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语文课堂提升实效的关键点



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语文课堂提升实效的关键点
  
  林涛
  
  在当下不少教师的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被轻视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的思维活动代替。课堂上教师重视思维结果,忽视思维过程,或是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断然占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未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或是教师的提问虽然引起了学生的思维,但学生的思维展现往往是歪的、错的,教师没有抓住错机去推行鼓励学生自我纠错或发动学生寻错、议错、改错的举措,而以教师“抢注”的方式代替,学生的思维被“斩断”于萌发时期,久而久之,代替的是懒于思考依附他人或错误的定势。二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被优秀生的思维过程代替。课堂上优秀生说得多、齐答多,久而久之,中下生就在那里静候,等待别人的回答、做题,稍勤快的学生抄而做之、抄而仿之,懒一点的学生干脆什么都不动了,思想走神或呆在课堂里。三为思维过程被学辅书代替。现在的学辅书大量充斥,亲眼目睹我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第一时间不是自己动脑而是去翻学辅书,寻求现成的答案,当问题与学辅书上不相符时,顿时就呆在那里。就拿查字典来说,字典是工具书,查字典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但学生懒于查字典,以课课通等学辅书代替查字典的过程,不但遏制了自我的思维过程,连用好工具书的能力也被取代了。
  
  有效的课堂必须凸显学生思维展现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激活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加强互动交流中的思维力度
  
  新课程强调互动、合作和交往。但是我们要深化课堂的思维状态,必须加强小组合作的思维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而不是叽叽喳喳,探究有形无实,交流浮于表面。
  
  合作学习的精髓是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思考的,我是怎么思考的,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我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这叫分享彼此的经验、彼此的思考和彼此的智慧。例如,合作中互助,你这个不懂我讲给你听听,我有困难你帮助我;合作中相互欣赏,你这个想法真棒等。如果有这样基于分享、互助、欣赏的合作,那么这个合作肯定是有内在吸引力的合作,是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合作。
  
  在实践中很多合作学习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它对于学生思维展现是锦上添花的。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三下语文《燕子》课时,“燕”这个字的教学,就让我引发了思考。以前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书写的。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横;中间部分“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教学后自我感觉这样的教学从实物图引入,把这个字用燕子的身体部位来记忆很是形象,学生记忆也非常快,颇为满意。
  
  “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的体验。”此语让我思绪万千。上述案例似乎精彩,但学生是被学的。怎样突破这个瓶颈呢?我们又重新定位——“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重新预设了小组合作的学“燕”字的接力赛。我在黑板上画了四个较大的田字格,让四组小朋友按笔顺和间架分别上来写“燕”字,一个人只能写一笔,看哪个组写得又对、又好、又快,让大家来评议。于是,四组小朋友在“加油、加油!”声中展开了竞赛。大家都知道,不但上去写的速度要快,而且这一笔要写得好,和其他小朋友已写的笔画要配合匀称。有的小朋友写好了,一看整体不美,连忙擦掉再写。竞赛结束,全班评议时更是要求严格,各不相让,把怎样写才能把“燕”字这个相当难写的字写好,分析得头头是道,在每位小朋友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这项识字写字教学以游戏与合作的方式进行,要取得优胜必须正确掌握笔画(搞清怎样才算一笔)、笔顺、结构、间架,而且要动作敏捷,整组合作得好。与前一次教学相比,它还关注了学生如何把字写美,关注了如何通过合作展现学生的思维,纠正错误的思维过程。学生以高涨的情绪,自觉主动地去关注这个字的书写,不仅出色地达到了提高认知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之间的情意也得到良好发展。
  
  而且这样的小组合作更易于学生有效展现思维过程。三下语文《荷花》一课小组合作:小练笔“我们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把我们家乡的荷花也写‘活’?可用上课内描写荷花的词语(点板书),也可用上课外的词语。”足足给学生8分钟,小组里有记录员、有汇报员、有组长,并且老师在小组合作之前提出合作建议:(1)每人至少想一种花的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连成一段美文;(2)做做“句子美容师”,互相修改,把句子写得更美一些,(3)小组合作朗读本组作品。在合作中,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发现优美的句子,及时表扬;及时发现小组踊跃参与的氛围,及时赞赏。并根据学生的表现,颁发了“团结合作荷花,奇思妙想荷花,绘声绘色荷花,安安静静荷花”等奖项。这一片段,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于小组明确、细致的分工中,暴露于生生、师生的“句子美容”中,暴露于教师的不断激励中。
  
