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初三班主任教师事迹材料:一位平凡老师的教育梦
优秀初三班主任教师事迹材料:一位平凡老师的教育梦
在瑶厦中学的老师中,有一名老师很特别:学中文的,偏偏成了人人称颂的数学老师;从教十五年,却连任十一届初三班主任;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小残疾却身处教坛顽强不已、硕果累累……
他就是刘本群老师。
刘老师从一九九八年九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刘老师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是中文,大学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左安中学。在这里,命运跟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由于当时数学教师特别缺少,所以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下,走上了初中数学的讲台并一直到现在。就这样,学中文的他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刚刚开始教数学的时候,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和教学经验的缺乏,往往一节课下来,他自己都不知讲得云里雾里,教学成绩也是相当的糟糕,一学期下来,任教的班级平均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当时的他内心充满了困惑和无奈。他感到无颜面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更对不起那些嗷嗷待哺的学生。但是,年轻气盛的他,在痛定思痛之后,终于决定要在惨败中崛起。第二学期一开学,他就拜当时学校的教务主任、学校最优秀的数学教师之一的郑新华老师为师父,每天坚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每天翻看郑主任的教案,二是每天坚持听一节课,三是在听课后到郑主任的办公室请教上课时的一些心得体会。真正应了那句话:“苦心人,天不负。”在郑主任的教案中,他领会了数学课教学设计的神奇;在郑主任的课堂中,刘老师被他风趣幽默的课堂气氛所折服;在郑主任的心得体会中,他领略到了数学老师的内心世界的丰富细腻……慢慢地,他把学习来的思想和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个学期下来,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一跃成为年级的第二名。尝到了甜头的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向师父们虚心学习,当时的李小林校长,曾汉生老师等等都是他学习的榜样。从此之后,不断的向优秀老师学习,成了刘老师教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成为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源泉。
刘老师是年轻的“老”毕业班班主任。短短十五年的教龄,从二零零零年到二零一一年,却连续带了十一届初三毕业班。每年九月份学校分工,学校领导都会很“关照”他接任初二升初三各种情况最为落后的班级,因为通过他一年的努力,往往又能让这些人人头疼的“后进班”“起死回生”,成为全年级中较优秀或者最优秀的班级。
当然,这十五年来他付出了无数艰辛与汗水,同时也收获了无数的欢笑与荣誉。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刘老师知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自己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是他的工作信条。为了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授人以渔”,他坚持自学了高中乃至于大学的数学专业知识,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质。在教学中,他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后进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后进生,满足优等生。他还订阅了大量教学刊物,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他真正做到了“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只顾风雨兼程”。因此,十一届初三毕业班的教学成绩都一直名列县前茅。
刘老师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好班主任,不管是在左安中学,还是后来在瑶厦中学,他和班里的学生始终亦师亦友。有不少学生甚至亲切地称其为“刘哥”、“本群老师”。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技术更是艺术,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尤其是十一年来连续接任初三后进班的具体实践中,刘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既教书又育人。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的快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同所有老师一样,刘老师也喜欢优生,但他从不排斥后进生,对于“后进生”,刘老师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后进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他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他十一年来连续担任初三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法宝。十几年来,他所带的班级,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学校“优秀班级”,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以及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师德标兵”。
十五年来,刘老师在教研路上也付出莫大的心血,收获了许多成功和欢笑。十五年来,他积极的投身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力图在教学研究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他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二零零二年,参与县教研室梁靖主任主持的省级教研课题“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二零零九年又参与瑶厦中学袁兴祯老师主持的市级教研课题“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的实践”。在课题研究中,他更新了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所撰写的教研论文《新课改条件下初中数学总复习阶段的教学》以及《中考数学复习课的设计与实践》获得了高度评价。他始终积极参加省市县的各种学习培训,曾经多次参与省中考复习研讨会并在县中考复习研讨会上作重点发言。曾经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中考命题培训,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中更是积极参与积极承担,曾经多次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在送课下乡的活动中,既让自己得到很大的锻炼,也因此向全县很多优秀老师吸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比武,十几年来,他把参加各项教学比武中当作自己学习提高的一个重要平台。从二零零零年到二零一二年,在县级教学比武中,获得县一等奖五次,县二等奖二次,特别的是二零零七年和二零一零年,两次代表县参加全市初中数学教学比武都获得市一等奖。二零零七年被评为县“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和“县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更难得的是,面对所获得的种种荣誉,刘老师一点儿也不满足和骄傲,不论在什么场合都表示,他将继续心爱的数学教学工作并不断的发展自己。
