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江苏 海安 ●陈爱林
素质教育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生活找出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使学生对周围的数学关系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教学改革就是要将原来书本上的知识生活化,加强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充分挖掘知识和生活的结合点,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更要用一些实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拿出粉笔进行演示,让学生对数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利用硬纸做出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查出三角形的个数,再将三角形发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回答他们拼的都是什么,这样孩子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算数。学生对于新知识第一遍的学习出于兴趣,如果不进行巩固,很快这种由兴趣产生的记忆就会减弱,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第二遍的学习,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通过讲述贴近学校生活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力。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这样一道题:“我们年级有180名同学,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我们男生占全年级男生总数20%,问我们班级有多少名男同学?”在这道题中,出现了两个百分数,学生需要计算出年级总计的男生数,之后算出自己班级的男生数。先把女生数看作为未知数,男生数是女生数的80%,男女生和为180人,列式表示为:x+80%x=180,求得x=100,从上个式子得到年级男生总数为80%×100=80,接下来算自己班级的男生数y=20%×80=16。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全年级和本班级男生的计算,将抽象的算理通过实际生活的设计,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百分比的概念。在此次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步一步地将谜底解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的活动,为避免学生因为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而产生厌烦畏惧心理,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其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对众多的计算式很抵触,如何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教师可以利用图画来对学生讲解,例如课程内容是学习4的乘法口诀,教师将准备好的画有4只青蛙的图片给学生演示,将3只青蛙挡上,只露出1只青蛙,提问学生1只青蛙几条腿,学生会不费力的回答4条腿,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回答2只青蛙几条腿,学生会停顿一下,依次数青蛙的腿数,待学生说出准确答案之后,教师陆续提问3只、4只青蛙的腿数,每增加1只青蛙,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写完整。之后教师将乘法算式和口诀板书写出来,这样的过程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进行乘法口算,整个乘法口诀学完之后,教师准备几条硬纸板,上面随机写出几个计算公式,让学生轮流说出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将题目念完整之后,说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源于思考和实践。“学以致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数学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将练习设计生活化,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低年级阶段,逐渐接触几何,学习认识各种简单的平面图形,例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在大致介绍了单个几何图形之后,课前挑选一张画有多个几何图形的图画,让同学们举手回答图画里都有什么图形。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全班按列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图画,让各组同学共同讨论图画中的有哪些几何图形,各有几个,一一指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参与合作和不断创新的品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对于空间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当学生们经历了快乐的数学学习后,热爱数学的情感便会不自觉地产生。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将这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数学学习生活变得丰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394.html
江苏 海安 ●陈爱林
素质教育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生活找出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使学生对周围的数学关系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教学改革就是要将原来书本上的知识生活化,加强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充分挖掘知识和生活的结合点,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更要用一些实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拿出粉笔进行演示,让学生对数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利用硬纸做出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查出三角形的个数,再将三角形发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回答他们拼的都是什么,这样孩子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算数。学生对于新知识第一遍的学习出于兴趣,如果不进行巩固,很快这种由兴趣产生的记忆就会减弱,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第二遍的学习,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通过讲述贴近学校生活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力。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这样一道题:“我们年级有180名同学,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我们男生占全年级男生总数20%,问我们班级有多少名男同学?”在这道题中,出现了两个百分数,学生需要计算出年级总计的男生数,之后算出自己班级的男生数。先把女生数看作为未知数,男生数是女生数的80%,男女生和为180人,列式表示为:x+80%x=180,求得x=100,从上个式子得到年级男生总数为80%×100=80,接下来算自己班级的男生数y=20%×80=16。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全年级和本班级男生的计算,将抽象的算理通过实际生活的设计,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百分比的概念。在此次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步一步地将谜底解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的活动,为避免学生因为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而产生厌烦畏惧心理,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其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对众多的计算式很抵触,如何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教师可以利用图画来对学生讲解,例如课程内容是学习4的乘法口诀,教师将准备好的画有4只青蛙的图片给学生演示,将3只青蛙挡上,只露出1只青蛙,提问学生1只青蛙几条腿,学生会不费力的回答4条腿,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回答2只青蛙几条腿,学生会停顿一下,依次数青蛙的腿数,待学生说出准确答案之后,教师陆续提问3只、4只青蛙的腿数,每增加1只青蛙,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写完整。之后教师将乘法算式和口诀板书写出来,这样的过程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进行乘法口算,整个乘法口诀学完之后,教师准备几条硬纸板,上面随机写出几个计算公式,让学生轮流说出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将题目念完整之后,说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源于思考和实践。“学以致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数学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将练习设计生活化,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低年级阶段,逐渐接触几何,学习认识各种简单的平面图形,例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在大致介绍了单个几何图形之后,课前挑选一张画有多个几何图形的图画,让同学们举手回答图画里都有什么图形。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全班按列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图画,让各组同学共同讨论图画中的有哪些几何图形,各有几个,一一指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参与合作和不断创新的品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对于空间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当学生们经历了快乐的数学学习后,热爱数学的情感便会不自觉地产生。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将这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数学学习生活变得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