  “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在小组合作的分享、互助、交流、欣赏中更易展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生帮助生或师引导生的形式启迪思维、多向交流、纠正错误,真正地使外部知识内化为内部知识结构,沟通师生间、生生间思维路线,形成“教与学”与“学与学”的回路,有助于优化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重视分梯、递进、关注中的过程展现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思维融合,学生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向教师公开。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如何使他们展示思维的机会均等呢,甚至中下生的机会大于优等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实施了以下策略:一是寻找正确的部分,增强学生的勇气。对学困生确立一个“倾斜政策”多为他们提供机会。可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对回答错误的,要尽量在答案中寻找正确的部分,尽量给以积极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勇于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二是着眼分层,顺梯而上。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中思维过程的展现,无疑给中差生搭建扶梯,很多学生因此而顺梯而上,进步明显。三是特制“优秀线”,感受学习荣誉。根据中差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宜他们的“优秀线”;也可以请他们自己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给自己定“优秀线”,教师宏观把握。这个“优秀线”比一般学生的“优秀线”低了不少,只要学困生达到这个线,同样能得到良好、优秀等级。下调学习优秀分,给学困生机会,让其走出“迷途”,有机会与优生“齐头并进”,感受学习的荣誉。无论是哪一种策略,其定位都在于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萌发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于让学生于分梯、递进、关注中的思维过程最大化展现、最大化暴露。
  
  如低段教学的两个小片段。一老师上二下语文《日月潭》一课,在初读课文阶段自读要求为。(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三者可以自由选择任一题)一老师在上一上语文《自选商场》识字教学部分时出示了导学单:(1)读准学习单上的字词(章鱼队):(2)读准学习单上的字词,用喜欢的方法记字形(海星队、螃蟹队、热带鱼队), (3)读准学习单上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形,给生字找找朋友(海鲸队、海马队)。看似简单的设计,但老师们心中有杆秤,在同质分组的学生小组团队合作中、在学生自主选择完成要求中给予辅导,特别关注学困生一组,同时给予中等生、优秀生以启发,反馈中也有针对性地以这三类不同目标去要求学生,指正错误,当学困生的回答达到类目标时给予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信十足,他在完成自己类的目标的同时会去挑战更高一类的目标。
  
  三、完善追问、指引、争辩中的自然展出
  
  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句话:“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议”为教学的核心,让学生与学生、与教师、与自己充分地议论,让教育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在小班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追问、指引、争辩,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叠加、递增、提高。
  
  以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进行思维展露的过程。教学《落叶》一课,教师问,树叶落在哪几个地方?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树叶落在河里,树叶落在院子里等,教师予以肯定,并进行了大面积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是把这四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该怎么说?有的学生急于回答,但教师要全体同学找出四句话中相同的地方(“树叶落在”),随后又引导:相同的地方不要重复,让它只出现一次,四个表示地点的词语“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依次排列,最后两个词语中间用“和”字相连。并要求每个学生先自由轻声说,再同桌互说,然后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在“大庭广众”面前说。说好了,再让大家把这个句子写下来。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种新句式的出现必须牢牢抓住,采用各种方式将训练落到实处,深深扎根。本案例不满足于学生的理解和模仿,而是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内化”,积极地消化吸收,学会运用。另一方面,还不满足小部分学生的争相发言、“热热闹闹”,而是让全班同学参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逐步领悟,稳扎稳打,务必全员达到教学的要求。从个体到同桌再到“小开火车”,每一次强化,无不是一种内化理解,一种思维过程的展露。
  
  上述三策略是我们实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还教于学、共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走向“通途”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将思维过程充分地展露,还课堂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  带着学生去“旅游”--浅谈高段阅读教学如何提升学习力
  
