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渎教学,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
阅渎教学,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乡中心学校 黎吉件
一次我镇举行青年教师“六个一” 比赛活动,我就是选手之一,当时我选的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儿童认知水平,我做了“精心”的设计。预设是美好的,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然而,一篇课文教完了没有多少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没有多少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词语,更没有多少学生能够体会出作者的写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我失落地退出舞台,我的课与预想的效果甚远。这令我始料未及。我困惑,为何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我对这个问题不得不反思。
难道对教材把握不透?不对呀!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深入钻研教材,通篇课文我朗读了几十遍直至背诵下来,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放过;接着查阅了大量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包括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的历代图片、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等;然后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等。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难道教学方法不恰当?为了上好课什么引情导读、课件演示等许多特级教师的一些手段我都用上了,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百思不得其解。
现今我在做“文本细读”课题时,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标,进行了比读(原版与修订版),让我豁然开朗:
中年级阅读教学可定五项: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3.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
4.培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5.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阅读教学具体指标是:
1.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习惯;
2.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
3.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4.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原来阅读教学目标没有把握: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段目标落实不到位。
细细想想,是啊,目前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不就是激情导入,让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然后再读课文,重点往往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感悟上。语文教学千篇一律,忽略了各个学段的的特点,没有落实各学段的目标,从而导致阅读教学的费时、低效。我这节课也莫非如此?
五年级属于高年级(第三学段)学段,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那么在本课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呢?
1.找准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读笑话——《圆明园不是我烧的》,引情则导致毁情。其二,圆明园的毁灭与昔日的辉煌学生完全能够自读自悟,我硬是通过课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一个来回。其三,学生早已明白的东西(内心有想法),我没完没了分析,真正需要教师点拨引导地方,我一笔带过。(如:为什么说这一园林是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教师应该抓住这句话,通过引读、品读、赛读等形式进行品读感悟,然后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把圆明园的“辉煌”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那么本阶段本课的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还是应该从检查、交流学生自学结果开始,从检查中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困惑,并根据学生需要的解决的疑难问题,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新的阅读方法。这样做正是不同学段(三四与五六年级)阅读教学区别之处。
2.把它落实在教学中的实处,还要探寻适合本学段的特点的教学策略
(1)抓预习,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预习工作。我班的学生是我一手带出来的,知根知底,他们的语文能力有一定的“厚度”,同时对新课文也有预习的意识。因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有疑难的问题。但是,从课堂的进行情况来总结,学生预习不太理想,如:第一段的“不可估量”的“量”读成了“重量”的“量”。为了避免预习流于形式,以后在新课进行前,我一定要组织学生互相检查。
(2)紧扣中心,板块推进。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分来那个大板块,一是描绘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二是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却为花三个自然段详写它昔日的辉煌?这是本文的构思巧妙之处。紧扣本文中心“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分两大板块细读文本。首先让学生带着疑问“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激发美感。正因为圆明园它是那么的“美”,所以它的“毁”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学生们的愤怒与惋惜之情自然地溢于言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学生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感受。这样做从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又进一步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写法。
(3)创设情景,换位思考交流。
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通过抓重点词句“侵入、闯进”“凡是能拿走……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进行品味,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贪婪。然后创设情境,采取不同的角色对话交流“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王公大臣或是士兵,或是京城的老百姓”等,你又会怎么做?“现在面对耻辱的历史,我们又应该怎样做?”阅读是个性的载体,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被调动起来,情不可抑,学生就敢想敢说。同时也解决了高年级的学生不爱发言的表面现象。
(4)多媒体从旁辅助,实现拓展阅读。
这是一篇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昔日壮观的圆明园已成为历史,当今的学生对圆明园情景再现仅仅靠语言文字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学中借助媒体手段,再次播放毁灭的影片,激发起学生对侵略者滔天罪行的仇恨,把这种心理转化为民族责任感。通过这些教学手段,使教学主题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学切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从而教育学生多看有关“国耻”影片,阅读一些有关此类的书籍,查阅、收集侵略者的历史罪证,增加阅读量,开阔视野,把阅读落实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