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教师幸福执教——岳阳市第十五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纪实
让每一位教师幸福执教——岳阳市第十五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纪实
上世纪70年代初,岳阳市第十五中学的前身岳化一中,只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学校,教师大多是从企业员工中抽调而来,专业教师很少,办学条件很差,教学没备设施匮乏,每年考取大学的学生寥寥无几。如今,这所学校已搬迁至岳阳市中心城区,并已蜕变为一所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省示范性高中。2013年,学校726名学生参加高考,一本纯文化上线254人,上线率34%;二本纯文化上线574人,上线率75%。中国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将其列为优质生源基地。
岳阳市十五中为何能在几度变迁中,实现华丽升级?特级教师、学校校长宋卓辉的一番话给出了答案:“学校的发展壮大,首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此外,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用强烈的忧患意识塑造师魂,打造出了一支敬业爱岗、纯朴奉献的教师队伍。为了让每一位教师专业执教、幸福执教,我们在市直学校中率先设立了骨干教师津贴,率先为教师配备手提电脑,率先组织教师业务考试,率先实行聘任制……所有能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只要是能想到的,我们都一一尝试并通过实践坚持下来。”
让学校精神引领每一位教师成长
在采访时,有这样一位教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叫李亚权,身患肺癌,年近退休,但仍然每天来校上课。记者并不赞同患病者仍然坚守讲台,但副校长易孔山的一句话却让我们肃然起敬,他说:“李老师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忘却病痛!”
这是一种无私忘我的精神,是一种“捧一颗心来”的精神!在岳阳市十五中,记者处处能感受到这种精神感召的标杆存在:有24小时“在线”的教师“朱姐”;有孩子未满月就住在学校的年轻“爸爸”;有身体赢弱,但背着学生就往医院冲的“彪悍美女教师”……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提炼、培养我们的学校精神,努力把校园精神培育成为学校育人理念的特色和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宋卓辉说,“我们所追求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振作、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敢于争先、不甘落后的工作热情,是一种远离浮躁、摒弃低俗、拒绝流俗的平和心境,是一种永争一流、永求上进的工作勇气。总结起来就是:仁爱天下,志求卓越。”
“这种学校精神首先积淀于学校的发展历史。”宋卓辉说,学校创办于1973年,当时是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创办的唯一一所完全中学,“那时办学水平不高,起步十分艰难,学校默默无闻。1983年到1993年,企业效益好,厂里花大力气先后从北师大等名校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人才,学校发展才走上了正轨。1994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湖南省第一批挂牌的省级重点中学,成为学校第一个发展节点。这几十年,学校发展不可不说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由于是企业学校,学校发展受企业效益影响,因此,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也成为了这些年学校教职工的精神状态。”宋卓辉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学校移交给岳阳市教育局管理,由依托企业管理转变为社会独立办学,由于离市区几十公里,又地处山区,那时有人一度担心学校是否能生存下去,但凭着整个团队强烈的忧患意识,进而衍生高度的责任意识,学校平稳过渡,迎来了新的发展转折点。
2008年前后,学校发展再次面临挑战,原岳化一中偏居一隅,离城区有将近一个小时车程,唯一的稳定生源只有一所初中,每年才200多名学生,生源严重不足,加上学校位于化工企业附近,环境污染严重,如果再不搬迁就是死路一条。然而,当提出学校搬迁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不过,宋卓辉顶着巨大压力,接连写了两封信给时任市长黄兰香,几经讨论,搬迁终于提上日程。岳阳市投资近2亿元,学校于2012年整体搬迁至岳阳市中心城区。
“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这也是学校能长期发展的原因之一。尽管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把这叫做进城赶考。”宋卓辉说,由于长期地处山区,学校教师整体比较朴实,一心一意干工作,但进城之后,面临的诱惑多了,请客、家教家养、违规补课等现象都有可能发生,“怎么样保持这种精神,2009年到2011年,学校又全面开展了‘如何传承好的传统“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城’大讨论。”
事实上,这10多年来,为不断锤炼校园精神,岳阳市十五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主题活动。2000年提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大思辨,2003年掀起“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教师”高潮,2004年开展“学校荣誉高于一切”竞赛活动,2007年开展“对照名校、名师找差距”活动,2008年启动“名师培养工程”,2009年提出构建校园精神,2010年总结办学理念,2011年提出“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落实就是品质”的工作理念……
“这些活动不是来虚的。”在学校工作了14年的肖建坤老师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思想洗礼,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精神动力,每一次活动都是对校园精神的一次锤炼。
