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
浅谈构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
文/文洪全
摘 要:为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的未来,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构建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行为道德。就此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网络道德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一、网络道德的特点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原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李伟认为互联网的道德已经成了社会道德的一个延伸。
超越时空的网络环境中,个人的网上行为更少他人干预、过问、管理和控制,缺失了道德监督机制,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较高的自律性。
信息时代为了应对道德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成为构建中学生具有自律性网络道德的重要场所。
二、信息技术课堂是构建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场所
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接受培养、锻炼才能形成。
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就需要一种环境。
温家宝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为了民族的振兴,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构建学生的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三、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构建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在虚拟世界开展信息交流、传播的活动缺失了道德监督机制,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较高的自律性。根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要求,我用以下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构建学生的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1.紧扣课标,构建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1)讲《走进因特网》时,先以反面事例警醒学生,其次给学生介绍参考网站,让其发现网络中不良影响的严重后果,从中获取教训,逐渐产生网络道德自律行为。
这一过程突出了双向互动的平等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弥补了传统道德教育的不足之处,为构建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提供了有利条件。
(2)学习网络知识时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注意防范网络传播病毒、不进网吧,让学生知道沉迷于游戏之中的危害。
2.挖掘教材、结合实际、因势利导,构建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1)讲《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规范》这部分知识时,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材安排的活动,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网上不道德的行为事例。学生在互动中获取经验教训,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中顺畅地构建起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2)在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中仔细观察学生表现,善于抓住苗头,对一些有影响的突发事件及时抓住机会、有的放矢进行渗透,使学生自然地接受生动的思想教育,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青少年把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技术知识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构建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从认知式网络道德向实践式网络道德转化,实现知行统一,构建学生独立的批判精神,构筑一道心灵的信息“防火墙”。
构建中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大家都有意识地将一个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尽量让他们体验到周围真实的事物、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他人。以积极的态度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加强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教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2115.html
文/文洪全
摘 要:为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的未来,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构建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行为道德。就此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网络道德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一、网络道德的特点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原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李伟认为互联网的道德已经成了社会道德的一个延伸。
超越时空的网络环境中,个人的网上行为更少他人干预、过问、管理和控制,缺失了道德监督机制,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较高的自律性。
信息时代为了应对道德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成为构建中学生具有自律性网络道德的重要场所。
二、信息技术课堂是构建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场所
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接受培养、锻炼才能形成。
杜威认为课程即活动,“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就需要一种环境。
温家宝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为了民族的振兴,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构建学生的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三、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构建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在虚拟世界开展信息交流、传播的活动缺失了道德监督机制,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较高的自律性。根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要求,我用以下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构建学生的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1.紧扣课标,构建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1)讲《走进因特网》时,先以反面事例警醒学生,其次给学生介绍参考网站,让其发现网络中不良影响的严重后果,从中获取教训,逐渐产生网络道德自律行为。
这一过程突出了双向互动的平等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弥补了传统道德教育的不足之处,为构建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提供了有利条件。
(2)学习网络知识时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注意防范网络传播病毒、不进网吧,让学生知道沉迷于游戏之中的危害。
2.挖掘教材、结合实际、因势利导,构建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1)讲《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规范》这部分知识时,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材安排的活动,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网上不道德的行为事例。学生在互动中获取经验教训,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中顺畅地构建起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
(2)在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中仔细观察学生表现,善于抓住苗头,对一些有影响的突发事件及时抓住机会、有的放矢进行渗透,使学生自然地接受生动的思想教育,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青少年把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技术知识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构建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从认知式网络道德向实践式网络道德转化,实现知行统一,构建学生独立的批判精神,构筑一道心灵的信息“防火墙”。
构建中学生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大家都有意识地将一个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尽量让他们体验到周围真实的事物、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他人。以积极的态度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加强具有自律性的网络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