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公开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公开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公开课,作为展示教师风采、进行教学交流、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让广大教师从名师公开课中开阔了眼界,取得了真经;从自己的公开课上悟到了差距,收获了成长。然而,与之伴生的种种问题也将公开课蒙上了质疑的阴影。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和现象阻碍了公开课发挥其原有的作用,甚至偏离了发展的轨道。
  
  直击当下公开课
  
  一、偏离重点伪激趣
  
  一些公开课上出现了不围绕教学重点授课的现象。其实,教师对教学重点了如指掌,但他们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围绕教学重点讲课,教学难度大、学习积极性难调动,课堂不够“热闹”。因此,一些教师就将教学重点转换为“学生喜欢的话题”。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发言也精彩起来了……
  
  二、无度激励失底线
  
  公开课上,教师大多笑靥如花,极尽表扬之功,即便学生的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也会以“你真棒”“你有作家的天赋”等褒扬之辞来回报。还有的教师会以“你想怎么坐就怎么坐”“你想怎么举手就怎么举手”等来活跃课堂,这似乎成了解放学生个性的标志……
  
  三、千人一面无个性
  
  许多学校都有这样的传统:哪位教师要去赛课,就要先在学校里进行多次试讲,其他教师反复听课并提出修改意见,甚至细致到什么时间做什么手势等细节,以期完美呈现,即所谓磨课。可是,在一次次的打磨中,参赛教师的课堂设计被打乱、杂糅,容纳了众多教师各自的优点,甚至最终面目全非……
  
  追求常态化公开课
  
  前段时间,特级教师张祖庆在博文中写道:“最近喜欢不试教直接进入课堂上公开课。这不是托大,也不是藐视公开课,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敬畏。我想,观摩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一块完美的玉石拿出来供大家把玩,而是把模糊的教学理念具象化,大家一起研讨、碰撞、产生新的想法,这才是价值所在。原生态的课,才更贴近一线教师,也更接地气。”读后很有共鸣,我们应该追求常态化的公开课。
  
  一、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老师们也许都不陌生这样的场景:许多公开课执教者尤其是东道主学校的参赛教师,往往把上课班级安排在基础较好的班级,甚至到各班选出优秀的学生临时拼凑成一个班。优秀学生成绩好,发言积极,准确率也高,容易“上”出较好的教学效果。
  
  还有,教材中都有些章节或内容便于课堂发挥,便于师生互动,老师把握起来往往容易驾轻就熟,课堂效果良好,容易得到评委的好评。于是,许多讲课教师都倾向于选择这样的章节或内容,而对教材里所谓难教的内容采取回避态度。
  
  试想,如果大家都避难就易,那么教学中的一些疑难和困惑何时才能得到解决呢?这些拙劣的作秀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失去了公开课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更是影响教学风气,影响学生的德育形成。
  
  公开课,对听课老师来说,从中获得一种教学的启发、思考、借鉴;对执教老师来说,它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即有一种可学性,可操作性。它应该是执教老师平时教学的一种最优化的自然呈现,同时表现出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甚至新教材的一种探索。因此,要把公开课常态化,不过度预设与准备,把公开课上成常态下的精品课。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是,拒绝为漂亮而漂亮,更拒绝作秀。
  
  二、多一些引领,少一些表演
  
  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公开课的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它的示范性:给青年教师作示范,教他们怎么上语文课。因为有示范性,所以一招一式要规范。板书要工整美观;教态要自然太方;语言要生动有趣;朗读要字正腔圆,入情入境。二是它的引领性。公开课的最大价值在于对教学改革走向的引领。例如当下语文课如何跳出内容分析理解的老路,转向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观摩课、公开课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引领性、方向性和规律性。
  
  因此,多一些引领是我们的追求。少一些表演并不是不要表演,我们要看他是否留下表演的痕迹。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说:是表演但不着一丝表演痕迹,那是最高的境界。看戏的人忘记了看戏,是那个执教者也就是那个表演者最大的成功。
  
  三、多一些个性,少一些糅合
  
  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公开课都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这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自己”,没有了个人风格,公开课成了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如此公开观摩又有何意义?我们的教改讲坛上如果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语文教学才能迎来灿烂的春天。事实上,目前语文教坛上存在的流派纷呈、名师各异也印证了这一点。
  
  教改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小心就容易迷失方向。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学会甄别,在且行且思中努力做一棵会思考的“苇草”。有了自己的“主见”,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到那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公开课才独树一帜、春色满园,留给我们鉴赏和学习的天地才更宽广。
  
  四、多一些学生观,少一些功利性
  
  公开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公开教学学生第一,这是不容动摇的!不能因为换了一个大场子上课,下面坐着几千位教师,就变成了观众第一,学生第二了,教学就变味了。公开课,为了谁?当然是为了学生,这是理直气壮的答案!有了这杆标杆,那么我们就要思考那些公开课:执教者哪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哪里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哪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哪里提升了学生的语感?而不再是仅仅关注:哪里教师课件画面美,哪里运用了好听的音乐和视频,哪里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哪个环节现场响起了掌声。教师应该多在学生思维语言发展上下功夫,少在展示自己才艺上做文章!少一些表演的成分,多一些教学的规律!我们永远不能忘了: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益;而教学的效益,要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
  
  真正常态的课堂,包括常态的教师、常态的学生、常态的教学进程,应该是有“败笔”的,允许有“缺憾”的。反过来讲,正因为有了“败笔”“缺憾”,才显现出其真实性,才是常态的,才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千万不要苛求将公开课与“成功课”画上等号,公开课,姓“真”,名“常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296.html

  • 上一篇范文: 关键是怎样读故事
  • 下一篇范文: 句子理解应“有法可依”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