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试题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和证据意识
从中考试题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和证据意识
文/李喜燕
摘 要:历史的时序性和重史据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质,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和证据意识。结合中考试题谈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和证据意识。
关键词:历史时序性;证据意识;方法指导
历史的时序性和重史据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质,时序是历史之骨,史据是历史之血。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和证据意识有助于学生更理性地生成历史认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意识探讨
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意识。虽然在课程设计思路上新课标保留了学习内容的六大板块,但弱化了学习主题,突出历史学科的时序特点。
1.历史时序在中考试题中的考查形式
在历史学科的考查中,对历史时序的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笔者从近年中考试卷中分析总结了历史时序在中考试卷中的考查形式。
(1)组合排序型
通过排列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出现的时序考查考生对历史时序等知识的识记、了解和再现能力。
(2013年苏州,第3题)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排序题是比较常见的考查形式,此题通过对这些诗句所隐含的朝代进行考查。
(2)时序与事件对应型
通过给出相应的时序或事件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
(2013年南京,第9题)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申报)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
A.1872年 B.1897年
C.1905年 D.1915年
此题型属“事~时”考查。
(2013年南京,第26题)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此题型属“时~事”考查。
(3)时空对应型
通过时序和地域的联系,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2013年苏州,第1题)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4)时间计算型
通过简单的计算考查学生对公元纪年、民国纪年等年代知识的迁移能力。
小华的爷爷生于民国时期,他爷爷今年(2013年)80周岁了。问:小华爷爷生于民国多少年?
A.民国二十一年 B.民国二十二年
C.民国三十 D.民国四十年
此题考查民国纪年的计算方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观,为历史的整体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对历史时序及特征的整体性把握
历史的不可逆时空性决定了其唯一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历史时序的整体把握。
(2)指导学生自制历史年表
指导学生自制历史年表,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对历史线索更清晰。
(3)加强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的理解记忆
在教学中要对一般历史时间进行弱化讲解,注重时间逻辑性的培养,对重大历史时间进行强化记忆。关于记忆时间的方法有很多:数字串联法、歌诀或谐音记忆法、关键字串联法等。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探讨
1.史料题型在中考题目中的考查
历史的唯一性注定了历史证据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习惯,使中学生初步形成历史证据意识。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考试卷在命题形式和命题难度上有所变化。在突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分析、处理、概括等能力的综合考查。现以2013年苏州中考历史试卷中典型题目加以分析。该试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和材料解析题,除判断题和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外,单选题和材料解析题可以说全部以史料的形式呈现给考生。对史料的考查主要三种类型:(1)结合所学回答型。(2)从材料概括论点型。(3)史料教材相融型。现举第二种来说明。
(2013年苏州,第5题)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此选择题材料引用学术前沿成果,横向考查了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情景再现和迁移能力的综合运用。题干要求回答的是“费正清认为”,因此只有理解史料,并对史料做出一定的甄别才能正确选出答案A。
2.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1)树立教师和学生的证据意识
高效课堂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必先树立教师的证据意识。比如,工业革命的影响,人教版有三点内容: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②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于是,在学生的记忆中就是三点,但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讲解时,我引用《英国棉花和生铁量增长表》和《共产党宣言》的资料:“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还有恩格斯的评价:“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更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变革。”从而引导学生得出①②。
学生的证据意识培养需要在教学初期就加以重视。教师要将“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正确观念告诉学生,并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使学生了解历史载体的多样性:文字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都是历史的呈现方式。
(2)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将史料教学引入课堂
叶小兵教授认为把对史料的研习引入历史教学过程中,一种提供历史情境进行历史思维训练的过程。上述笔者在解决“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就是将史料引入课堂的一种例证。史料教学方法主要有对史料分析、比较、辨别,并用历史的观念去分析史料的价值。另外,培养学生的读史能力,可先从阅读教材做起。教材是经过专家认真研究和精心选择史料而成,将教材作为学习的入门史料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和证据意识不仅是新课标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研究能力,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宽度和深度,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任世江。关于深化历史课堂改革的探讨。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09)。
[3]叶小兵。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