真正了解刘老师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来,刘老师坚守自我,努力工作,其实真的付出了很多。腿有残疾的他,由于身体的不便和家庭的种种困难,教学与生活都有着比常人更多的艰难与困苦。小时候的一次意外,造成他右腿残疾,在课堂中四十五分钟的站立往往让他腰腿酸痛,两脚发麻,但是,面对几十双求知的眼睛,看到学生们茁壮的成长,他忘却了所有的痛,内心始终充满愉悦和满足。
来自农村的他,父母年老体弱常年有病,他一边要忙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却也绝不能落下家中年老的父母。但是,忠孝往往难于两全,二零一一年上半年,刘老师八十岁的父亲因为食道癌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化疗,在放疗化疗后,父亲出现严重的放化疗反应,不能吃东西,呕吐,脱头发,白细胞下降,几十天来都在与死神顽强的抗争,每天都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时的父亲是多么的需要儿子的照料和护理啊,但是,当时的刘老师正好带着他的第十一届初三毕业班,马上面临中考,几十个学生也同样需要他。在再三犹豫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心爱的学生,开明的父亲也发话了,一再说明不必待在他的身边,而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即将中考的学生身上。于是刘老师每个星期五晚上从县城坐汽车去看望南昌的父亲,而又于星期六下午从南昌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这样一直坚持了近三个月。现在,刘老师的父亲已经离他而去,再也不能言传身教了。每每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刘老师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觉得对不起慈爱的父亲,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作为儿子的孝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刘本群老师一直以来追求的境界。十五年来,他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十五年来,他以青春做笔,以汗水作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描绘了自己的人生画卷,书写着无悔的人生,从事着最为挚爱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一直没有懈怠,始终如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他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辛勤耕耘,积极探索,奉献着无悔的青春。他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爱心去浇灌花朵,就一定能花香满园!如今,刘老师不再坚持要成为语文老师,但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师,永远是他的梦。我们也相信,满怀爱心、充满智慧、真诚奉献、踏实勤奋的刘老师一定能成为教坛的常青树,越成长,越葱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742.html
在瑶厦中学的老师中,有一名老师很特别:学中文的,偏偏成了人人称颂的数学老师;从教十五年,却连任十一届初三班主任;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小残疾却身处教坛顽强不已、硕果累累……
他就是刘本群老师。
刘老师从一九九八年九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刘老师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是中文,大学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左安中学。在这里,命运跟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由于当时数学教师特别缺少,所以在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下,走上了初中数学的讲台并一直到现在。就这样,学中文的他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刚刚开始教数学的时候,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和教学经验的缺乏,往往一节课下来,他自己都不知讲得云里雾里,教学成绩也是相当的糟糕,一学期下来,任教的班级平均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当时的他内心充满了困惑和无奈。他感到无颜面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更对不起那些嗷嗷待哺的学生。但是,年轻气盛的他,在痛定思痛之后,终于决定要在惨败中崛起。第二学期一开学,他就拜当时学校的教务主任、学校最优秀的数学教师之一的郑新华老师为师父,每天坚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每天翻看郑主任的教案,二是每天坚持听一节课,三是在听课后到郑主任的办公室请教上课时的一些心得体会。真正应了那句话:“苦心人,天不负。”在郑主任的教案中,他领会了数学课教学设计的神奇;在郑主任的课堂中,刘老师被他风趣幽默的课堂气氛所折服;在郑主任的心得体会中,他领略到了数学老师的内心世界的丰富细腻……慢慢地,他把学习来的思想和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一个学期下来,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一跃成为年级的第二名。尝到了甜头的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向师父们虚心学习,当时的李小林校长,曾汉生老师等等都是他学习的榜样。从此之后,不断的向优秀老师学习,成了刘老师教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成为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源泉。
刘老师是年轻的“老”毕业班班主任。短短十五年的教龄,从二零零零年到二零一一年,却连续带了十一届初三毕业班。每年九月份学校分工,学校领导都会很“关照”他接任初二升初三各种情况最为落后的班级,因为通过他一年的努力,往往又能让这些人人头疼的“后进班”“起死回生”,成为全年级中较优秀或者最优秀的班级。
当然,这十五年来他付出了无数艰辛与汗水,同时也收获了无数的欢笑与荣誉。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刘老师知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自己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是他的工作信条。为了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授人以渔”,他坚持自学了高中乃至于大学的数学专业知识,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质。在教学中,他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后进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后进生,满足优等生。他还订阅了大量教学刊物,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他真正做到了“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只顾风雨兼程”。因此,十一届初三毕业班的教学成绩都一直名列县前茅。
