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梦》观后感
黑泽明《梦》观后感
看黑泽明的《梦》,就像看黑泽明的一生一样,从童年到老年,从儿童天真的传说到老年平和的生死观,期间经历过对梦想的追求,对战争的谴责,对环境的反思。八个梦,几乎涵盖了黑泽明一生的所思所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生存意志的关注、对战争所带来的伤痛的谴责,对自己在追求艺术梦想时的坚持,对环境的关注与破坏自然行为的反思,再到最后对生命的归去真正的所应怀有的态度。
在《梦》里,八个梦境,以儿时目击狐狸的婚礼为开始,以老人参加自己初恋情人一场欢乐的葬礼为结束,这就像人生的轮回,我想,也许在黑泽明大师的人生观里,人从出生开始,儿时怀揣好奇,观看这世界,却发现原来诸如婚礼这般欢乐的事情却可能会笼罩在一种奇怪而诡异的氛围里,人生的开始就像是一场谢罪,背负着错误,而当生命走到尽头之时,暮然回首才发现,其实死亡未必就如他人口中的那般可怕,勤劳踏实的劳作一生,最终走向生命的结束,这样的葬礼应该是欢乐的,应该在人们的祝福与微笑中离去,这样的人生观念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尽相同,我们总认为生命的到来是快乐的,生命的结束是悲伤的,那如果真的如此,在我们的一生中又何来那么多恐惧与悲伤?如果我们将自己的一生看做是对上一世种下的因所必要偿还的果,那么在我们离世时如果真的还完了自己的罪业,我想这样的人是最有权力笑着离去的。
影片中间部分的六个梦,以各自不同的关键字为主题,演绎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结合上黑泽明的人生经历,童年时的奇遇造就了他的想象力;在经历过成长挫折的时候,学会了坚持,等待风雪黑夜的过去;经历过二战的时期的残酷,他开始将这种对于战争的强烈谴责表现出来,“隧道”这个片段以浓重的黑色与阴冷的人物造型营造出如同从地狱穿越到人间的景象,我想这个片段其实反映出许多参加过二战的士兵的内心,他们同样对死亡有着刻骨的恐惧与抗拒,而独自穿越过隧道的军官在内心又何尝不挣扎?从阳光的人间,经历过战败、失去战友的痛苦与内心真正的孤寂,当他穿过隧道,来到如同阴间般阴冷的另一端,面对死去士兵的责问,他的心里是怨恨这场错误的战争的,同时还有这深深的自责,这是黑泽明对二战的一种体会,以一个日本人的角度看待二战,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仅对于被侵略方是一种磨难,对于侵略方又何尝是一种庆典?“乌鸦”这个章节,我想电影中的主人公正是黑泽明年轻时的写照,一种对于梦想与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他也时常冥想,再从这种冥想里得出自己艺术的方向;而“红色富士山”与“垂泪的魔鬼 ”则表达了黑泽明对于人与环境的反思,也许广岛的原子弹炸出了他关于“垂泪的魔鬼”里世界的灵感,但谁又说人类在不断发展科技的同时不是在自掘坟墓?讽刺的是福岛的核泄漏在十几年后便印证了他在“红色富士山”里的担忧。
关于梦,我一直有着自己所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在我的人生大部分的睡眠里,总是被各种各样或黑白或色彩斑斓的梦充斥着,极少能拥有一个无梦的水面,虽然大部分的梦已经按照科学研究所说的那样忘记得无影无踪了,但有些梦却从童年一直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跟着我一同成长,我想他们将会变成我一生都无法忘记得部分,例如孩提时梦见父母抱着我在没见过的老房子里看夕阳,例如一场惊险的在热带雨林里被鳄鱼追逐,例如梦见亲人离世,那锥心刺骨的悲伤……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在梦里看见未来,当你来到某个似曾相识的地方,经历某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你惶恐,理智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新鲜的,可记忆告诉你这一切你曾经历,然后突然灵光一闪,原来这些你曾在梦里经历。
我的生活里时常会充满这种梦见未来的情况,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惧做梦,总怕某一段悲惨的梦境在现实中出现,造成我无法承担的后果,于是每晚入睡变成令我担忧的事情,梦醒之后也往往疲惫不堪。我决心弄明白“梦”是怎样一种存在,当我看到世界各地许多与我有相似经历的人之后,我开始用一种理性思维理解“梦”,在我看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应该是古老的中国对于梦最精辟的一种解释,而梦见未来则是在我们睡眠时,大脑运用还未开发的90%的部分对我们日常所经历的事物进行运算分析,通过已发生的事情的预判与分析,经过精密的演算得到一种关于未来的信息,然后以梦的形式传达给我们,因此才会出现“梦见未来”的情况;而在我的感性认知上,一直认为“梦”里的世界是一个与我们平行的世界,我们在夜间睡眠时,看到处在另一时空的我们发生的一些事情,因此我将我的人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清醒的现实世界,另一部分则是梦里平行世界的部分。
