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区自从2000年以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土地综合开发等农田基本建设,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以上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山区丘陵旱垣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区虽已形成以农业中心等5个中心牵头,乡镇农技站等服务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信息网络普及率低下,70%以上的村庄还看不上有线电视节目,电脑、机顶盒等普及率更低,户占有率不到6%。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我区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多数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缺乏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据调查,我区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地头销售、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调查,全区农民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划分,大专以上的占0.8%;高中中专占17%;初中占64.2%;小学文盲占18%。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2.2%,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技部门行政人员多,农技人员,尤其农技专家少,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6%,同时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中,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技服务机构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特别是乡镇农科部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更为简陋和落后,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品牌尚未确立。2002年以来,我区着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消费水平低度徘徊,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我区的“魏榆”、“串串红”等品牌一真没有做起来,可以说还是“默默无闻”的状态。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我区在酿造、饲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点,也有如白象方便面、恒顺醋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都与我区的蔬菜、红枣、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带动示范能力不强。我区虽扶持建设了一批如丰元、博瑞、福大、华玉荣、绿野、德御等与蔬菜、红枣、畜牧养殖特色产业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多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加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区2005年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绝对额增长90万元,但即使这样,总额也仅有300万元,农民人均投入不足11元。北田镇张胡村是我区温室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今年通过农机补贴计划发展自动卷帘机,农户一下就报了50多户,但只能补助13户。北田、庄子等乡镇群众发展沼气的热情非常高,只要政府扶一把,至少能新上20多个沼气村,但资金就是解决不了。榆社县今年拿出400万元用于 “两贴一补”,其中100万元贴息用于扶持肉牛养殖,1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200万元补贴特色种植、养殖业。左权、灵石、榆社、太谷、平遥都制定了对优势农产品开发的补贴办法。左权县对饲养规模在80头以上的养牛户,每头补助购牛款800元,对新建一个日光温室补助3000元。太谷县出台了每建一座日光温室尤其是L1028型大拱棚,县政府帮助解决5000元小额贷款并补贴200元,另外乡政府、村委对温室、拱棚建设每亩补贴1000─3000元。与兄弟县市相比,我区农业还停留在“口头农业”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与我区是经济大区、经济强区的地位很不相称。 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已达4万多人,但多属于季节性务工,农民工在城镇务工“留不住”,技术少、工种差、工资低,就业、医疗、养老、劳保、子女入学等配套机制尚未健全,城乡差别仍然很大。我区耕地相对分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转移,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今后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提出我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非常及时和必要。为了实现“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打造现代现代晋商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世界市场和发达国家农业的压力,农业不能拖后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加快。第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农业发展过程,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理解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认为农业 

代化是指:具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的组织方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均较高的一种生产发达、农民富裕、环境优美的具有一定国际可比性的先进农业发展状态。农业现代化应有三大总目标:农业生产目标、农民收入

《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23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研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