刘老师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好班主任,不管是在左安中学,还是后来在瑶厦中学,他和班里的学生始终亦师亦友。有不少学生甚至亲切地称其为“刘哥”、“本群老师”。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技术更是艺术,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尤其是十一年来连续接任初三后进班的具体实践中,刘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既教书又育人。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的快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同所有老师一样,刘老师也喜欢优生,但他从不排斥后进生,对于“后进生”,刘老师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后进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他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他十一年来连续担任初三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法宝。十几年来,他所带的班级,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学校“优秀班级”,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以及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师德标兵”。
十五年来,刘老师在教研路上也付出莫大的心血,收获了许多成功和欢笑。十五年来,他积极的投身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力图在教学研究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他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二零零二年,参与县教研室梁靖主任主持的省级教研课题“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二零零九年又参与瑶厦中学袁兴祯老师主持的市级教研课题“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的实践”。在课题研究中,他更新了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所撰写的教研论文《新课改条件下初中数学总复习阶段的教学》以及《中考数学复习课的设计与实践》获得了高度评价。他始终积极参加省市县的各种学习培训,曾经多次参与省中考复习研讨会并在县中考复习研讨会上作重点发言。曾经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中考命题培训,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中更是积极参与积极承担,曾经多次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在送课下乡的活动中,既让自己得到很大的锻炼,也因此向全县很多优秀老师吸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比武,十几年来,他把参加各项教学比武中当作自己学习提高的一个重要平台。从二零零零年到二零一二年,在县级教学比武中,获得县一等奖五次,县二等奖二次,特别的是二零零七年和二零一零年,两次代表县参加全市初中数学教学比武都获得市一等奖。二零零七年被评为县“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和“县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更难得的是,面对所获得的种种荣誉,刘老师一点儿也不满足和骄傲,不论在什么场合都表示,他将继续心爱的数学教学工作并不断的发展自己。
真正了解刘老师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来,刘老师坚守自我,努力工作,其实真的付出了很多。腿有残疾的他,由于身体的不便和家庭的种种困难,教学与生活都有着比常人更多的艰难与困苦。小时候的一次意外,造成他右腿残疾,在课堂中四十五分钟的站立往往让他腰腿酸痛,两脚发麻,但是,面对几十双求知的眼睛,看到学生们茁壮的成长,他忘却了所有的痛,内心始终充满愉悦和满足。
来自农村的他,父母年老体弱常年有病,他一边要忙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却也绝不能落下家中年老的父母。但是,忠孝往往难于两全,二零一一年上半年,刘老师八十岁的父亲因为食道癌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化疗,在放疗化疗后,父亲出现严重的放化疗反应,不能吃东西,呕吐,脱头发,白细胞下降,几十天来都在与死神顽强的抗争,每天都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时的父亲是多么的需要儿子的照料和护理啊,但是,当时的刘老师正好带着他的第十一届初三毕业班,马上面临中考,几十个学生也同样需要他。在再三犹豫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心爱的学生,开明的父亲也发话了,一再说明不必待在他的身边,而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即将中考的学生身上。于是刘老师每个星期五晚上从县城坐汽车去看望南昌的父亲,而又于星期六下午从南昌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这样一直坚持了近三个月。现在,刘老师的父亲已经离他而去,再也不能言传身教了。每每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刘老师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觉得对不起慈爱的父亲,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作为儿子的孝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刘本群老师一直以来追求的境界。十五年来,他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十五年来,他以青春做笔,以汗水作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描绘了自己的人生画卷,书写着无悔的人生,从事着最为挚爱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一直没有懈怠,始终如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他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辛勤耕耘,积极探索,奉献着无悔的青春。他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爱心去浇灌花朵,就一定能花香满园!如今,刘老师不再坚持要成为语文老师,但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师,永远是他的梦。我们也相信,满怀爱心、充满智慧、真诚奉献、踏实勤奋的刘老师一定能成为教坛的常青树,越成长,越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