校园精神来源于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共同作用。在岳阳市十五中,一大批教师默默奉献,为学校精神添砖加瓦。朱立是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教三个班化学,还是班主任。这位个头不高,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女教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朱姐”。“朱姐”来学校15年了,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几乎每天24小时和学生呆在一起。她的丈夫周四良也是学校教师,两口子以校为家,无暇照顾家人。他们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督促学生早读,白天正常上课,晚上要等到学生睡觉之后才回家。
像朱立这样的教师,在学校有着一大批。“十五中就是一座大熔炉,这座熔炉,既熔炼了学生,也熔炼了教师。”宋卓辉说,正是这座大熔炉铸造的校园精神,让学校发展的动力始终如永不枯竭的活水,源源不绝。也正是这种校园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教师无私奉献,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校园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基本制度的建设。岳阳市十五中制定了《思想建设活动实施方案》《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教师修养十条》《教师忌语十条》等近10个规章制度,为校园精神的逐步完善夯实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岳阳市十五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精神。一所兄弟学校的一位资深教师在和岳阳市卜五中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后,深有感触地对宋卓辉说:“岳阳市十五中是一所永远都会保持活力和朝气的学校。因为,从年轻教师的身上,看到的是自信;从中年教师的身上,看到的是沉稳;从老同志的身上,看到的是睿智。你们一定有着老带新、少尊长的优良传统。所有这些,都表明这支教师队伍对人生、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
走进岳阳市十五中的办公大楼,“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的牌匾熠熠生辉,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校园精神的内核。
“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不仅是指学生,也包括教师。”宋卓辉说,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明德正身,完善人格,成为最好的自我;让每一位教师都富有理想追求,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成就最好的自我。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首先在于给教师提供提升、成长的平台。岳阳市十五中改革评价体系,实行全员聘任,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比奉献、比能力的良好竞争格局。
在岳阳市十五中,学校教师要跟班晋级,有且只有一条铁律:学生的满意率必须在85%以上,业务考试成绩必须合格。学校在提拔人才方面,不拘一格,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2012年初,年仅27岁的周梅红被提拔为高一年级主任,开始还有人怀疑,这么年轻,能不能服众?但一年多工作下来,周梅红的表现获得了所有教师的认可。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成为最好的自我,还在于成就自我。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上,岳阳市十五中也不遗余力。早在10多年前,学校就从全校教师中选拔、评定了42名骨干教师,发放骨干教师津贴,以此激励教师成长。现在,该校开展“名师培养工程”,开设“名师工作室”,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人成长计划,为“未来名师”提供最好的外部环境,力争在3到5年内将校内名师培养成全市乃至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学校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定、表彰了一批“教坛新秀”,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更促使他们苦练内功,坚定耕耘教坛、彰显自我、奉献自我的教育理想。
这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100多名教师赴省内外10多所名校学习考察。仅2011年暑假,学校就投入近30万元,组织40多名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培训。
肖建坤老师是1999年从外地一所学校调入岳阳市十五中的。这10多年,她最感慨的是,在原来的学校,自己算是很优秀的,但在这里,如果不学习,马上就会被淘汰。“这里的教师比、赶、超氛围特别浓厚,一走进办公室,大家心无杂念,讨论的都是教学。”
宋卓辉说,让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还应该尽最大努力挖掘他们的优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人都是有缺点的,要按人尽其才的原则,看人要选他的优点,用尽可能地弘扬优点的方法去教育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不能期求,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教师同时又能写得一手好字,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同时又必须是教学能手,等等。”
也因此,岳阳市十五中涌现了一大批各有所长且得到发展的教师。28岁的刘桂华工作仅5年,就先后在《数理天地》《高中生》《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他告诉记者,学校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成长计划,安排了好几个资深教师做师傅,自己的进步非常快。