我不知道其他人对于梦有着怎样的感受,但我觉得从梦里我可以看到不同于白日的世界,在梦里往往可以寻找到白天所无法感悟的部分,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对于一个灵感的激发,甚至是对于人生的反思与了悟,在各色的梦境里不自觉的就清晰起来,梦是对内心的一种真实的反应,也许在人生走投无路,或是需要总结的时候,放松的睡一觉,做一场梦,醒来便是柳暗花明,我想所谓的“大梦初醒”、“幡然醒悟”大抵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在《梦》这部电影里,每个梦看似毫无关联,甚至每个独立的篇章都能单独变成一部电影,但这种所言未尽,豁然开朗,又富有深意,带着开放式结局的单元剧的演绎形式,将梦的特性表现了出来,一种无头无尾的间断性与突发性,同时利用这种特性将原本很难表达完整的人生,通过片段截取的方式很自然的演绎完整,在情节上以时间顺序与富有深意的首尾设计带给人对人生的思考。电影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十分精彩,用不同的色调表达出梦境所要带给人的意境,例如“隧道”阴冷的蓝色系带个人不寒而栗的感觉、“葬礼”部分用清新的绿色与各色自然界的小花表达出人生最后返璞归真的美好境界。同时不得不佩服的就是日本将动画技术与电影的融合,“乌鸦”这个章节中将油画与人物的结合,在十几年后看来依旧显得真实,而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显得虚假。最后,我十分钦佩日本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与传说的传承与保护,黑泽明在《梦》里运用了许多传说故事,从狐狸的婚礼到桃园里用女童节摆设设计的场景再到“风雪”里关于雪女的演绎,日本对于自己本土的神话传说情有独钟,将这种故事的演绎几乎融入到可以用到的任何文化形式里,反观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与传说的关注,我只觉得流失的越来越多,我无法想象,在百年后,中国的孩子除了大闹天宫以外还能记得什么传说?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223787.html
看黑泽明的《梦》,就像看黑泽明的一生一样,从童年到老年,从儿童天真的传说到老年平和的生死观,期间经历过对梦想的追求,对战争的谴责,对环境的反思。八个梦,几乎涵盖了黑泽明一生的所思所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生存意志的关注、对战争所带来的伤痛的谴责,对自己在追求艺术梦想时的坚持,对环境的关注与破坏自然行为的反思,再到最后对生命的归去真正的所应怀有的态度。
在《梦》里,八个梦境,以儿时目击狐狸的婚礼为开始,以老人参加自己初恋情人一场欢乐的葬礼为结束,这就像人生的轮回,我想,也许在黑泽明大师的人生观里,人从出生开始,儿时怀揣好奇,观看这世界,却发现原来诸如婚礼这般欢乐的事情却可能会笼罩在一种奇怪而诡异的氛围里,人生的开始就像是一场谢罪,背负着错误,而当生命走到尽头之时,暮然回首才发现,其实死亡未必就如他人口中的那般可怕,勤劳踏实的劳作一生,最终走向生命的结束,这样的葬礼应该是欢乐的,应该在人们的祝福与微笑中离去,这样的人生观念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尽相同,我们总认为生命的到来是快乐的,生命的结束是悲伤的,那如果真的如此,在我们的一生中又何来那么多恐惧与悲伤?如果我们将自己的一生看做是对上一世种下的因所必要偿还的果,那么在我们离世时如果真的还完了自己的罪业,我想这样的人是最有权力笑着离去的。
影片中间部分的六个梦,以各自不同的关键字为主题,演绎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结合上黑泽明的人生经历,童年时的奇遇造就了他的想象力;在经历过成长挫折的时候,学会了坚持,等待风雪黑夜的过去;经历过二战的时期的残酷,他开始将这种对于战争的强烈谴责表现出来,“隧道”这个片段以浓重的黑色与阴冷的人物造型营造出如同从地狱穿越到人间的景象,我想这个片段其实反映出许多参加过二战的士兵的内心,他们同样对死亡有着刻骨的恐惧与抗拒,而独自穿越过隧道的军官在内心又何尝不挣扎?从阳光的人间,经历过战败、失去战友的痛苦与内心真正的孤寂,当他穿过隧道,来到如同阴间般阴冷的另一端,面对死去士兵的责问,他的心里是怨恨这场错误的战争的,同时还有这深深的自责,这是黑泽明对二战的一种体会,以一个日本人的角度看待二战,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仅对于被侵略方是一种磨难,对于侵略方又何尝是一种庆典?“乌鸦”这个章节,我想电影中的主人公正是黑泽明年轻时的写照,一种对于梦想与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他也时常冥想,再从这种冥想里得出自己艺术的方向;而“红色富士山”与“垂泪的魔鬼 ”则表达了黑泽明对于人与环境的反思,也许广岛的原子弹炸出了他关于“垂泪的魔鬼”里世界的灵感,但谁又说人类在不断发展科技的同时不是在自掘坟墓?讽刺的是福岛的核泄漏在十几年后便印证了他在“红色富士山”里的担忧。
