独立。
四、充分认可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个体差异
学习方式应该是个性化的,没有任何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在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时,由于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结果,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表现出的闪光点,经常鼓励他们。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都个性化。
五、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重视知识的应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并把体验渗透到学生的心理、能力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学生的真实体验。
1.要充分让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去操作、用心灵去感悟,让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去经历学习的过程。
2.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积累,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操作技巧、归纳结论的能力。直接经验留给学生的印象往往非常深刻,而且容易理解,便于今后知识的应用,因此每学习完一章知识后,教师要让学生总结、记忆学习过的知识点,理解实验探究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要干什么、怎么操作,掌握知识的应用。只有这样,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