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报参考》报社的实习报告
于健东的实习报告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习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习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习,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习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习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习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 . 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 年到 2000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
2003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 . 实习的具体内容:
一 ). 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习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近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 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④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 . 实习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
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 、在实习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近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
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 《在《读报参考》报社的实习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2.html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习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习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习,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习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习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习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 . 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 年到 2000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
2003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 . 实习的具体内容:
一 ). 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习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近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 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④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 . 实习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
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 、在实习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近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
行了不同于《读报参考》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记者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
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 《在《读报参考》报社的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