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解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解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组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点项目,课题主持人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生。
  
  对于这项实验,李希贵的解答简单明了:在什么年龄读什么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甚至是人所共知的问题,但事实上却一直被忽略了,尤其表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一再错过了孩子们黄金一般的阅读年龄段。这项实验与以往所有教改实验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强调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我们认为可以用一句话表述:凡是在课内进行大量阅读的语文教改实验,都叫做“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做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在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
  
  实验从2006年启动,很快席卷全国。迄今为止,从首都北京到边陲吉林抚松,从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到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赤峰,从黄土高原上的神木到太湖畔的金坛,从海河之滨天津到改革之窗深圳,从北国沈阳到南疆海口……这一实验得到了一般学校普通老师的认同。它不生存在专家学者的象牙塔里,它不停留在名校名师的课堂里,而是村办小学的老师也能信手拈来,普通大众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得到。从小学到中学,目前全国已有3000多所学校参与了这项实验。
  
  李希贵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2006年7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启动会议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李希贵就大家普遍关心的有关问题做了解答。
  
  为什么要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第一,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母语教学用了最多的时间,费了最大的精力,但是我们取得的成果却非常令人遗憾,特别让我们语文老师尴尬。这个情况大家都非常清楚。
  
  第二,从语文教改开始,我们学习了好多典型经验,包括魏书生老师、窦桂梅老师的许多很好的经验。可是,我们在会场上听时非常激动,回到学校,我们的改革却似乎并没有多大动静。为什么?因为魏老师和窦老师语文教学成果的实现,更多的是靠他们自身的素质,靠的是他们驾驭课堂的水平。我们今天希望探讨的是,有没有一种在一般的学校,靠一般的师资,在一般的条件下,在一般的生源里,能够实现的语文教改方法。
  
  第三,我们的“语文实验室计划”为什么会成为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的项目?为什么国家每年还要给我们拨付实验经费?因为大家普遍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改确实没有走出困境。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没有在一个区域甚至在一个学校改革成功的案例。尽管我们的“语文实验室计划”得到了国家园丁工程的承认,但是我们这项改革还是初步的。我们的老师、学校苦于没有同教改项目相配套的阅读材料,许多材料搜集起来对一位老师、对一所学校来说,有时又特别困难。
  
  第四,“新学校行动研究”项目是“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目标是要构建学生向往的学校。构建学生向往的学校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老师。我一直认为,我们每一个学科肯定都有一个使老师和学生都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如果找到了这个学科的学习规律,我们就找到了老师和学生可以愉悦地教、愉悦地学的通道。现在大部分学科还没有找到这个规律,我们的学校离学生向往的学校还有距离,所以我们启动了这样一个国家级课题。创建一个新的学校,构建学生向往的学校,我们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当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找到了一个师生愉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时,学生向往的学校的构建就为期不远了。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总结了各所学校、各位优秀老师的一些实验成果,提出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概念。这个“语文主题学习”非常简单,我们立足于把这件事情说得简单,也要做得简单。
  
  为什么叫“语文主题学习”,而不叫“语文主题教学”
  
  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题目上给老师引导,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怎么把这本书拿到主题中呢?我们不要仅仅探索一种方法,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风格,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传统,我们提倡百花齐放,提倡用不同的风格把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搞好。
  
  需要统一哪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过去,我们有过很多教改,也有很多阅读资料系列的书籍,但大多强调课外阅读。如果语文的教学靠课外,英语教学毫无疑问也要靠课外,数学教学也要靠课外,我们的孩子能有多少个“课外”?我们提倡了几十年的课外阅读,我们多少学生实现了。多少家庭实现了?
  
  所以,不要再去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外。对于80%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内就把语文学好。不要精雕细刻,不要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这样,学生会觉得语文深不可测。如果让老师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语文背后怎么有这么多深奥的东西,学了几天也不能发现。给学生这样的误解,把语文搞得好像一般人学不了的东西,这样对学生太危险了。
  
  第二,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语文的现状。每一个学科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表现最突出的是我们用学习理科的方式学习语文。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点,改变靠讲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把好多文章都弄明白,语文素养就大大提高。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正好相反,必须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感悟最后有所得。所以,我们必须把讲和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阅读,划分给“语文主题学习”。没有哪一课书必须要用超过1课时的时间学习。
  
  怎么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这句话往往成为语文老师教不好语文的借口:我们怎么能教好语文呢?课内不读书,课外也不去感悟。我感觉,我们不应该把这句话当作借口,而要理解为责任,思考怎样把生活的活水引到课堂。
  
  老师给学生创造条件,把生活精品化,把课堂变成学生能够产生感受和体验的生活。所以说,有些老师非常会做事情,一般没有体验就不让学生做。把生活的活水引入校园,引入课堂,这就是老师的责任。怎样使生活的外延和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这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验的操作模式
  
  教学内容
  
  “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模式是学生自主阅读。那么,到底读什么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这一理念的落实创造了基本条件,提供了物质保障。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中小学语文必修教材配套。和教材一样,以主题单元作为呈现方式,教材的每一单元都配备15万-18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样,一本教材就要配备六七本近100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在时间安排上,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必修教材,剩下的三分之二课时全部用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就要求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少讲。“简简单单教语文”,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但“简单”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也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狠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课堂阅读的落实上,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而其中的重点又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学生的读书热度,使学生的自主阅读不被老师的“好心”和“认真”异化为“被”阅读,着力点则在让三维目标在课堂阅读中自然地实现。
  
  教学策略
  
  1.“1+X”模式——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以一篇必修教材的文章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必修教材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的学习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阅读能力。
  
  2.“X+l”模式——“反三归一”。先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l篇文章。
  
  3.“X+Y”模式。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几篇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
  
  实验效果
  
  在实验跟踪过程中,许多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小学一年级识字1828个,二年级识字1111个,一、二年级共识字近3000个,两年时间便基本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识字量。
  
  老师引导学生一周学习9篇课文,两周学完一本教材;小学六年,平均每年课堂阅读大约100多万字,六年学生课堂内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000万字。
  
  实验让阅读超越语文,走进各门学科,数学科的阅读、英语科的阅读、美术科的阅读、音乐科的阅读、科学科的阅读等等,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落实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一切似乎都让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正在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且发生在生源一般、师资一般、办学条件一般的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还不是一两所学校,而是几十所学校。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已有3000多所学校正在程度不同地发生着这样的奇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281.html

  • 上一篇范文: 变,是唯一的路
  • 下一篇范文: 关于人文精神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