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幸福教育课堂文化的构建与探索


幸福教育课堂文化的构建与探索
  
  关蓓
  
  武汉市育才小学是一所有近60 年办学历史的名校,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精神传承,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秉承“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遵循“文化立校、教师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积极实施改革。从“十五”的“和谐教育”,到“十一五”的“个性教育”及“十二五”的“幸福教育”,都是沿着改革的主线,依靠改革培养学生,依靠改革锻造教师,依靠改革提升课堂,从而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努力践行幸福教育,用心构建幸福课堂,让改革的风帆在探索的航程中飘扬。
  
  一、幸福教育课堂文化的价值追求和基本框架
  
  凡涉及教育的所有改革都是从课堂教学这个源头出发,在“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理念引领下,学校以“和谐教育”“个性教育”为奠基,不断追求“幸福教育”的理想课堂。
  
  (一)幸福教育课堂文化的价值追求
  
  1.基于学校文化的厚重积淀。几十年来,几代育才教职员工躬耕教育实践的沃土,积淀并形成了“无私奉献、卓绝拼搏、不断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即育才精神。目前,育才精神已然成为师生共同秉持的价值观,它影响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意旨、思维和方式。
  
  2.基于教师文化的现实发展。在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结合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倡导教师做有思想、有亲和力、有个性的教师,培养“勤学乐思、自律大气”的育才教师群体。
  
  3.基于学生文化的长远考量。学生是课堂文化的建设主体,也是课堂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校园生活,特别是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所以,如何让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为终身学习和实现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二)幸福教育课堂文化的基本框架
  
  学校幸福课堂以“生本”“生动”“生态”即“三生”为主线,本着“彰显三生,为了一生”的思维而架构。具体体现为:“生本”是基础,“生动”是过程,“生态”是发展,这种思维构架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基。
  
  “生本”,力争做到“三好”,即培养好习惯,习得好方法,激活好思维;“生动”努力践行“三真”,即和谐交流讲真诚,质疑反思求真实,举一反三获真知;“生态”全面实现“三全”,即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活动全面优化,教师学生全面发展。
  
  在幸福课堂的构建中,“生本”课堂以学定教,学会学习,减负增效,让学生主动发展;“生动”课堂激活思维、培养学力,让学生学会探究;“生态”课堂着眼自主发展,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会创造。学校力求通过幸福课堂的构建,让师生共享美好的校园幸福时光,努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二、幸福教育课堂文化的构建
  
  幸福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幸福课堂文化的形成,是对幸福教育学校文化的有力推进。在“彰显三生,为了一生”课堂文化追求的指引下,我们力求在课堂文化的构建实施过程中将“三生”有机融合为“一生”,让学生灵动的生命在课堂上提升、完善、美化。
  
  (一)让课堂彰显“生本”特色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具有独立的个性、人格,是学习创造的主体。“生本”即“以生为本”,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努力为学生发展搭建广阔的实践舞台,形成了富有个性的育才“生本”文化,即“三好”课堂文化。“三好”课堂文化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最大、最重要的资源,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无限,学生是教育的本体,整个教学都为学生服务,最终指向则是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
  
  “生本”文化的内涵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1.强调培养学生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终身受益。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小学阶段则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校重视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作业中认真审题、仔细答题、认真作图、用心检查的习惯,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的习惯等。当然,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培养和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年段特点、学科特点,明确提出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习惯培养要素,让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去培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2.强调学生习得好方法。课堂学习是学生手脑并用、身心共济的复杂活动,当然要讲究方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的确,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看来,指导学生习得好方法在课堂文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帮助学生习得好方法呢?我们的做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动脑想的过程中习得方法,在横向联系、纵向连结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当然,我们也意识到学习方法的运用,不仅受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学习个体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的影响。因此,在全体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提倡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强调激活学生好思维。思维是智慧的核心,是课堂的文化内核。课堂上,我们倡导教育教学面向每一个有着差异的个体,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同时得到发展。我们的主张:①打破标答,倡导多角度思考和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②推理训练,全程经历获取新知的过程,培养思维的逻辑性;③口语陈述,议中辨伪,在表达思路和想法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独创性;④反诘追问,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教学中,我们倡导将学生答问、作业或考试中的典型错误,让全班学生议论辨析,去伪存真,由于学生主动参与找错、认错、辨错、改错的全过程,所以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让课堂展现“生动”过程
  