  叶蕴玉
  
  何方芳
  
  近几年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越来越多地被提及。那么,阅读教学中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呢?笔者以为,阅读就如同旅游,而教师就如同导游,要努力将文章的秘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渐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直至最终学会制定旅游攻略,尽享自助游的乐趣。
  
  阅读教学中风景醉人之处何在?《课标》提出第三学段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教师得拥有一双慧眼,抓住文章形式及其个性特色,引领学生驻足赏“景”,尽情领略,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了解学生情况--确定目的地
  
  旅游之前旅游者通常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及喜好确定目的地。同理,阅读教学中的一切选择和设计都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管《课标》对不同年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教师还得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对教学内容做出大致的揣度。比如: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或策略。
  
  福建的曾扬明老师在备课时备学生,在“学情”两字上做足了文章。执教过六年级的教师都知道,尽管第二学段已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还是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语言哕唆、抓不住重点的弊病。
  
  曾老师在执教《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将审题和概括主要内容两项学习任务相联系的处理方式别具匠心。曾老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提出:如果把课题改为《爱海鸥的老人》,行吗?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立即否定了老师的提法,他们发现课文不仅仅讲老人,还讲了海鸥。曾老师又趁势出示“老人--海鸥;海鸥--老人”,请学生在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并对这些字进行比较选择。学生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其实已将课文的脉络理顺,于是,主要内容的概括就变得水到渠成。
  
  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学会了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执教者长期做这样的引导,学生又怎会不知道题目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功效呢r日后,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自然能抓住题目去细细琢磨。而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吗”?
  
  二、把握文章体裁--选择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了旅游的满意度。同理,阅读教学要先判断文章的体裁,然后才能着手选择对应的阅读策略。因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体是文本最直接的形式,文体不同其表达规律自然也不相同。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了解游览顺序,体会作者将见闻、感受相结合写景物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活动中,江西的甘密老师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环节后,让学生国画出与游览顺序相关的词语,同桌合作完成游程图。学生在对照课文内容说游程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游览的顺序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紧接着,甘老师围绕“孔隙”让学生圈出如何游览的重点词语,使他们明白游记得抓住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来写。
  
  甘老师无疑是位智慧的教者,一下子就带着学生找到了课文最值得欣赏的地方--文体。在她的引领下,学生理清了游览路线,明晰了段落结构,懂得了如何制定游记类文章的“旅游”攻略。
  
  三、品昧表达形式--饱览旅游景点
  
  到达旅游城市后,旅游者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感兴趣的当地名胜进行游览。与此相同,阅读教学展示给学生的,也不能是各式“景点”的大糅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哪些“美景”是值得欣赏的呢?文章独特的表达形式往往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绝佳美景,细细品味欣赏,必然会产生赏心悦目、,欲罢不能的感觉。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诗人借着歌咏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笔者在教学时呈现了石灰的采制过程,讲述了于谦的事迹,让学生寻找两者的共同之处。学生尽管从未接触过“托物言志”,却以极其精辟的语言概括了《石灰吟》的表达特点。这首古诗是借助石灰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多么到位的见解!多么精辟的语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试想,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又怎会轻易忘记?“托物言志”四个字定然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脑海。
  
  自然,文章中如过渡句之类具有标志性的语句,都是我们在分析文章时需要重点研读的。学会了把握此类句子,学生就拥有了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后,在他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就能迅速地给予筛选、获取、加工处理。
  
  四、留意细微之处--欣赏沿途风景
  
  倘若旅游者只关注名胜古迹,以不断地奔赴景点为目的,便丧失了一份休闲、一份快乐。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阅读文章的目的也同样如此。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千万不能有“赶”的意识,要领着学生慢慢游、细细赏。“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章中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匠心独具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都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藏戏》中高度概述性的语言,《灯光》中的场面描写,《花的勇气》中看似违反常理的语言,《一面》中表示“意思递进”的破折号……都值得深究细挖。
  
  教师将目光聚焦在文章语言、标点符号上,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直觉水平,有利于形成“独具慧眼”的语言敏感力及魅力无穷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31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