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先读后教”的教学模式
谈谈“先读后教”的教学模式
李国容
【摘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在读通、读透、读精中有“悟”的前提下,与同学、老师一齐分享心得体会。老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其情感、思想、审美都获益无穷。
【关键词】读中悟;善质疑;情更浓
“先读后教”是我校已获上级部门审批通过的实验课题。“先读后教”,是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学生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切实变被动为主动,变强制为自觉,变接受为发现,变依赖为独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结合本人所上的一些课例,谈谈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理解与实施情况。
1读中悟,悟中读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对文章反复诵读,对文字细细品味,方可融会贯通,知其所以然。如何让学生爱上“读”?我在和学生一同学习《匆匆》一课时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带着对这篇文章特有的感受范读了课文。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这一篇《匆匆》,每一次读起都会被深深触动,我相信大家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就尽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学生果然没辜负我的期望,读得是那样真挚感人。
我认为,老师的范读是课件不能轻易代替的,自己老师动情、真实的演绎必定更富感染力与亲切感。读的欲望被点燃后,我们还要乘机表扬鼓励,比如再来一个小组读,或男生女生读,相互挑战读。大家比一比评一评,看谁读的抑扬顿挫,咬字清晰;看谁读的情感淋漓,与作者跌宕沉浮。多读成诵,不但对好词妙句琅琅上口,还对文章内容,文章思想成竹在胸,这就是“悟”。心中有“悟”,文章会读的越加铿锵有力、动人心魄。读中悟,悟中读,为下一步的探讨交流做好了准备。
2善质疑,会探讨
当学生熟读文章,心中有悟后,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还无法读懂,或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全班进行探讨交流。记住,学生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相互解决,实在难以解决,教师才给予引导,还是让学生自己寻找最终答案。
比如,在学习《凡卡》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读文后,问他们读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有的学生就提出:课文太长了,读的时候感觉有点乱。我微笑着说:“书可要巧读哦,谁发现了好办法?”此言一出,马上就有同学提出:把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内容及凡卡的回忆分别找出来,然后串起来读就不乱了。这个方法受到了大家的赞同。有的同学还提出:作者为什么要插写凡卡的回忆呢?直接写信的内容不更加清晰吗?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有的说:凡卡怀念乡下的生活,想回到从前去。有的说:凡卡在城里太悲惨,太孤独,太想回乡下。有的说:插进回忆就更加真实,凡卡就好像在我们身边。学生的看法是多样的,我们就得让他们多说多想,“百家争鸣”之下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发展与促进他们的能力。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主张“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孩子快乐,让教育精彩”现代教育讲求的是“活”,活的教法,活的学生,活的思维。让学生已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灵动地寻找与发现。快乐地学习,愉悦地彼此分享读书心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再为学习而学习,为教书而教书。一切都如此自然和谐。教师轻松了,学生会学了,这就是“先读后教”教学模式最出色之处。
3悟更深,情更浓
“先读后教”教学模式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活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灵活多变地激发学生紧扣文本进行细读与感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探索、去发现,去克服。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走出文本,走向生活,走向未来,在一次次自我展现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索中。
比如,在每学习新课前,我都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导学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上课时,再根据他们反馈的信息,抓住重点定准难点,及时调整讲课的内容和顺序,使“教”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发现学生的个性,利于因材施教。先读后导,以读定导,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读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发展思维,总结经验。你不懂,我来帮。你不了解,我来剖析。学习的氛围是那样热烈而和谐。师生间,同学间的距离近了,自读感悟的能力被唤醒了,教师的“教”也水到渠成,把学生的“悟”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比如,我在即将结束《匆匆》一课时,这样说:“同学们,朱自清先生为自己已过的八千多个日子而深深惋惜,你呢?知道自己已过了多少个日子吗?面对这些永远不会回来的日子,你有怎样的感想?”学生的心是柔软的,这样一引导,都默默地沉思起来,有的立即拿笔算自己已过的日子。我看时候已到,便叫他们拿出纸笔,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写下来,润入了真情实感的作文是最动人的,这就是学的拓展与延伸。
中国历史宏伟跌宕,五千年的荣辱盛衰,给后人留下了多少不朽篇章!启发学生尽情去读吧!让我们的孩子在读与悟中,感受千年文化的深沉与厚重,感受千年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与智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361.html