  “生动”的过程反映了教育本质的“真”。
  
  1.让学生在课堂上心动,和谐交流讲“真诚”。彼此真诚,是师生教学活动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幸福课堂的构建中,我们要求教师教学步骤的安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贴近度。在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拟定中,我们将课堂教学的“温度”作为考量要素之一,既看重“外在的温度”,即课堂的活跃度、情绪的兴奋度,也看重“内在的温度”,即知识的达成度、心灵的契合度,使师生在课堂上实现无障碍的真诚交流。
  
  2.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质疑反思求“真实”。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我校的幸福课堂实践中,我们尽量摒弃升学与分数等功利因素的影响,切实减少师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有意愿参与,让学生能真正在课堂时光中“走一遭”,使课堂常态呈现真实化。比如:在语文阅读课的改革中,我们对老师的讲、读时间均作了严格规范,并且逐步压缩减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交流、倾听,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让学生有空间想象、动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主动反思,努力实现师与生、生与文本、生与生活的沟通和对话,让学生在参与阅读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质疑反思中做到真实。
  
  3.让学生在课堂上反馈,举一反三获“真知”。课堂教学的结果应该是有“变化”。这个“变化”重点应是体现在教学对象学生身上的。在我校幸福课堂的探索中,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当堂反馈,反馈的内容包含教学的目标达成、内容熟悉度、知识点把握、态度、情感变化认可等,在真实的课堂反馈中获真知。比如:在数学学科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将原来的一堂课结束前集中反馈一次的做法分解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去,尝试实施课堂环节中的分段反馈。其次,我们将原来只重知识点、硬指标的反馈向反馈学生情感、态度、感受等软指标延伸,通过多时段、多方向的反馈,及时调整深度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获得真知。
  
  (三)让课堂呈现“生态”发展
  
  “生态”课堂,即以学生为课堂的核心,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得以唤醒、生命潜能得以开发、精神生命得以成长或发展;相应地,教师则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或发展中获得成功,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育才小学的课堂追求“生态”发展,更关注的是参与主体的内心世界、内在感知、内省思考。学校努力创设一种有意义的幸福体验场,以解放师生思想,开掘生命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创造潜能,使教育满足生命的合理需要,凸显生命成长的幸福感。我们力争让教育的过程充满灵动的智慧,并成为一个师生追求幸福的过程,促进师生现实的生长和持续性的发展。
  
  1“。 生态”发展实现教学效率“全基准提升”。我校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强调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程度高,能力培养效果好,知识含量增幅多,三者之和达到“全基准提升”。为了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课堂上,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关注全体,目中有人,以学定教;同时还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动态进行适当、适时、有效的调控,抓住契机,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师通过适合学生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创造性。
  
  2“。 生态”发展推动教学活动“全过程优化”。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学的基本活动。学校“生态”课堂的构建,倡导教师“少教”,学生“多得”,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追求教学的实效。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六个字,一是“让位”,由教师的满堂灌输让位给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二是“到位”,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领会教材文本内涵;三是“归位”,把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素质养成融入教育教学,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注入浓厚的人文关怀。教学过程的优化,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实效,追求的是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展现的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格局。
  
  3“。 生态”发展促进教师学生“全方位发展”。课程是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实施的载体,文化的落脚点在于课程。要构建“生态”发展的幸福教育课堂文化,必须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以“特级教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室”为阵地,编撰了《七巧板》综合学科校本教材,开发了《魅力家长进课堂》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了“跑课制”和“走班式”教学,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育才课程文化。我们的生态课堂文化发展重在引导、促进师生不断创新文化、发展文化,促进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我们的“生态”课堂充满关爱、充满智慧、充满成长气息和生命活力,我们的师生在“生态”课堂上和谐成长,不断超越,享受幸福。
  
  三、幸福教育课堂文化的前景与展望
  
  在探寻学校幸福课堂的构架与实践时,我们应该看到,“幸福存在于人生的实现过程之中。一个人的生命力在何种程度上得到体现,其创造力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发挥,其潜能在何种程度上得到激发,其幸福也就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促进幸福教育课堂文化建设的养成路径,建立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实施促进幸福课堂文化建设的操作策略,构建“幸福课堂”模式,立足“经验总结型”“问题解决型”和“借鉴改进型”的研究范式,出台《育才小学幸福课堂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师生课堂生活质量,形成育才小学“幸福课堂”的知名品牌,在省市乃至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51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