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成才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立足成才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江苏 泰州 ●钱益林
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内在原因。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是由学生的体育动机决定的。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之前,就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动机,他们总是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带着不同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动机是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体育动机的支配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能将行为指向于一定的目标或对象,这种动机的指向性能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和活动的目标,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相反,如果体育动机缺乏目标性,运动技能的学习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动机还有强化功能,当体育活动的结果和个体追求的目标相一致时,相应的体育动机就会获得强化。体育动机作为心理的调节力量,对体育活动加以影响从而影响着运动行为,使其继续持久地从事活动。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体育动机作为体育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保持其应有的强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其加以强化,使其自觉地调节学生的运动和学习行为,使他们真正成才。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成就意识
明确的目标往往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动机。根据心理学分析,学生一般都有运动和成就的需要,而这些需要转化为动机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满足需要的事物的存在,这种事物通常就是人们行动的目标。人们不知道可满足需要的事物的存在,也就不明确目标。当然,明确目标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明白目标的价值,只有既明确了目标的存在,又明白了目标的价值,人们便会决定是否努力实现它。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所确定的目标应具体,既包含标准的一面,又包含价值的一面。如中长跑教学仅以掌握技术为标准是难以吸引学生练习的,如果使学生真正明确这一练习的健身价值,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进行练习。
二、改进组织形式,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采用固定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再讲解学生再练习,这样的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学生练习也就缺少了兴趣。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积极地去改进,多增加一些融趣味性、新颖性、知识性、活跃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使学生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最大限度地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参与思维活动,学习和运动动机就将得到激发。因此,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控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开展评比竞赛,有效运用奖惩
体育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比竞赛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游戏比赛过程中,学生要获得比赛的胜利和为集体争光的要求非常强烈,此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空前的高涨,战胜困难的勇气大大加强,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但是在游戏比赛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有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比赛中有时会拖集体的后腿,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消极的情绪,表现为自私、不合作,甚至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的发生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积极地对比赛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我们可以按学生的基础能力分组,按技术的进步和投掷的远度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同时密切注意教学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出现,及时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表扬与批评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运用得当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良好效果。实践表明,表扬比批评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表扬要注意度,过犹不及,有时甚至会出现负面效果。如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达到某一成绩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如果不合时宜地进行表扬就会使得这些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影响今后的教学活动。相反,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他们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种情况下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将会进一步激发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合理运用表扬,还要善于运用批评。批评运用得当,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表扬一样批评也要讲究度,千万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出现体罚与变相体罚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恶体育课的现象。
四、诱发自我调节,引导自我激励
大家都知道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地从内部诱发学生的自我激励,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系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有效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常激励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 “我要学”“我能学”。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判断自我反应。肯定的评价和判断可能引起积极的自我反应,否定的评价和判断则可能引起消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应,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动机水平。第三,要鼓励学生通过评价,判断自我反应,把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联系起来,使良好的自我的有效感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调节器,进而使他们成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532.html
江苏 泰州 ●钱益林
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一种内在原因。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是由学生的体育动机决定的。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之前,就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动机,他们总是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带着不同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动机是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体育动机的支配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能将行为指向于一定的目标或对象,这种动机的指向性能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和活动的目标,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相反,如果体育动机缺乏目标性,运动技能的学习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动机还有强化功能,当体育活动的结果和个体追求的目标相一致时,相应的体育动机就会获得强化。体育动机作为心理的调节力量,对体育活动加以影响从而影响着运动行为,使其继续持久地从事活动。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体育动机作为体育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的作用,保持其应有的强度。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其加以强化,使其自觉地调节学生的运动和学习行为,使他们真正成才。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成就意识
明确的目标往往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动机。根据心理学分析,学生一般都有运动和成就的需要,而这些需要转化为动机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满足需要的事物的存在,这种事物通常就是人们行动的目标。人们不知道可满足需要的事物的存在,也就不明确目标。当然,明确目标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明白目标的价值,只有既明确了目标的存在,又明白了目标的价值,人们便会决定是否努力实现它。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所确定的目标应具体,既包含标准的一面,又包含价值的一面。如中长跑教学仅以掌握技术为标准是难以吸引学生练习的,如果使学生真正明确这一练习的健身价值,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进行练习。
二、改进组织形式,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采用固定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再讲解学生再练习,这样的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学生练习也就缺少了兴趣。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积极地去改进,多增加一些融趣味性、新颖性、知识性、活跃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使学生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最大限度地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参与思维活动,学习和运动动机就将得到激发。因此,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控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开展评比竞赛,有效运用奖惩
体育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比竞赛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游戏比赛过程中,学生要获得比赛的胜利和为集体争光的要求非常强烈,此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空前的高涨,战胜困难的勇气大大加强,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但是在游戏比赛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有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比赛中有时会拖集体的后腿,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消极的情绪,表现为自私、不合作,甚至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的发生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积极地对比赛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我们可以按学生的基础能力分组,按技术的进步和投掷的远度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同时密切注意教学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出现,及时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表扬与批评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运用得当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良好效果。实践表明,表扬比批评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表扬要注意度,过犹不及,有时甚至会出现负面效果。如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达到某一成绩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如果不合时宜地进行表扬就会使得这些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影响今后的教学活动。相反,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他们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种情况下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将会进一步激发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合理运用表扬,还要善于运用批评。批评运用得当,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表扬一样批评也要讲究度,千万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出现体罚与变相体罚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恶体育课的现象。
四、诱发自我调节,引导自我激励
大家都知道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地从内部诱发学生的自我激励,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系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有效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常激励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 “我要学”“我能学”。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判断自我反应。肯定的评价和判断可能引起积极的自我反应,否定的评价和判断则可能引起消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应,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动机水平。第三,要鼓励学生通过评价,判断自我反应,把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联系起来,使良好的自我的有效感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调节器,进而使他们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