李国容
【摘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在读通、读透、读精中有“悟”的前提下,与同学、老师一齐分享心得体会。老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其情感、思想、审美都获益无穷。
【关键词】读中悟;善质疑;情更浓
“先读后教”是我校已获上级部门审批通过的实验课题。“先读后教”,是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学生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切实变被动为主动,变强制为自觉,变接受为发现,变依赖为独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结合本人所上的一些课例,谈谈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理解与实施情况。
1读中悟,悟中读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对文章反复诵读,对文字细细品味,方可融会贯通,知其所以然。如何让学生爱上“读”?我在和学生一同学习《匆匆》一课时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带着对这篇文章特有的感受范读了课文。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这一篇《匆匆》,每一次读起都会被深深触动,我相信大家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就尽情地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学生果然没辜负我的期望,读得是那样真挚感人。
我认为,老师的范读是课件不能轻易代替的,自己老师动情、真实的演绎必定更富感染力与亲切感。读的欲望被点燃后,我们还要乘机表扬鼓励,比如再来一个小组读,或男生女生读,相互挑战读。大家比一比评一评,看谁读的抑扬顿挫,咬字清晰;看谁读的情感淋漓,与作者跌宕沉浮。多读成诵,不但对好词妙句琅琅上口,还对文章内容,文章思想成竹在胸,这就是“悟”。心中有“悟”,文章会读的越加铿锵有力、动人心魄。读中悟,悟中读,为下一步的探讨交流做好了准备。
2善质疑,会探讨
当学生熟读文章,心中有悟后,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还无法读懂,或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全班进行探讨交流。记住,学生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相互解决,实在难以解决,教师才给予引导,还是让学生自己寻找最终答案。
比如,在学习《凡卡》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读文后,问他们读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有的学生就提出:课文太长了,读的时候感觉有点乱。我微笑着说:“书可要巧读哦,谁发现了好办法?”此言一出,马上就有同学提出:把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内容及凡卡的回忆分别找出来,然后串起来读就不乱了。这个方法受到了大家的赞同。有的同学还提出:作者为什么要插写凡卡的回忆呢?直接写信的内容不更加清晰吗?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有的说:凡卡怀念乡下的生活,想回到从前去。有的说:凡卡在城里太悲惨,太孤独,太想回乡下。有的说:插进回忆就更加真实,凡卡就好像在我们身边。学生的看法是多样的,我们就得让他们多说多想,“百家争鸣”之下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发展与促进他们的能力。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主张“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孩子快乐,让教育精彩”现代教育讲求的是“活”,活的教法,活的学生,活的思维。让学生已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灵动地寻找与发现。快乐地学习,愉悦地彼此分享读书心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再为学习而学习,为教书而教书。一切都如此自然和谐。教师轻松了,学生会学了,这就是“先读后教”教学模式最出色之处。
3悟更深,情更浓
“先读后教”教学模式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活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灵活多变地激发学生紧扣文本进行细读与感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探索、去发现,去克服。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走出文本,走向生活,走向未来,在一次次自我展现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探索中。
比如,在每学习新课前,我都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导学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上课时,再根据他们反馈的信息,抓住重点定准难点,及时调整讲课的内容和顺序,使“教”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发现学生的个性,利于因材施教。先读后导,以读定导,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读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发展思维,总结经验。你不懂,我来帮。你不了解,我来剖析。学习的氛围是那样热烈而和谐。师生间,同学间的距离近了,自读感悟的能力被唤醒了,教师的“教”也水到渠成,把学生的“悟”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比如,我在即将结束《匆匆》一课时,这样说:“同学们,朱自清先生为自己已过的八千多个日子而深深惋惜,你呢?知道自己已过了多少个日子吗?面对这些永远不会回来的日子,你有怎样的感想?”学生的心是柔软的,这样一引导,都默默地沉思起来,有的立即拿笔算自己已过的日子。我看时候已到,便叫他们拿出纸笔,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写下来,润入了真情实感的作文是最动人的,这就是学的拓展与延伸。
中国历史宏伟跌宕,五千年的荣辱盛衰,给后人留下了多少不朽篇章!启发学生尽情去读吧!让我们的孩子在读与悟中,感受千年文化的深沉与厚重,感受千年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