让每一个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使岳阳市十五中教师队伍素质“节节高”,教研教改硕果累累。2011年,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全市“金鳄杯”教学竞赛,获市级一等奖1人,市直一等奖5人;学校课题研究获市一等奖1次,获市二等奖2次,获市三等奖1次;一年来,教师发表论文或获奖论文数达70余篇;暑假远程研修22人获省优秀学员。
让每一位教师安居乐业
2012年9月,岳阳市十五中从城郊巴陵石化厂区内搬进了中心城区,全校教职工倍感欢欣鼓舞。可是,有一个人却还不满足。他就是学校的掌舵人宋卓辉。他的心里还深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全校所有教职工都能在城里买得起商品房,让全校每一位教职工在城里都拥有一套商品房。几经思索,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物色合适的开发商,要求其在让利、让利、再让利的前提下,为学校教师建好价格便宜的住房。
这绝非易事,宋卓辉当然也知道。在学校搬迁至中心城区之前,岳阳市长炼中学完成了搬迁并在建设教师住房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现成的经验,正好可以去探个究竟。想到这里,宋卓辉前去拜访了那位校长。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反复劝告他:建住房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复杂,你还是别搞了。“只要是为教师谋福利的事,再艰难也要想办法。”宋卓辉骨子里有着湖湘士子那种敢于迎难而上的韧劲儿,他在心里早已坚定了一战到底的信念。
有一个细节让我们深深感动。为教师建房的方案定下来之后,宋卓辉抓住每一个机会,熟悉城区商品房开发行情,甚至主动与一些地产商、建筑商交朋友、套近乎,掌握岳阳市的房价底线,以便与开发商谈判时掌握主动权。用他自己的话说,哪怕费尽唇舌,与开发商“砍”下来10块钱一平米,每一位教师买房价格就会降低近千元,这对朴实、清贫的老师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实惠啊。
价格谈下来了,宋卓辉又开始为房屋建设质量操心了。为此,他起早贪黑,几乎每天都要到建筑工地“现场督察”。如遇自己出差,就嘱人上岗监工,确保协议要求的材质如一,不被偷工减料,不延误工期,保证了教师住宅楼的质量。
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岳阳市十五中的教师住房终于顺利交付使用。如今,全校教师,包括所有退休教职工每人都买到了一套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房。“宋校长不仅带领我们进了城,还让我们在城区拥有了一套住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教书育人呢?”这是我们在学校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以主人的姿态做事更有责任感、幸福感。怎么做呢?学校组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做到教代会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将学校文件、重大决策、财务收支、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人员提拔等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予以公示,力求做到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向全校教职工征集关于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提升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是学校进城后,教职工对校区功能规划、新校区文化建设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学校工会主席陈岳平开心地说:“这些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师们工作起来更加快乐、舒心了。”
为了让教师们更加愉快地教书育人,学校工会充分发挥联系教职工的桥梁作用,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关注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学校工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教职工活动。学校成立了排球、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俱乐部。新校区建有6个健身苑、8个篮球场、8个排球场、8个室内和12个室外羽毛球场、9个室内和17个室外乒乓球场,还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健身器材,丰富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营造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505.html
上世纪70年代初,岳阳市第十五中学的前身岳化一中,只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学校,教师大多是从企业员工中抽调而来,专业教师很少,办学条件很差,教学没备设施匮乏,每年考取大学的学生寥寥无几。如今,这所学校已搬迁至岳阳市中心城区,并已蜕变为一所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省示范性高中。2013年,学校726名学生参加高考,一本纯文化上线254人,上线率34%;二本纯文化上线574人,上线率75%。中国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将其列为优质生源基地。
岳阳市十五中为何能在几度变迁中,实现华丽升级?特级教师、学校校长宋卓辉的一番话给出了答案:“学校的发展壮大,首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此外,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我们用强烈的忧患意识塑造师魂,打造出了一支敬业爱岗、纯朴奉献的教师队伍。为了让每一位教师专业执教、幸福执教,我们在市直学校中率先设立了骨干教师津贴,率先为教师配备手提电脑,率先组织教师业务考试,率先实行聘任制……所有能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只要是能想到的,我们都一一尝试并通过实践坚持下来。”
让学校精神引领每一位教师成长
在采访时,有这样一位教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叫李亚权,身患肺癌,年近退休,但仍然每天来校上课。记者并不赞同患病者仍然坚守讲台,但副校长易孔山的一句话却让我们肃然起敬,他说:“李老师只有站在讲台上才能忘却病痛!”
