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领导的成功方略
学者型领导的成功方略
文/韦生源
所谓“学者型领导”,一般是指在综合性或专业性学术上有一定造诣、有较深厚而系统的专门学问的人。作为学者型领导,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长处,促进管理工作与事业发展走向成功,不同的领导者在不同的环境和领域中可能会有各具特色的经验方法。笔者认为,下述几个方面,可作为对多数学者型领导适用的成功方略。
一、具有远见卓识,形成主导地位
一个组织或管理体系中,领导者若知识多、经验足、善思考,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形成系统、清晰、理性的认识,进而以合理的理论观点、文辞表达、决策主张等展示出来,就可以转化成管理意识,主导管理活动。学者型领导在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长期读书研究的训练与用功中,容易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将思考结果系统化、理论化,并以清晰的文辞表达出来,为管理决策提供思想基础,进而将个人的思考转化成组织和群众的共识与意志,由此可使学者型领导的智能领导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身居管理高层,面对复杂的管理形势,不能形成出众的理论认识,思不全,见不远,文无采,辞不秀,未能对群众形成思想引导作用,则如何配称“学者”?退一步而言,真正的学者型领导一般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即使不是凡事都形成一套独特的创见,至少也应善于做好理论的归纳整理,能够从理论层面发挥出引导表率作用。所以,学者型领导不应因仕途升迁而放弃做学问,使学术优势荒废,更不要官一升思想就停步。出众的远见卓识和理论修养水平,应是学者型领导增强领导力修养的第一要务。
二、勤调研、踏实地,不做空头理论家
在社会上,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虽然显得很有研究,却往往被人们戏称为“空头理论家”,原因就在于,他埋头提出的一套套理论,或与现实脱节,无法实施,或虽有条件实施,却效果很差,甚至造成瞎指挥的危害。我们说,如果只甘心当一名专职学者而非领导者,那么,即使是长期关起门来搞研究、做学问也许影响不大,只要提出的理论能有创新性即可。但到了从事实际管理活动的领导岗位上,学者型领导就必须避免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家”,应使自己的理论观点、决策主张充分结合实际,切实有效。这就要勤于做好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随时了解社会现实环境状况,了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了解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以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达到应有的领导管理成效。这样可将直接调查的实践经验与间接研究的书本经验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更深刻全面的认识能力与更客观准确的认识效果。由此,可减少和避免脱离实际的问题发生,避免瞎指挥的危险。
三、善用干才,保证执行管理效果
学者型领导往往喜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思考问题,并利用领导地位把握管理活动的大方向,这样一来,能用于身体力行办事的时间、精力乃至经验就可能会相应减少;还有一些学者型领导是从学术、教育、科研等职业领域通过调动“空降”到领导管理岗位上的,而不是从管理体系的基层一步步做上来的,其操作办事、行动落实的经验与能力可能会有所欠缺。而现实中,在每个单位或组织里,一般会有许多从实干中历练出来的“干练之才”,正好可以发挥作用,优势互补。学者型领导应善于培养、提拔、重用这样的干才,必要时倚之如手足,并善于与其他执行型领导有效合作,使自己从高层设计者出发形成的意图、作出的决策,得以付诸实施,保证执行效果。这里会涉及领导用人与协调的方法艺术问题。如一些执行型人才,往往容易在管事过程中形成实权实力地位,如何有效控制?学者型领导与其他执行型领导各自的工作方式与特点有别,如何互相协作?对此,学者型领导应加强研究把握,善于利用有效的人力管理方法,依托管理体制的约束力量、道义的感召力量,增强公关协调能力,达到对执行型下属的指挥、使用和控制,并妥善处理好与其他执行型领导的协作关系。要力争避免有才不用、强才失控、失去合作而影响大局的情况出现。
四、创造实绩,树立权威地位
学者型领导看问题、立目标往往更容易长远化、理想化一些,因而也就容易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下属、群众乃至其他领导、同事更热衷看到的“实惠近利”。学者型领导不仅要追求理想,也要讲究现实;不仅要让人们看到光明的前途,也要善于引领大众克服征途中的困难,解决各种眼前的问题,收获必要而合理的中短期利益,为更好地将事业向前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善于有计划地提升管理成效,创造事业实绩,让人“眼见为实”,可以让大众在跟随领导前行的路上更加放心信任。同时,也有助于使领导的理论观点让人信服,思想认识转化为大众共识,决策目标变成为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让领导的实际管理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当然,也要注意避免因急功近利而盲目追求政绩,甚至误入歧途,造成负面后果与消极影响,而应争取达到更有利于全局良性发展的效果。
处理得当,可达到理想与现实兼顾、长中短期利益结合,进而以近利济远义,以远义导近利,以实绩证实力,使领导者能够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权威地位得以更加巩固。
五、以儒雅素养展示人格感召力
中国自古有对博学多才素养的“儒雅之士”致敬钦慕、引为世人学习楷模的风尚。时至如今,这仍可作为学者型领导展示得天独厚人格感召力的一种优势。在学者型生涯中,长期熏陶而来的出色才华、气质、风度,加上前述几项优势的配合,足以形成学者型领导高素养的形象风范,对同事、下属乃至公众展示出良好的示范影响与感召力。当一名学者型领导的聪明才智、好学精神、严谨态度、探索勇气、创新能力,甚至言谈举止、个人喜好,被同事、下属、公众所广泛景仰,甚至成为学习、仿效、崇敬的对象时,其领导力、管理成效就会得到强化,所从事的事业也将会得到更多的呼应、支持和拥护,并得以更顺利地推进。因此,学者型领导应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重视加强各项修养,强化人格感召力,达到在有意无意间向大众展示出色素养风范、影响带动大众前行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127.html