关于梦,我一直有着自己所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在我的人生大部分的睡眠里,总是被各种各样或黑白或色彩斑斓的梦充斥着,极少能拥有一个无梦的水面,虽然大部分的梦已经按照科学研究所说的那样忘记得无影无踪了,但有些梦却从童年一直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跟着我一同成长,我想他们将会变成我一生都无法忘记得部分,例如孩提时梦见父母抱着我在没见过的老房子里看夕阳,例如一场惊险的在热带雨林里被鳄鱼追逐,例如梦见亲人离世,那锥心刺骨的悲伤……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在梦里看见未来,当你来到某个似曾相识的地方,经历某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你惶恐,理智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新鲜的,可记忆告诉你这一切你曾经历,然后突然灵光一闪,原来这些你曾在梦里经历。
我的生活里时常会充满这种梦见未来的情况,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惧做梦,总怕某一段悲惨的梦境在现实中出现,造成我无法承担的后果,于是每晚入睡变成令我担忧的事情,梦醒之后也往往疲惫不堪。我决心弄明白“梦”是怎样一种存在,当我看到世界各地许多与我有相似经历的人之后,我开始用一种理性思维理解“梦”,在我看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应该是古老的中国对于梦最精辟的一种解释,而梦见未来则是在我们睡眠时,大脑运用还未开发的90%的部分对我们日常所经历的事物进行运算分析,通过已发生的事情的预判与分析,经过精密的演算得到一种关于未来的信息,然后以梦的形式传达给我们,因此才会出现“梦见未来”的情况;而在我的感性认知上,一直认为“梦”里的世界是一个与我们平行的世界,我们在夜间睡眠时,看到处在另一时空的我们发生的一些事情,因此我将我的人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清醒的现实世界,另一部分则是梦里平行世界的部分。
我不知道其他人对于梦有着怎样的感受,但我觉得从梦里我可以看到不同于白日的世界,在梦里往往可以寻找到白天所无法感悟的部分,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对于一个灵感的激发,甚至是对于人生的反思与了悟,在各色的梦境里不自觉的就清晰起来,梦是对内心的一种真实的反应,也许在人生走投无路,或是需要总结的时候,放松的睡一觉,做一场梦,醒来便是柳暗花明,我想所谓的“大梦初醒”、“幡然醒悟”大抵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在《梦》这部电影里,每个梦看似毫无关联,甚至每个独立的篇章都能单独变成一部电影,但这种所言未尽,豁然开朗,又富有深意,带着开放式结局的单元剧的演绎形式,将梦的特性表现了出来,一种无头无尾的间断性与突发性,同时利用这种特性将原本很难表达完整的人生,通过片段截取的方式很自然的演绎完整,在情节上以时间顺序与富有深意的首尾设计带给人对人生的思考。电影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十分精彩,用不同的色调表达出梦境所要带给人的意境,例如“隧道”阴冷的蓝色系带个人不寒而栗的感觉、“葬礼”部分用清新的绿色与各色自然界的小花表达出人生最后返璞归真的美好境界。同时不得不佩服的就是日本将动画技术与电影的融合,“乌鸦”这个章节中将油画与人物的结合,在十几年后看来依旧显得真实,而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显得虚假。最后,我十分钦佩日本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与传说的传承与保护,黑泽明在《梦》里运用了许多传说故事,从狐狸的婚礼到桃园里用女童节摆设设计的场景再到“风雪”里关于雪女的演绎,日本对于自己本土的神话传说情有独钟,将这种故事的演绎几乎融入到可以用到的任何文化形式里,反观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与传说的关注,我只觉得流失的越来越多,我无法想象,在百年后,中国的孩子除了大闹天宫以外还能记得什么传说?