这是一种无私忘我的精神,是一种“捧一颗心来”的精神!在岳阳市十五中,记者处处能感受到这种精神感召的标杆存在:有24小时“在线”的教师“朱姐”;有孩子未满月就住在学校的年轻“爸爸”;有身体赢弱,但背着学生就往医院冲的“彪悍美女教师”……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提炼、培养我们的学校精神,努力把校园精神培育成为学校育人理念的特色和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宋卓辉说,“我们所追求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振作、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敢于争先、不甘落后的工作热情,是一种远离浮躁、摒弃低俗、拒绝流俗的平和心境,是一种永争一流、永求上进的工作勇气。总结起来就是:仁爱天下,志求卓越。”
“这种学校精神首先积淀于学校的发展历史。”宋卓辉说,学校创办于1973年,当时是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创办的唯一一所完全中学,“那时办学水平不高,起步十分艰难,学校默默无闻。1983年到1993年,企业效益好,厂里花大力气先后从北师大等名校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人才,学校发展才走上了正轨。1994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湖南省第一批挂牌的省级重点中学,成为学校第一个发展节点。这几十年,学校发展不可不说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由于是企业学校,学校发展受企业效益影响,因此,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也成为了这些年学校教职工的精神状态。”宋卓辉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学校移交给岳阳市教育局管理,由依托企业管理转变为社会独立办学,由于离市区几十公里,又地处山区,那时有人一度担心学校是否能生存下去,但凭着整个团队强烈的忧患意识,进而衍生高度的责任意识,学校平稳过渡,迎来了新的发展转折点。
2008年前后,学校发展再次面临挑战,原岳化一中偏居一隅,离城区有将近一个小时车程,唯一的稳定生源只有一所初中,每年才200多名学生,生源严重不足,加上学校位于化工企业附近,环境污染严重,如果再不搬迁就是死路一条。然而,当提出学校搬迁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不过,宋卓辉顶着巨大压力,接连写了两封信给时任市长黄兰香,几经讨论,搬迁终于提上日程。岳阳市投资近2亿元,学校于2012年整体搬迁至岳阳市中心城区。
“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这也是学校能长期发展的原因之一。尽管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把这叫做进城赶考。”宋卓辉说,由于长期地处山区,学校教师整体比较朴实,一心一意干工作,但进城之后,面临的诱惑多了,请客、家教家养、违规补课等现象都有可能发生,“怎么样保持这种精神,2009年到2011年,学校又全面开展了‘如何传承好的传统“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城’大讨论。”
事实上,这10多年来,为不断锤炼校园精神,岳阳市十五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主题活动。2000年提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大思辨,2003年掀起“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教师”高潮,2004年开展“学校荣誉高于一切”竞赛活动,2007年开展“对照名校、名师找差距”活动,2008年启动“名师培养工程”,2009年提出构建校园精神,2010年总结办学理念,2011年提出“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落实就是品质”的工作理念……
“这些活动不是来虚的。”在学校工作了14年的肖建坤老师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思想洗礼,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精神动力,每一次活动都是对校园精神的一次锤炼。
校园精神来源于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共同作用。在岳阳市十五中,一大批教师默默奉献,为学校精神添砖加瓦。朱立是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教三个班化学,还是班主任。这位个头不高,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女教师,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朱姐”。“朱姐”来学校15年了,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几乎每天24小时和学生呆在一起。她的丈夫周四良也是学校教师,两口子以校为家,无暇照顾家人。他们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督促学生早读,白天正常上课,晚上要等到学生睡觉之后才回家。
像朱立这样的教师,在学校有着一大批。“十五中就是一座大熔炉,这座熔炉,既熔炼了学生,也熔炼了教师。”宋卓辉说,正是这座大熔炉铸造的校园精神,让学校发展的动力始终如永不枯竭的活水,源源不绝。也正是这种校园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教师无私奉献,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校园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基本制度的建设。岳阳市十五中制定了《思想建设活动实施方案》《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教师修养十条》《教师忌语十条》等近10个规章制度,为校园精神的逐步完善夯实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岳阳市十五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精神。一所兄弟学校的一位资深教师在和岳阳市卜五中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后,深有感触地对宋卓辉说:“岳阳市十五中是一所永远都会保持活力和朝气的学校。因为,从年轻教师的身上,看到的是自信;从中年教师的身上,看到的是沉稳;从老同志的身上,看到的是睿智。你们一定有着老带新、少尊长的优良传统。所有这些,都表明这支教师队伍对人生、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
走进岳阳市十五中的办公大楼,“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的牌匾熠熠生辉,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校园精神的内核。
“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不仅是指学生,也包括教师。”宋卓辉说,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明德正身,完善人格,成为最好的自我;让每一位教师都富有理想追求,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成就最好的自我。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首先在于给教师提供提升、成长的平台。岳阳市十五中改革评价体系,实行全员聘任,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形成比奉献、比能力的良好竞争格局。