文/韦生源
所谓“学者型领导”,一般是指在综合性或专业性学术上有一定造诣、有较深厚而系统的专门学问的人。作为学者型领导,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长处,促进管理工作与事业发展走向成功,不同的领导者在不同的环境和领域中可能会有各具特色的经验方法。笔者认为,下述几个方面,可作为对多数学者型领导适用的成功方略。
一、具有远见卓识,形成主导地位
一个组织或管理体系中,领导者若知识多、经验足、善思考,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形成系统、清晰、理性的认识,进而以合理的理论观点、文辞表达、决策主张等展示出来,就可以转化成管理意识,主导管理活动。学者型领导在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长期读书研究的训练与用功中,容易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将思考结果系统化、理论化,并以清晰的文辞表达出来,为管理决策提供思想基础,进而将个人的思考转化成组织和群众的共识与意志,由此可使学者型领导的智能领导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身居管理高层,面对复杂的管理形势,不能形成出众的理论认识,思不全,见不远,文无采,辞不秀,未能对群众形成思想引导作用,则如何配称“学者”?退一步而言,真正的学者型领导一般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即使不是凡事都形成一套独特的创见,至少也应善于做好理论的归纳整理,能够从理论层面发挥出引导表率作用。所以,学者型领导不应因仕途升迁而放弃做学问,使学术优势荒废,更不要官一升思想就停步。出众的远见卓识和理论修养水平,应是学者型领导增强领导力修养的第一要务。
二、勤调研、踏实地,不做空头理论家
在社会上,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虽然显得很有研究,却往往被人们戏称为“空头理论家”,原因就在于,他埋头提出的一套套理论,或与现实脱节,无法实施,或虽有条件实施,却效果很差,甚至造成瞎指挥的危害。我们说,如果只甘心当一名专职学者而非领导者,那么,即使是长期关起门来搞研究、做学问也许影响不大,只要提出的理论能有创新性即可。但到了从事实际管理活动的领导岗位上,学者型领导就必须避免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家”,应使自己的理论观点、决策主张充分结合实际,切实有效。这就要勤于做好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随时了解社会现实环境状况,了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了解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以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达到应有的领导管理成效。这样可将直接调查的实践经验与间接研究的书本经验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更深刻全面的认识能力与更客观准确的认识效果。由此,可减少和避免脱离实际的问题发生,避免瞎指挥的危险。
三、善用干才,保证执行管理效果
学者型领导往往喜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思考问题,并利用领导地位把握管理活动的大方向,这样一来,能用于身体力行办事的时间、精力乃至经验就可能会相应减少;还有一些学者型领导是从学术、教育、科研等职业领域通过调动“空降”到领导管理岗位上的,而不是从管理体系的基层一步步做上来的,其操作办事、行动落实的经验与能力可能会有所欠缺。而现实中,在每个单位或组织里,一般会有许多从实干中历练出来的“干练之才”,正好可以发挥作用,优势互补。学者型领导应善于培养、提拔、重用这样的干才,必要时倚之如手足,并善于与其他执行型领导有效合作,使自己从高层设计者出发形成的意图、作出的决策,得以付诸实施,保证执行效果。这里会涉及领导用人与协调的方法艺术问题。如一些执行型人才,往往容易在管事过程中形成实权实力地位,如何有效控制?学者型领导与其他执行型领导各自的工作方式与特点有别,如何互相协作?对此,学者型领导应加强研究把握,善于利用有效的人力管理方法,依托管理体制的约束力量、道义的感召力量,增强公关协调能力,达到对执行型下属的指挥、使用和控制,并妥善处理好与其他执行型领导的协作关系。要力争避免有才不用、强才失控、失去合作而影响大局的情况出现。
四、创造实绩,树立权威地位
学者型领导看问题、立目标往往更容易长远化、理想化一些,因而也就容易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下属、群众乃至其他领导、同事更热衷看到的“实惠近利”。学者型领导不仅要追求理想,也要讲究现实;不仅要让人们看到光明的前途,也要善于引领大众克服征途中的困难,解决各种眼前的问题,收获必要而合理的中短期利益,为更好地将事业向前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善于有计划地提升管理成效,创造事业实绩,让人“眼见为实”,可以让大众在跟随领导前行的路上更加放心信任。同时,也有助于使领导的理论观点让人信服,思想认识转化为大众共识,决策目标变成为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让领导的实际管理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当然,也要注意避免因急功近利而盲目追求政绩,甚至误入歧途,造成负面后果与消极影响,而应争取达到更有利于全局良性发展的效果。
处理得当,可达到理想与现实兼顾、长中短期利益结合,进而以近利济远义,以远义导近利,以实绩证实力,使领导者能够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权威地位得以更加巩固。
五、以儒雅素养展示人格感召力
中国自古有对博学多才素养的“儒雅之士”致敬钦慕、引为世人学习楷模的风尚。时至如今,这仍可作为学者型领导展示得天独厚人格感召力的一种优势。在学者型生涯中,长期熏陶而来的出色才华、气质、风度,加上前述几项优势的配合,足以形成学者型领导高素养的形象风范,对同事、下属乃至公众展示出良好的示范影响与感召力。当一名学者型领导的聪明才智、好学精神、严谨态度、探索勇气、创新能力,甚至言谈举止、个人喜好,被同事、下属、公众所广泛景仰,甚至成为学习、仿效、崇敬的对象时,其领导力、管理成效就会得到强化,所从事的事业也将会得到更多的呼应、支持和拥护,并得以更顺利地推进。因此,学者型领导应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重视加强各项修养,强化人格感召力,达到在有意无意间向大众展示出色素养风范、影响带动大众前行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