在岳阳市十五中,学校教师要跟班晋级,有且只有一条铁律:学生的满意率必须在85%以上,业务考试成绩必须合格。学校在提拔人才方面,不拘一格,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2012年初,年仅27岁的周梅红被提拔为高一年级主任,开始还有人怀疑,这么年轻,能不能服众?但一年多工作下来,周梅红的表现获得了所有教师的认可。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成为最好的自我,还在于成就自我。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上,岳阳市十五中也不遗余力。早在10多年前,学校就从全校教师中选拔、评定了42名骨干教师,发放骨干教师津贴,以此激励教师成长。现在,该校开展“名师培养工程”,开设“名师工作室”,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人成长计划,为“未来名师”提供最好的外部环境,力争在3到5年内将校内名师培养成全市乃至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学校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定、表彰了一批“教坛新秀”,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更促使他们苦练内功,坚定耕耘教坛、彰显自我、奉献自我的教育理想。
这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100多名教师赴省内外10多所名校学习考察。仅2011年暑假,学校就投入近30万元,组织40多名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培训。
肖建坤老师是1999年从外地一所学校调入岳阳市十五中的。这10多年,她最感慨的是,在原来的学校,自己算是很优秀的,但在这里,如果不学习,马上就会被淘汰。“这里的教师比、赶、超氛围特别浓厚,一走进办公室,大家心无杂念,讨论的都是教学。”
宋卓辉说,让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还应该尽最大努力挖掘他们的优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人都是有缺点的,要按人尽其才的原则,看人要选他的优点,用尽可能地弘扬优点的方法去教育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不能期求,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教师同时又能写得一手好字,一个出色的班主任同时又必须是教学能手,等等。”
也因此,岳阳市十五中涌现了一大批各有所长且得到发展的教师。28岁的刘桂华工作仅5年,就先后在《数理天地》《高中生》《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他告诉记者,学校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成长计划,安排了好几个资深教师做师傅,自己的进步非常快。
让每一个教师成为最好的自我,使岳阳市十五中教师队伍素质“节节高”,教研教改硕果累累。2011年,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全市“金鳄杯”教学竞赛,获市级一等奖1人,市直一等奖5人;学校课题研究获市一等奖1次,获市二等奖2次,获市三等奖1次;一年来,教师发表论文或获奖论文数达70余篇;暑假远程研修22人获省优秀学员。
让每一位教师安居乐业
2012年9月,岳阳市十五中从城郊巴陵石化厂区内搬进了中心城区,全校教职工倍感欢欣鼓舞。可是,有一个人却还不满足。他就是学校的掌舵人宋卓辉。他的心里还深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全校所有教职工都能在城里买得起商品房,让全校每一位教职工在城里都拥有一套商品房。几经思索,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物色合适的开发商,要求其在让利、让利、再让利的前提下,为学校教师建好价格便宜的住房。
这绝非易事,宋卓辉当然也知道。在学校搬迁至中心城区之前,岳阳市长炼中学完成了搬迁并在建设教师住房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现成的经验,正好可以去探个究竟。想到这里,宋卓辉前去拜访了那位校长。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反复劝告他:建住房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复杂,你还是别搞了。“只要是为教师谋福利的事,再艰难也要想办法。”宋卓辉骨子里有着湖湘士子那种敢于迎难而上的韧劲儿,他在心里早已坚定了一战到底的信念。
有一个细节让我们深深感动。为教师建房的方案定下来之后,宋卓辉抓住每一个机会,熟悉城区商品房开发行情,甚至主动与一些地产商、建筑商交朋友、套近乎,掌握岳阳市的房价底线,以便与开发商谈判时掌握主动权。用他自己的话说,哪怕费尽唇舌,与开发商“砍”下来10块钱一平米,每一位教师买房价格就会降低近千元,这对朴实、清贫的老师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实惠啊。
价格谈下来了,宋卓辉又开始为房屋建设质量操心了。为此,他起早贪黑,几乎每天都要到建筑工地“现场督察”。如遇自己出差,就嘱人上岗监工,确保协议要求的材质如一,不被偷工减料,不延误工期,保证了教师住宅楼的质量。
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岳阳市十五中的教师住房终于顺利交付使用。如今,全校教师,包括所有退休教职工每人都买到了一套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房。“宋校长不仅带领我们进了城,还让我们在城区拥有了一套住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教书育人呢?”这是我们在学校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以主人的姿态做事更有责任感、幸福感。怎么做呢?学校组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做到教代会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将学校文件、重大决策、财务收支、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人员提拔等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予以公示,力求做到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向全校教职工征集关于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提升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是学校进城后,教职工对校区功能规划、新校区文化建设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学校工会主席陈岳平开心地说:“这些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师们工作起来更加快乐、舒心了。”
为了让教师们更加愉快地教书育人,学校工会充分发挥联系教职工的桥梁作用,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关注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学校工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教职工活动。学校成立了排球、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俱乐部。新校区建有6个健身苑、8个篮球场、8个排球场、8个室内和12个室外羽毛球场、9个室内和17个室外乒乓球场,还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健身器材,丰富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营造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